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放疗是鼻咽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放疗技术与水平对鼻咽癌预后至关重要。由于调强放疗设备结构的复杂性以及放疗临床要求的精确性,必然对调强放疗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各放疗单位在设备配置、人员结构组成等方面存在差距,放疗同质化有待加强。且随着放疗信息管理系统、数字医学及人工智能技术在放疗领域的应用,原有流程已经满足不了新型精确放疗技术的应用需要。本流程旨在依据现有鼻咽癌放疗流程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放疗领域的最新进展,建立新的标准流程推荐,有力保证放疗的规范化、同质化,并实现鼻咽癌调强放疗的个体化。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优化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的策略。方法 根据研究要求,于 2016年 12月 -2017年 12月 血站实施常规管理,设为对照组,于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 血站采取优化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的策略,设为研究组,两段时间内,分别选取360份血液作为研究样本,对照组 360份血液,研究组 360份血液,对比,两组血液标本不合格率。结果 观察对照组与研究组的研究结果,两组血液标本不合格数据对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液标本组间数据对比,表明本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通过优化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的策略,能有效的提升血站工作质量,提升血液标本质量,降低血液标本不合格率,该研究结果证实了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门诊管理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内外指南、共识的不断更新,慢阻肺患者门诊管理策略和管理模式亦逐步发生了变化。本文将分别总结门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评估、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门诊管理模式、住院指征等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意见。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流程优化策略。方法 选取我院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是否进行流程优化进行分组,其中优化前的46例为对照组,优化后的50例患者为优化组。比较两组DNT,NIHSS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优化后,患者从入院到静脉溶栓时间(DNT)明显缩短,优化组为(58±6.93)min,对照组DNT为(83±16.72)min(P<0.05),对照组NIHSS评分由(11.6±5.2)变为(9.14±2.32)(P<0.05),优化组NIHSS评分由(10.8±4.9)变为(6.92±2.51)(P<0.05),但优化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方面相比,优化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就诊流程优化策略可以显著缩短DNT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患者的预后及康复以及医患关系的处理起到积极的支持作用。
简介:摘要:营养不良直接影响患者的治愈率、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1]。在我国,有 30%~ 50%住院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需要临床营养支持。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 (ESPEN)和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 (ASPEN)在临床营养指南中,推荐对于营养需求不能经口满足的患者使用肠内营养 (enteralnutrition, EN)[ 2- 3]。 EN可以更好地维持胃肠粘膜的结构和功能,维持肠道完整性,促进肠道蠕动,满足了患者的生理需求,阻断了营养不良与免疫功能低下的恶性循环,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然而, EN使用不当可能引起腹泻、胃潴留、误吸等并发症,肠内营养泵 (enteralfeedingpump, EFP)在一定程度可降低 EN患者并发症的病发率。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优化麻醉策略用于尿道下裂整形术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远端型尿道下裂拟行Duckett术患儿9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6岁,体重10~25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30):骶管阻滞联合全麻组(CG组)、神经刺激仪引导阴部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组(PG组)和超声引导阴茎背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组(DPG组)。全麻方法:均采用丙泊酚-芬太尼麻醉诱导,喉罩通气,保留自主呼吸,七氟烷麻醉维持的方法。各组进行相应区域阻滞,用药情况:CG组0.25%罗哌卡因1 ml/kg、PG组0.25%罗哌卡因0.25 ml/kg、DPG组0.25%罗哌卡因0.15 ml/kg。记录罗哌卡因用量、术中镇痛不全发生情况、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术后24 h内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和下肢运动阻滞的发生情况以及术后24 h时父母满意度评分。结果与CG组比较,PG组和DPG组罗哌卡因用量减少,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延长,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降低,PACU停留时间缩短,运动阻滞发生率降低,父母满意度评分升高,DPG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与PG组比较,DPG组罗哌卡因用量减少,PACU停留时间缩短(P<0.05)。3组术中镇痛不全发生率(DPG组3%)、术后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阴茎背神经阻滞联合全麻镇痛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用于尿道下裂整形术患儿的效果优于骶管阻滞联合全麻和神经刺激仪引导阴部神经阻滞联合全麻。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联合单侧腰麻用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麻醉的优化效应。方法择期拟行髋部骨折手术患者57例,年龄65~85岁,BMI 18.5~30.0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侧腰麻组(SA组,n=28)和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单侧腰麻组(FICB组,n=29)。SA组患者入室后行单侧腰麻,FICB组患者入室后实施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然后再行单侧腰麻。2组患者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至术后48 h,维持VAS评分<4分;VAS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补救镇痛。采用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评分)于术前1 d、术后1和3 d时评估患者睡眠功能,PSQI总分≥7分为术后睡眠障碍(POSD),记录POSD的发生情况、术后补救镇痛次数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及Barthel日常生活量表评价患者术后3 d恢复情况。于麻醉前、切皮前、术后30 min和术后24 h时测定血糖水平。于术前和术后24 h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皮质醇和褪黑素浓度。结果与SA组比较,FICB组患者POSD发生率、术后按压镇痛泵次数、补救镇痛次数、术后谵妄和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术前血糖浓度和术后24 h时血浆皮质醇浓度降低,术后24 h时血浆褪黑素浓度升高(P<0.05)。2组患者术后3 d时Harris评分和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单侧腰麻可作为有助于缓解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改善术后睡眠,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麻醉优化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膝关节囊后间隙阻滞(IPACK)-收肌管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膝关节置换术的优化效应。方法择期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BMI 18~24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IPACK-收肌管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IA组)和常规麻醉组(C组):股神经阻滞-腘窝上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全身麻醉诱导前,超声或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IA组行IPACK、收肌管阻滞,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15、25 ml;C组行股神经和腘窝上坐骨神经阻滞,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确认神经阻滞效果后,实施全凭静脉麻醉,维持BIS值40~60。术后采用舒芬太尼行PCIA,维持术后VAS评分≤3分。记录术后出PACU、24、48和72 h时股四头肌肌力评分;首次下地活动时间;术后患者清醒时足下垂、补救镇痛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患者对术后恢复满意度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IA组术后股四头肌肌力和术后恢复满意度评分升高,术后足下垂发生率降低,术后住院时间和首次下地活动时间缩短(P<0.05)。结论IPACK-收肌管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作为有助于膝关节置换术后转归的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