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应用于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重症支原体肺炎(MPP)患儿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时间与住院时间以及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咳嗽、发热、喘息、肺哮鸣音的改善时间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应用于重症MPP患儿中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肾病综合征护理效果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试验者为我院收治的8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研究时间为2022年06月-2023年06月,做随机分组处理,对照组40例,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依从性比对照组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ESCA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于肾病综合征,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明显提高了患儿临床治疗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值得肯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与居家照护平台在老年肿瘤患者PICC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为老年肿瘤患者PICC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海南省博鳌恒大国际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老年肿瘤患者12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与居家照护平台相结合进行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分别采用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量表(CPPSM)、简易健康生活量表(SF-36)、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2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生命质量、心理弹性,并记录2组患者观察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具体服务量。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CPPSM、SF-36、CD-RIS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的CPPSM总分分别为(144.21 ± 8.93)、(125.85 ± 10.5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0.392,P<0.05)。观察组、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SF-36中社交功能、生命活力、躯体疼痛、躯体功能、躯体角色受限、情感角色受限、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评分分别为(70.34 ± 5.96)、(68.27 ± 5.01)、(63.46 ± 4.57)、(58.53 ± 5.78)、(59.74 ± 6.49)、(60.32 ± 5.69)、(59.83 ± 6.72)、(66.58 ± 6.76)分和(65.32 ± 6.04)、(65.33 ± 6.57)、(58.35 ± 4.92)、(54.51 ± 4.82)、(55.64 ± 6.12)、(54.59 ± 6.42)、(55.67 ± 5.06)、(62.14 ± 4.7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779~5.943,P<0.05)。观察组、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CD-RISC总分分别为(82.41 ± 8.79)、(73.39 ± 7.6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049,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打电话次数、咨询次数、上门服务次数分别为(6.77 ± 1.27)、(6.34 ± 1.92)、(2.58 ± 0.52)次/人,高于对照组的(4.52 ± 1.48)、(4.06 ± 1.41)、(2.03 ± 0.19)次/人,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9.011、7.475、7.759,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与居家照护平台在老年肿瘤PICC患者中应用,能有效提升患者的PICC管理能力与生命质量,进一步改善心理弹性,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与居家照护平台在老年肿瘤患者PICC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为老年肿瘤患者PICC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海南省博鳌恒大国际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老年肿瘤患者12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与居家照护平台相结合进行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分别采用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量表(CPPSM)、简易健康生活量表(SF-36)、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2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生命质量、心理弹性,并记录2组患者观察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具体服务量。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CPPSM、SF-36、CD-RIS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的CPPSM总分分别为(144.21 ± 8.93)、(125.85 ± 10.5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0.392,P<0.05)。观察组、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SF-36中社交功能、生命活力、躯体疼痛、躯体功能、躯体角色受限、情感角色受限、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评分分别为(70.34 ± 5.96)、(68.27 ± 5.01)、(63.46 ± 4.57)、(58.53 ± 5.78)、(59.74 ± 6.49)、(60.32 ± 5.69)、(59.83 ± 6.72)、(66.58 ± 6.76)分和(65.32 ± 6.04)、(65.33 ± 6.57)、(58.35 ± 4.92)、(54.51 ± 4.82)、(55.64 ± 6.12)、(54.59 ± 6.42)、(55.67 ± 5.06)、(62.14 ± 4.7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779~5.943,P<0.05)。观察组、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CD-RISC总分分别为(82.41 ± 8.79)、(73.39 ± 7.6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049,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打电话次数、咨询次数、上门服务次数分别为(6.77 ± 1.27)、(6.34 ± 1.92)、(2.58 ± 0.52)次/人,高于对照组的(4.52 ± 1.48)、(4.06 ± 1.41)、(2.03 ± 0.19)次/人,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9.011、7.475、7.759,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与居家照护平台在老年肿瘤PICC患者中应用,能有效提升患者的PICC管理能力与生命质量,进一步改善心理弹性,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大叶性肺炎患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023年我科收治的100例大叶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患儿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停止时间、咳铁锈色痰消失时间、湿罗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依从性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大叶性肺炎患儿中应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有利于患儿疾病的恢复,提高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艾滋病(AIDS)家庭分娩新生儿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延续性随访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采取历史对照临床试验设计,随机选取在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儿科病房住院且进行HIV母婴阻断并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6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入的30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2016年7月—2017年12月收入的3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予以门诊随访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家庭为中心的延续性随访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母婴阻断成功率、母婴阻断依从性、发育营养指标及营养不良发生率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婴幼儿在18月龄时的头围、身长、上臂围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母婴阻断成功率均为100%,然而其母婴阻断依从性方面却存在差异,观察组婴幼儿母婴阻断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诊失约率、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监护人对阻断治疗知识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延续性随访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婴幼儿母婴阻断的依从性,降低其复诊失约率,减少再住院率,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及营养水平的健康正常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预防产褥期产妇产后抑郁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44例选择自然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产妇按照入院先后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先入院7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后入院72例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前后EPDS评分和SAS评分以及总抑郁率。结果两组护理前的EPDS评分和SAS评分比较没有明显差异,护理后实验组的EPDS评分、SAS评分以及总抑郁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预防产褥期产妇产后抑郁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青少年骨肉瘤患者治疗早期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10月~2O20年10月收治的86例青少年骨肉瘤患者及其家庭按目的抽样方法抽取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采用状态焦虑问卷(state anxiety inventory,SAI),评估及对比两组患者及家属在疾病确诊后一周、术前第一次化疗和术前三个阶段的焦虑状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及家属在不同阶段测量的SAI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患者与家属不同阶段的焦虑程度有差异,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不仅能帮助患者顺利克服心理障碍,同时能提供更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系。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白血病化疗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本院76例白血病化疗患儿,采用随机化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38,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38,基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比较生活质量、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白血病化疗患儿中实施基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增强其依从性,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以患者和家庭为中心的护理”(PFCC)对慢性肾脏病(CKD)患儿照顾者心理韧性及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6月于我院儿童肾脏内科82例住院患儿及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40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随访,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PFCC护理模式。比较干预后第6个月两组患儿照顾者心理韧性水平及患儿生活质量水平。结果 两组患儿照顾者心理韧性水平、患儿生活质量在干预后第6个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CKD患儿实施PFCC模式,可以改善患儿照顾者心理韧性水平,减轻心理负担,有效提高照顾者的照护质量,从而促进患儿生活质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