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作为一个单位的中层干部,上受人领导、下领导他人。我个人的体会是,任务明确后,任务进行时,员工得到的随时的激励非常重要,这种激励一般是语言的精神激励。它包括当你向领导汇报工作进展后,领导的微笑、点头,“辛苦了!加把劲。等这任务完成我请你们吃饭。”

  • 标签: 医院 行政管理 员工 精神激励
  • 简介:精神富有身康健韩绍安当今的富有者可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拥有较多物质财富及至腰缠万贯的物质富有者;一类是掌握相当多知识而又生活充实的精神富有者。当然,还有一些两者兼各之人。有人曾对这两类富有者作过问卷调查,题目是“你对自己的生活是否感到满意或幸福?”...

  • 标签: 情绪反应 失败原因 问卷调查 认识水平 幸福度 消极情绪
  • 简介:生活中,人们往往对身体老化十分关心,但对精神老化却重视不够。身体老化可以通过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起居、打针吃药等途径来延缓它的发展。同样,精神老化也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增加“精神补品”推迟它的到来。这就是。

  • 标签: 预防 精神老化 精神补品 体育锻炼 音乐 聊天
  • 作者: 刘富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08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14期
  • 机构:峨边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四川 乐山614300
  • 简介:精神分裂症目前还没有找到明确的致病原因,若是人们在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表现出异常便需要警惕是否出现精神分裂症。大多数人患精神分裂是从青壮年开始的,病情发展缓慢,若是没有及时发现进行有效的治疗,便会在反复发作的过程中加重精神分裂,所以最终可能会发展为慢性化的疾病或者出现衰退的情况,部分精神分裂的患者经过治疗后会痊愈或者保持基本痊愈的状态。精神分裂患者的意识是清晰的,智能也基本正常,只是会在发作时出现不符合逻辑的联想、妄想、思维松散、情感表达出现问题或者社会功能出现缺失、损害等症状。

  • 标签: 精神分裂;亚型诊断;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刑事责任能力司法鉴定意见与法院宣判的刑事责任能力之差异。通过彩某凶杀案,对先后2‌次司法鉴定意见与司法机关最终宣判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实质性辨认能力”在司法鉴定中的利弊,得出实质性辨认能力不能完全等同于刑法学所指的辨认能力,以“实质性辨认能力”评定刑事责任能力的司法鉴定模式需要重新审视。

  • 标签: 精神障碍 司法鉴定 刑法 司法精神病学 刑事责任能力
  • 简介:摘要:抗精神病药物,既具有非特异性镇静作用,又具有缓解精神症状等作用[1-2]。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兴奋躁动患者以及器质性精神障碍等。药源性精神症状,就是精神病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以后,出现的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患者精神运动兴奋和谵妄以及意识改变等为主要表现,通常与用药患者的体质和药物的种类等有关。该文分析和研究了抗精神病药物的药源性精神症状和防治。

  • 标签: 药源性精神症状 抗精神病药物 防治
  • 简介:【摘要】我国法律规定,如果当事人存在有相关的精神类疾病,那么在判决的时候会因此而认定当事人无责任能力或行为能力,从而会减轻对其的处罚甚至是不对其进行处罚。基于此有一些犯罪嫌疑人在行凶以后妄想通过精神障碍这种状况来逃避自己的责任,所以对于一些凶杀案等严重的犯罪行为及时开展司法精神鉴定是十分必要的一项工作。它能对涉及到相关法律问题的当事人进行综合性的判断和分析,最终确定其是否存在责任能力或责任行为,这是一种维护法律尊严和司法公正的有效手段。本文基于此研究精神障碍患者凶杀案的司法精神鉴定的相关内容和注意的问题,期待所得结果可以为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 标签: 精神障碍 凶杀案 司法鉴定 责任能力 责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精神疾病住院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抗精神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结合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展开研究,对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所收治的88例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期间抗精神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结合统计可以发现,所观察的88例患者中62例患者单一用药,其中22例患者使用利培酮进行治疗,15例患者使用氯氮平进行治疗,10例患者使用氯丙嗪治疗,5例患者使用阿里哌酮治疗,10例患者使用齐拉西酮治疗,余下26例患者则联合用药进行治疗。结论 结合分析分析可见,精神疾病住院患者在院内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利培酮治疗的几率较高,且单一用药以及联合用药均保持有较高的实施率,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对药物进行选择。

  • 标签: 精神疾病 抗精神药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康复训练进行分析,研究其对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2020年收治的78位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这78例精神分裂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与精细化护理组,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的康复训练,精细化护理组接受有针对性地精神康复训练。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康复训练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与社会功能评分,对比后得知,与常规的康复训练相比,对患者采取有针对性地精神康复训练之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得到显著改善。结论:对精神分裂患者采取有针对性地精神康复训练,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其心理状态,同时提高其社会功能。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精神康复训练 改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初治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集体与个体化健康宣教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为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集体与个性化健康宣教。结果:施治前服药依从性评分2组平行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治后与对照组做平行对比服药依从性评分为观察组更高P<0.05;施治前BPRS量表评分2组平行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治后与对照组做平行对比BPRS量表评分为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对初治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运用集体与个体化健康宣教能够有效提升其药物治疗依从性,且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初治患者 集体与个性化健康宣教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减少抗精神病药物剂量在精神分裂症稳定期应用后相关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稳定期患者84例纳入到2021年8月开展的相关护理研究中,闭环时间为2022年8月,所有患者均接受单一用药治疗,根据患者的用药情况将其分为2组,一组采用减量治疗方法,称为研究组;另一组采用维持药物剂量治疗,视为参照组,统计相关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参照组,阴性症状改善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减少抗精神病药物剂量在精神分裂症稳定期的应用,能够改善患者的副反应情况,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稳定期 抗精神病药物 减少 症状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男人个个花心”、“男人都是好色之徒”……这样的说法你是不是常常听到?近日,美国《赫芬顿邮报》刊登了最常见的“对男人的5个性误解”。

  • 标签: 个人 性格 花心 恋爱
  • 简介:以艾森克个性问卷检测“1+1”杨氏戒毒疗法(以下简称“1+1”疗法),对77例毒瘾患者戒断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结果发现治疗前后,病者说谎与掩饰分明显高于正常人,治疗后则显著下降,这说明了“1+1”疗法,对毒瘾者戒断毒品对机体所产生的戒断症状群时,其心理常态也有所改变,它将对今后病者的心理康复起着有为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戒毒 个性 对照研究 毒瘾患者 艾森克个性问卷 诊断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的改变,全科医学作为临床二级学科促使医学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全科医师将面向社区,以人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对不同性别、年龄、病种的人群提供全方位预防医疗保健服务,肩负起保障社区广大人群身心健康的社会责任。这种责任,不仅要求具有良好的医疗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优良的职业个性,清晰的全科理念、强烈的人文情感、较强的团队精神、出色的管理能力等。

  • 标签: 全科医学 职业个性 教育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