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防止PICC留置期间尖端移位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PICC置管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再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PICC置管74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并对两组患者的PICC留置期间管道尖端移位下降率进行观察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PICC留置期间尖端移位下降率对比中存在一定差异,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数据,P值小于0.05。结论PICC留置期间实行全程的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导管尖端移位发生率,提高PICC留置安全性。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干预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邻牙严重移位的缺失牙烤瓷冠桥修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根据患者的需求,分别对80例缺失牙患者采用截冠、特异核桩与烤瓷冠桥结合治疗修复。结果本文80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后,美观得到很好地恢复,经2年的临床观察,未发现牙龈瓷脱落情况。修复后2年,有15颗牙龈颜色明显变深,7颗出现明显的颈缘黑线。修复后2年,牙龈指数平均增加0.86。结论邻牙严重移位的缺失牙烤瓷冠桥修复术的临床疗效显著,但由于烤瓷冠桥修复引起的牙周组织损伤应引起医师和患者的足够重视。

  • 标签: 邻牙移位 烤瓷冠桥 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留置期间导管移位的护理对策。方法总结461例肿瘤患者在PICC留置期间32例出现导管移位的临床资料,分析造成移位的原因。对伴有导管内凝血者先正位后溶栓;伴有静脉血栓者充分抗凝成功后再正位。正位可采用脉冲式注入同时送管法,若失败可插入同型号导丝再正位;也可经患者同意直接插入导丝正位。结果32例中无意中发现导管移位的有20例,多于因客观因素发现者(P=0.04);肿瘤部位与导管移位有关(P=0.01);患者的发病年龄、置管肢体侧向及穿刺的静脉与导管移位无关(P>0.05)。正位成功26例(81.25%)。正位成功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置管的静脉而无关。结论PICC置管时的导管异位和留置期间的导管移位应该同样受到重视。应定期行X线和置管静脉超声波检查。建议厂家按移位发生比例生产单包装导丝,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正位成功率。

  • 标签: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异位 导管移位 正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正畸治疗前后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牙齿松动等情况,讨论经口腔正畸可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使用随机数字法随机抽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接受正畸治疗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50例,记录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牙齿松动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牙齿松动度、前牙覆牙合、前牙覆盖、牙周袋深度及牙槽骨高度均明显小于治疗前,差异在统计学层面有意义(P<0.05)。结论口腔正畸治疗后患者的牙周炎得到彻底性清除,口腔功能和美观度逐渐恢复正常,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前牙移位 口腔正畸 牙周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放疗(PORT)流程中含靶区纵隔移位规律和实施中期评估的价值。方法100例NSCLC术后N2期和R1-2切除并任何N期患者,以骨性解剖建立坐标轴,测量纵隔三维方向在PORT流程中的移位规律。采用WilCoxon、Kruskal-Wallis、χ2检验统计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临界值。结果纳入患者PORT流程中X(前后)、Y (左右)、Z(上下)方向纵隔移位分别为0.04~0.53、0.00~0.84、0.00~1.27 cm,纵隔移位距离的大小顺序分别为Z>Y>X;ROC曲线计算临界值分别为0.263、0.352、0.405,>临界值者分别为25(25%)、30(30%)、30例(30%),纵隔三维方向移位不同(P=0.007、<0.001、<0.001);X、Y、Z方向的纵隔移位与切除部位(P=0.355、0.239、0.256)、手术方式(P=0.241、0.110、0.064)均相近。全组纵隔移位>和≤临界值、放疗中程模拟(m-S)后修改和原计划放疗的比较分析显示PORT患者放射性食管炎(RE)、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均相近(均P>0.05);但m-S后修改计划病例≥3级RE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原计划PORT患者,分别为0、7%(P<0.001)。结论NSCLC根治术后N2期和/或R1-2切除病例的PORT流程中存在纵隔移位,20%~30%患者发生明显的移动,PORT流程中期重新定位并修改靶区和放疗计划对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有利。

  • 标签: 纵隔移动 癌,非小细胞肺/术后放疗 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
  • 简介:脓毒症是引起严重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与肠道细菌移位及肠源性LPS的侵袭有关。因此,减少肠道细菌移位对预防脓毒症发生有重要意义。笔者应用药膳饮食喂饲烫伤大鼠,观察其对大鼠肠道细菌移位及LPS入侵的影响,探索防治肠道细菌移位的方法。

  • 标签: 肠道细菌移位 烫伤大鼠 中药膳食 防治 严重烧伤患者 药膳饮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静脉输液时针柄移位的预见性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择需要静脉输液患者1200人次,分为两组,实验组600人次用加强固定法,对照组600人次用常规方法固定。结果实验组在静脉输液时穿刺部位疼痛和针柄移位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结论患者静脉输液时用加强固定法,减轻了输液过程中穿刺部位疼痛,避免了针柄移位使针头滑出血管外,保证了输液顺利。

  • 标签: 针柄 移位 预见性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重建钢板治疗移位型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03年3月至2007年6月的10例移位明显的肩胛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所有病例均获12~43个月的随访,平均22.3个月,骨折完全愈合。功能恢复按照Hardegger标准评定,优7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0%。结论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型肩胛骨骨折可坚强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

  • 标签: 肩胛骨 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肱骨小头移位骨折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间收治的68例肱骨小头移位骨折患者,使用可吸收螺钉进行内固定治疗。结果以Broberg-Morrey的评分系统对疗效进行评价,其中34例(50﹪)患者为优,26例(38.24﹪)患者为良,7例(10.29﹪)患者为可,1例(1.47﹪)患者为差。本组67例患者恢复至伤前活动水平,1例患者发生肘关节僵硬的情况。结论肱骨小头移位骨折使用可吸收螺钉进行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显著,骨折愈合良好,复位效果满意,内固定较牢靠,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肱骨小头移位骨折 内固定治疗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1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81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牙周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腔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牙齿松动情况、牙周相关指标、临床疗效及口腔功能。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牙齿松动度和牙周相关指标都更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及口腔功能Wheeler量表评分都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正畸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口腔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牙齿美观度,在前牙移位治疗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口腔正畸 牙周病 前牙移位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 PICC导管移位的原因,为实施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观察记录 156例 PICC置管患者导管移位的相关因素及导管移位的情况,分析导管移位的原因,并总结护理对策。结果 本组 PICC导管发生移位者 28例( 17.9%),其中外移 20例( 71.4%)。体内回缩 8例( 28.6%)。结论 PICC导管发生移位的主要原因有导管固定不牢、护士操作不规范、皮肤过敏、瘘道形成、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等多种因素。须掌握正确管道维护方法,防止管道移位,方可延长管道的使用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 标签: PICC导管 肿瘤 导管移位 原因分析
  • 简介:本文从服装结构设计的角度描述了女装胸省的产生及使用量,运用几何学原理证明了胸省转移的机理。指出点移法和旋转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并对四种胸省转移的特点作了全面的归纳。

  • 标签: 胸省 分解转移 转移方法 移位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