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静脉曲张性溃疡的临床表现、细菌感染和药敏特征。方法对2011年1月—2015年1月确诊的92例静脉曲张性溃疡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例静脉曲张性溃疡患者中男68例,女24例,平均年龄61岁,静脉曲张平均病程15年,溃疡平均病程3.47年,溃疡平均面积10.37cm2。41例细菌培养阳性患者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6.8%(11例),铜绿假单胞菌占21.9%(9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100%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医院常用抗生素如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呋辛钠等耐药。结论静脉曲张性溃疡好发于老年男性,病程和住院时间长,溃疡面感染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根据细菌分布及药敏分析,需要高度重视这些细菌种类的演变和耐药。
简介:目的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观察分析寒凝与非寒凝因素所致的痛经人群的红外热图表达,以及与正常人群的红外热图差异。方法选择60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其中寒凝证候组与非寒凝证候组各30例,设同年龄段的正常健康女性30例为对照组。采用红外热成像扫描,分别测定上肢、下肢、盆腔、神阙、督脉和任脉6个区域热值,采用数据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痛经组盆腔、神阙、上肢、下肢区域热值明显偏低,任脉区域热值略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②痛经人群中,寒凝证候组与非寒凝证候组热图表达仅上肢区域热值有明显差异,寒凝证候组低于非寒凝证候组。③寒凝证候组中病程越长的患者测温区的温值越低。结论原发性痛经患者上肢、下肢、盆腔、神阙及任脉的红外热图热值明显低于正常人群,且越接近肢体末端,差异越明显。痛经人群中,寒凝证候组与非寒凝证候组在热图表达上差异不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支原体肺炎的CT影像特征,为临床支原体肺炎诊断提供帮助。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于我院接受CT检查的30例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作为第二组,并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于我院接受CT检查的3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第一组,对比两组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通过了相应的检查,两组患者左肺舌叶以及下叶情况存在明显差距,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组患者磨玻璃样影和小斑片状影例数明显少于第一组,对比两组数据,数据之间具有明显差距,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组患者的肺不张、细支气管扩张、大片实变影、肺门淋巴结肿大以及胸腔内积液例数明显少于第一组,对比两组数据,数据之间具有明显差距,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小儿支原体肺炎相比较,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因为生理结构和生理免疫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CT成像检查中,呈现出不同的CT影像学表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的具体特征以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患者共4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病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以及总结对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进行具体分析,并探讨其预防措施。结果本组患者中以不良反应累及神经系统患者比例最多,与其他不良反应患者比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不良反应发生在10-90min内患者数量比例最高,与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段的患者比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在停药或者经过对症治疗后均得到有效缓解,患者恢复正常。结论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以及用药方式均有关系,医院应该结合患者过往病史、感染史以及过敏史等合理选择药物种类和用药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现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本市辖区内幼儿园就读的300例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其抚养人进行儿童不良饮食行为现状调查,并评估儿童营养状况。结果调查结果本组受试儿童中不良饮食行为总百分比达到了60.33%,其中无法独立完成进食(46.33%)、存在不良进食习惯(41.67%)百分比较高(P<0.05);营养不良总发生率为28.33%,其中本组儿童超重(9.0%)和肥胖(9.67%)百分比较高(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不良饮食行为存在普遍性,且超重和肥胖占比较高,应注意纠正儿童不良饮食行为习惯,促进均衡膳食,改善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