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变性淋巴激酶(ALK)易位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分子遗传学、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集的2例ALK易位细胞癌的组织形态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以及相关预后信息,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高通量靶向测序等多项分子检测分析其分子病理特征。结果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59岁和57岁。形态学上,例1类似于肾集合管癌或髓质癌,呈管状、微囊网状结构,具有显著的黏液背景及淋巴细胞浸润;例2则类似于Xp11.2易位细胞癌或Ⅱ型乳头状肾细胞癌,呈管状乳头状、局部实结构,肿瘤细胞胞质呈絮状,间质内见多量泡沫样组织细胞,未见黏液背景及淋巴细胞浸润。免疫表型方面,2例均强阳性表达ALK蛋白,此外细胞角蛋白7、E-cadherin、波形蛋白、PAX8和CD10呈现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余标志物均为阴性。多种分子检测技术均明确显示ALK基因易位,例1为罕见的VCL-ALK融合基因,融合位点为VCL基因的第16号外显子和ALK基因的第20号外显子;例2为EML4-ALK融合基因,融合位点为EML4基因的第2号外显子和ALK基因的第20号外显子。结论ALK易位细胞癌较为罕见,形态多样,容易漏诊和误诊。特征的ALK蛋白表达和分子检测ALK基因重排有助于该类型肾癌的确诊。

  • 标签: 癌,肾细胞 病理学,分子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弥漫大B细胞淋巴(DLBCL)是最常见的侵袭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具有高度异质,识别高危患者尤为重要,目前已经发现多种因素影响其预后。笔者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从临床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和PET/CT多方面对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综述。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D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标本采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3-4um切片,光镜观察。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即用型工作液,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肿瘤细胞免疫表型。结果36例DLBCL中结内占52.8%,结外占47.2%,胃DLBCL是最常见的结外淋巴类型,占结外淋巴52.9%,无论发生于结内或结外,肿瘤均由中心母细胞或免疫母细胞样大细胞构成,细胞弥漫分布,全部表达B细胞标记CD20,83.3%(30/36)病例Ki67>40%,36.1%(13/36)表达MUM1,69.4%(25/36)表达bcl-2,38.8%(14/36)表达bcl-6,13.8%(5/36)病例表达CD10,少数病例表达CD5(1例)及CD30(2例),细胞不表达CK、CEA、CD3、ALK、EMA。GCB型13例(36.1%),non-GCB型23例(63.9%)。随访2-34月,17例建在,9例死亡,10例失访。结论DLBCL是发生于结内、外的大B细胞弥漫增生形成的一组侵袭淋巴,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类型,占54.5%(36/66),也是最常见的结外淋巴类型,具有发病部位广泛,免疫表型复杂等特点。临床病理诊断及免疫组化在鉴别诊断及淋巴分类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病理诊断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骨髓侵犯病例资料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提高细胞学工作者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骨髓侵犯的进一步认识;虽然近年来随着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但是骨髓形态学仍然不失为确定恶性淋巴患者骨髓累及的主要手段。

  • 标签: 骨髓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眼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本院34例眼部MALT淋巴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表型。结果:肿瘤细胞为分化良好的B淋巴细胞。肿瘤细胞B细胞表面抗原和bcl—2多弥漫(+),T细胞表面抗原(-)。CD10、cyclinD1(-),2例CD5(+)。Ki67较低。结论:MALT淋巴是眼部最常见的淋巴,眼眶发病占首位,其次是眼喻、泪腺、结膜。其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不具有特异性,与良性反应增生等鉴别比较困难。通常需通过光镜、免疫组化等方法进行鉴别。恶性度不高,早诊断早治疗预后较好。

