简介:背景:文献报道腰椎融合治疗腰椎疾病,有近20%不能达到有效的融合,出现治疗后疼痛、椎间隙塌陷、迟发性后凸畸形等一系列并发症。目的:进一步验证兔腰椎前柱结构切除后髓核组织对椎体间植骨融合效果。方法: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①剥离前纵韧带+植骨组在L3间盘水平剥离前纵韧带,使其与L3间盘前缘形成间隙,植入同种异体髂骨。②切除1/3间盘组织+植骨组切除L3前1/3间盘组织,终板间植入同种异体髂骨,缝合同剥离前纵韧带+植骨组。③切除1/3间盘组织+内固定组在切除1/3间盘组织+植骨组的基础上行前柱的内固定。结果与结论:生物力学测定:剥离前纵韧带+植骨组治疗后12周融合节段垂直拉伸力明显优于其他2组,能够承受更强的外界拉伸力。腰椎侧位X射线检查:切除1/3间盘组织+植骨组12周植入骨块吸收,椎间隙无新生骨长入;切除1/3间盘组织+内固定组12周椎间有连续骨桥形成;剥离前纵韧带+植骨组12周完全骨性融合。组织学观察:切除1/3间盘组织+植骨组12周未见骨组织生成;切除1/3间盘组织+内固定组12周少量的成熟骨小梁及成骨细胞;剥离前纵韧带+植骨组12周大量成熟骨小梁及骨细胞,重塑后的板状骨及哈弗氏结构。结果证实腰椎前柱的稳定性对椎体间植骨融合的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切除前1/3间盘组织后,游离的间盘、髓核物质影响了植入骨融合,有效地恢复前柱稳定性能够促进椎体间植骨融合,但仍不能达到有效融合。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12月,笔者对常规TLIF技术进行改良,在扩大减压时利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PLIF)部分技术,采用肌间隙入路直视下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153例,共193个节段,男76例,女77例;年龄22~74岁,平均53.1岁。Ⅰ°~Ⅱ°退行性腰椎滑脱症3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70例,腰椎管狭窄症50例。采用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评定患者手术后的疗效;椎体间植骨融合评定参照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推荐的Simmons法并结合CT检查。结果15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3~26个月,平均20.6个月。无椎弓根钉失败及Cage前、后侧移位。1例术后出现下肢麻木感,为TLIF侧,于3个月内症状消除;2例术后1年出现腰痛,X线片示未融合。根据ODI及JOA评定显示患者手术前、手术后的分值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术后平均改善率81.6%,植骨融合率为98.7%。结论微创改良TLIF扩大了手术适应证,使操作更加简单、安全,融合率高,选择性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满意。
简介:摘要随着交通网络的不断发达,路面病害频繁出现,为了不影响道路的使用性能,延长道路的使用期限,需要对路面的病害进行研究和分析。为此本文从沥青路面防水粘结层性能的角度进行阐述,通过对路面防水性能的分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降低路面损坏提供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并发大出血的护理方法及其重要作用。方法整理收集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剖宫产瘢痕妊娠并发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优质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以及病死率(8%)明显低于对照组(16%)(12%),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综合优质护理方法对宫产瘢痕妊娠并发大出血效果显著,同时极大的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有利于手术顺利操作,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简介:介绍了额定功率为1kW的铸铜转子单相电容启动和运转的空调压缩机用隔爆型异步电动机的设计方案,利用Magnet电磁仿真对电机的设计方案进行有限元建模验证分析,并搭建了电机仿真所需要的外围电路。通过仿真,得到了电机满载情况下的电流曲线、启动转速-时间曲线、力矩-时间曲线、堵转转矩曲线及堵转电流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