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非脏器手术后患者用盐酸呱替啶止痛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100例患者,男71例,女29例,年龄在30~75岁,体重55~83㎏,择期椎管内麻醉或气管内插管全麻下行非脏器手术,术后用盐酸呱替啶0.1~0.15㎎∕㎏•h加盐酸利多卡因100㎎稀释至100mL,以2mL∕h速度静注,术后24小时观察患止痛VAS、镇静及恶心、呕吐评分。结果100例患者中13例因术后疼痛较重追加止痛药而被排除本观察组,实际观察87例患者。止痛评分61例3分以下属轻度疼痛,21例4~6分属中度疼痛,5例为7分以上属重度疼痛。镇静评分75例为2分,12例为3分,均属镇静满意。恶心呕吐评分29例无恶心,44例偶有恶心,14例平静时即有恶心,但没有呕吐。结论盐酸呱替啶0.1~0.15㎎∕㎏•h用于非脏器手术后止痛效果比较满意。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微囊藻毒素(MC)对小鼠一脏器的损伤。方法选择40只健康的昆明种小白鼠,体重18~22g,试验组分为对照组和MC染毒组(剂量分别为0.25、0.50、1.00μg/kg•d),每组10只,雌雄各半,隔天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染毒,注射量按0.1ml/10g。记录小鼠每天饮水量并观察小鼠食量及精神状况,每周称体重一次并做记录。染毒10周后处死。处死后称量肝脏、肾脏、脾脏,肺及心脏计算脏器指数。数据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心低、中、高剂量染毒组的心脏重量均低于对照组,低、高剂量组对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中剂量对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MC可以诱发心脏萎缩;肝脏中剂量染毒组的肝脏总量明显小于低、高剂量组,但对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低、中、高剂量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肾脏重量均减轻,中剂量组减轻尤为明显,但对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低、中、高染毒组于对照组相比脾脏重量均增加,中剂量染毒组脾脏肿大尤为明显,但对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低、中、高剂量肺脏重量均增加,低剂量组尤为明显,但对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接触微囊藻毒素(0.50μg/kg•d)可引起小鼠心脏萎缩。
简介:摘要近几年来,伴随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逐渐提高,人们对于护理服务和医疗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临床上通过加强对于患者的护理干预和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量研究显示,对于危重产妇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而言,由于其情况较为特殊,一旦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情况,将会增加患者的死亡几率。目前,我国临床上对于重症病房的建设不断完善和成熟,对于危重产妇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而言,加强对其的监测和护理指导,进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本组研究通过抽对危重产妇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面监测,观察并对比患者监测前后的病情改善率。具体结果如下所示。
简介:【摘要】目的:体会在腹部空腔脏器破裂穿孔中应用螺旋CT诊断的价值。方法:借助回顾性方式展开此次研究,研究时段为2019年2月-2019年12月,研究对象为该时段内我院接收的22例腹部空脏脏器破裂穿孔患者,均给予螺旋CT 实施诊断,观察腹部空腔脏器破裂穿孔部位及具体阅片结果。结果:22例腹部空脏脏器破裂穿孔患者,其中胃肠道穿孔8例,占比36.6%;十二指肠溃疡穿孔5例,占比22.7%;肠和肠系膜损伤共有9例,其中小肠破裂穿孔、结肠破裂穿孔、阑尾炎穿孔 分别为4、3、2例。结论:对腹部空脏脏器破裂穿孔患者实施诊断,建议采纳螺旋CT技术,可有效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体会在腹部空腔脏器破裂穿孔中应用螺旋CT诊断的价值。方法:借助回顾性方式展开此次研究,研究时段为2019年2月-2019年12月,研究对象为该时段内我院接收的22例腹部空脏脏器破裂穿孔患者,均给予螺旋CT 实施诊断,观察腹部空腔脏器破裂穿孔部位及具体阅片结果。结果:22例腹部空脏脏器破裂穿孔患者,其中胃肠道穿孔8例,占比36.6%;十二指肠溃疡穿孔5例,占比22.7%;肠和肠系膜损伤共有9例,其中小肠破裂穿孔、结肠破裂穿孔、阑尾炎穿孔 分别为4、3、2例。结论:对腹部空脏脏器破裂穿孔患者实施诊断,建议采纳螺旋CT技术,可有效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并发器官损伤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危重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患儿50例,入院后行支持、对症、维持等综合抢救,同时针对不同器官损伤积极进行相应治疗。治疗前及治疗7d行心电图、胸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检查,观察临床疗效及患儿各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7d,50例患儿治愈28例,占56%;好转19例,占38%;治疗有效率为94.0%。治疗后患儿血清肌钙蛋白I、心肌酶、尿素氮、肌酐、转氨酶等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新生儿窒息多并发心、肺、脑、肝、肾、胃肠等器官不同程度损伤,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可提高治愈率,减轻病残。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分析,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治疗急性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时,所起到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本次实验探究过程中,选择了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9年7月份到2021年7月份在我院内进行治疗的急性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共6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对60名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对比,进而明确在使用CRRT治疗以后,对患者起到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本次实验所选择的60名实验探究患者中,其中有48名出现了明显的好转,其好转率为80%。并且对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电解质指标、血尿素氮指标以及血清肌酐指标等进行对比,发现其前后的对比差异性相对较大,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以上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明确,利用CRRT的治疗方式,能够使急性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各项指标得到改善,并且能够使患者长期保持稳定的机体环境。所以临床医护人员应该加大对CRRT治疗方法的研究力度,并且采取更多个性化及针对性的治疗方式,进而使CRRT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