  • 标签: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孕症病患外周血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临床特征。方法取2018年12月-2019年5月我院所收治患有不孕症的240例病患为对象其中包括126例继发性的不孕症、114例原发性的不孕症。同期接受早期的健康妊娠120例女性,同期健康的非妊娠120例女性;采用流式细胞学的检测方法,对不孕症病患、早期的健康妊娠与健康的非妊娠女性,外周血NK细胞、B细胞、T细胞的亚群特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原发性不孕症组与继发性不孕症组,在外周血的CD8+T细胞、B细胞的水平状况上,均明显比健康的非妊娠及早期的健康妊娠女性较低,差异统计意义存在,P<0.05;CD4+T/CD8+T比值高于健康非妊娠及早期健康妊娠女性,差异统计意义存在,P<0.05;原发性不孕症组与继发性不孕症组,在CD3T细胞的水平方面,明显比健康的非妊娠及早期的健康妊娠女性较低,差异统计意义存在,P<0.05;各组间NK细胞的水平、CD4+T差异统计意义不存在,P>0.05;原发性的不孕症组与继发性的不孕症组,在NK与B细胞的水平、T细胞的亚群等方面,差异统计意义不存在,P>0.05。健康的非妊娠及早期的健康妊娠女性,在NK与B细胞水平、T细胞的亚群等方面,差异统计意义不存在,P>0.05。结论不孕症病患B细胞、T细胞的亚群比例失调所引发机体细胞的免疫功能提升及体液免疫的应答紊乱现象,针对免疫的不孕症发病机制当中起着关键作用。

  • 标签: 不孕症 外周血 T淋巴 细胞亚群 B淋巴细胞 NK细胞 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DLBCL)并发滤泡淋巴(FL)(DLBCL/F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谱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50例DLBCL/F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靶向测序评估55个淋巴相关基因的突变状态。总结患者临床特征,评估患者近期疗效;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OS和PFS的影响因素。结果50例DLBCL/FL患者中,男性23例(46%),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2分22例(44%),16例(32%)为双表达淋巴(DEL),4例(8%)为双打击淋巴(DHL)。一线治疗后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为68%(34/50),总有效率为78%(39/50)。中位随访23.3个月(5.1~50.9个月),2年OS率为82.1%,2年PFS率为67.1%,中位OS和PFS均未达到。靶向测序显示,KMT2D、MYD88、TP53、BTG2、DTX1、EZH2、CD70、CREBBP、DUSP2、HIST1H1C、HIST1H1E和PRDM1基因的突变频率均超过1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男性(HR=4.264,95% CI 1.144~15.896,P=0.031)和IPI评分≥2分(HR=6.800,95% CI 1.771-37.741,P=0.007)是初诊DLBCL/FL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TP53突变(HR=4.992,95% CI 1.027~24.258,P=0.046)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LBCL/FL患者中男女比例接近,DHL患者较少。KMT2D、MYD88、TP53等多种基因的突变在DLBCL/FL患者中较为常见。DLBCL/FL患者整体治疗反应较高,且预后较好。男性和IPI评分≥2分是DLBCL/FL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TP53突变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淋巴瘤,滤泡性 突变 预后 双打击淋巴瘤
  • 简介:摘要报道1例青少年伴多骨累及的间变性淋巴激酶阳性的大B细胞淋巴。患者男,13岁,因全身多发骨痛伴发热2个月余就诊。影像学显示全身多发骨破坏伴多发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活检可见大的免疫母细胞细胞弥漫增生,并显示浆母细胞分化。骨内病变显示细胞于骨小梁内弥漫生长。髂前上棘骨髓活检未见肿瘤累及。免疫组织化学,细胞表达间变性淋巴激酶,并呈现典型的细胞质内颗粒状表达;OCT2、BOB1、CD38、CD138、上皮细胞膜抗原、CD10、MUM1及cyclin D1均呈阳性表达。患者经依托泊苷+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方案治疗无效,6个月后死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T细胞淋巴患者进行培门冬酶治疗,做好效果分析。方法:通过选取本院血液科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T细胞淋巴患者共计6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用L-Asp、培门冬酶治疗,做好不良反应以及生化反应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液学不良反应比较,其中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二者具有一定差异(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生化指标异常率分析,观察组异常率低于对照组,二者具有一定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T细胞淋巴患者进行培门冬酶治疗,整体安全高、不良反应低,效果良好。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T细胞淋巴瘤 培门冬酶 效果
  • 作者: 柯善栋 陈世明 肖毅 向秀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白血病·淋巴瘤》 2022年第11期
  • 机构: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黄石 43500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液内科,武汉 430030,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黄石 435000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非IgM型淋巴细胞淋巴(LPL)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2020年7月收治的1例IgG和IgA双克隆型LP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74岁,因重度贫血、头晕、乏力伴双下肢水肿就诊。经血清免疫固定电泳、骨髓形态学、活组织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术、MYD88 L265P检查诊断为IgG和IgA双克隆型LPL。患者因经济原因放弃化疗及靶向治疗,仅接受保守治疗;3个月后因重度贫血死亡。结论对于骨髓抽吸发现淋巴细胞淋巴细胞、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为非IgM型的患者,应进一步明确肿瘤细胞的特征,以诊断是否为罕见型LPL。

  • 标签: 浆细胞性淋巴瘤 双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 贫血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方法选择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6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随机尿蛋白肌酐的比值(UACR)分为DN(UACR≥30 μg/mg)组85例,非DN(UACR<30 μg/mg)组75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群150例为对照组,收集各组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比较其临床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N的影响因素。结果T2DM组NLR(2.14±1.12)、PLR(175.00±56.21)均高于对照组[(1.53±0.29)、(142.70±3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84、5.642,均P<0.05);DN组的NLR(2.64±1.22)、PLR(278.00±72.23)均高于非DN组[(1.80±0.90)、(193.00±6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38、3.166,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NLR、PLR为DN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981、1.807;95%CI分别为2.104~15.563、1.327~2.795)。结论在临床同时检测NLR、PLR可能有助于DN的早期预测。

  • 标签: 糖尿病,2型 糖尿病肾病 粒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危险因素 早期诊断 预测
  • 简介:WHO分类是一个全面的体系,使得全世界NHL的诊断有共同的标准。随机试验表明:标准的CHOP方案加上利妥昔单抗可改善弥漫大B细胞淋巴的反应率和生存期。非清髓(降低强度)同种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可能对NHL某些亚型患者有益,治疗相关毒性低于常规剂量同种异基因移植方案。对结合或非结合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正在进行前瞻评估

  • 标签: NHL 非霍奇金淋巴瘤 诊断 治疗 常规剂量 WHO分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结肠淋巴的CT平扫及增强表现。方法回顾经肠镜(4例)、手术(8例)证实的结肠淋巴患者的CT影像资料,分析其相关CT表现。结果结肠淋巴大多表现为肠壁的弥漫增厚及周围淋巴结增大。结论CT对诊断结肠淋巴的有独特的优越,对病变分期的判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 标签: 结肠 淋巴瘤 CT
  • 简介:乳腺淋巴是一种发病率很低的乳腺恶性肿瘤,临床上常被误诊为乳腺癌或其他乳腺肿瘤,其治疗与乳腺癌有很大不同,因此治疗前的正确诊断十分重要。为了提高乳腺淋巴的超声诊断正确率.本文复习并总结了乳腺淋巴的临床特征及超声表现,并对超声新技术在乳腺淋巴诊断中的价值进行了展望。

  • 标签: 乳腺淋巴瘤 超声表现 超声新技术
  • 简介:摘要滤泡淋巴(FL)是较常见的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目前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已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多数患者仍会出现复发和疾病进展。第61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报道的EZH2抑制剂tazemetostat、SYK/JAK抑制剂cerdulatinib、抗CD3-CD20双抗mosunetuzumab和REGN979、程序死亡受体1抑制剂纳武单抗等新药及来那度胺联合抗CD20单抗、polatuzumab联合奥滨尤妥珠单抗和来那度胺等新方案,为FL患者提供了更丰富、更优质的治疗选择。

  • 标签: 淋巴瘤,滤泡型 治疗 临床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 恶性淋巴护理效果分析。 方法 随机选择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接诊的66例基于美罗华治疗干预的恶性肿瘤疾病患者为此次探究对象,依据平行对照原则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3例病患。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策略,观察组则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患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病患的副反应情况,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恶性 淋巴肿瘤 优质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