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二二十世纪在谈及二十世纪上半叶法国汉学研究史之前,正如我已经说过的,在叙述时应该排除不属于历史的现实,原则上现在在世的汉学家的作品和评论也不在考虑之列……下面,我将回顾一下,直到本世纪中叶一些使这一学科享有盛誉的重要人物……完全主导本期第一阶段的人物,是我已故的老师沙畹(EdouardChavanne1965—1918),象他在法兰西学院的前辈儒莲在世时一样,他是整个西方世界公认的汉学大师。我实在不能详尽了解他那浩如烟海的著作,尤其是他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其作品几乎涉及各个领域。他的作品,以其重视自儒莲以来,在历史学、哲学研究中所取得的进步而形成的新的方法论为人敬服。沙畹出身于一个在宗教战争中由法国移居瑞士的新教徒家庭,由于家庭的熏陶,养成了严格要求自己,一丝不苟的性格。他得益于当时在法国最高学府所受到的教育,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他的校长是一位古代艺术史学家,引导他进行对中国的研究。当时唯科学主义和唯历史主义风行法国,而沙畹也无形中或多或少地在上个世纪末的青年时代吸取了这种思想。
简介:<正>自从1900年5月26日敦煌藏经洞被打开和千佛洞遗迹被再发现以来,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敦煌发现的各种历史资料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逐渐形成一门“因地名学”的新学科——敦煌学。在研究过程中,学者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从敦煌发现的数万卷用古汉文、古藏文、梵文、古于阗文、龟兹文、粟特文、古突厥文等各种文字书写的经卷文献,广泛涉及到古代中国、中亚,乃至世界的人文、社会、自然和应用各个学科。研究这些文献资料,不仅对中国史,而且对世界文化史的研究,都会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大批优秀学者和著作不断涌现,在国际学术界形成了所谓“敦煌热”。敦煌学也就成为一门世界性的“显学”。
简介:<正>有的史学史论著,称李延寿所撰《南史》、《北史》“贯通前后不分正统。”或说《南》、《北》二史“承认南北分裂,不强调谁顺谁逆。”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还有的论著亦仅赞李延寿父子贯通南、北诸史、削其相互攻讦之辞而表现出来的史识,对《南》、《北》二史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正统观念鲜加论述,因而有必要对这一问题作一辨正。《北史》卷一百李延寿自述其著述之由:父“大师少有著述之志,常以宋、齐、梁、陈魏、齐、周、隋南北分隔,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指南为‘岛夷’。又各以其本国周悉,书别国并不能备,亦往往失实。常欲改正,将拟《吴越春秋》,编年以备南北”;延寿承其志,编为纪传体断代通史。在《北史》卷九三《僭伪附庸列传》序中,李延寿说:“至如
简介:传统中国政治哲学甚重天人感应,将日月交食等自然天象的变化,视为与现实人事相互关联的休咎征兆。由此衍生出一套复杂的交食应对礼仪,历代相沿不辍。光绪庚子,八国联军入京,钦天监衙署几近全部损毁,法、德两国劫走并瓜分北京观象台仪器。次年辛丑,日有食。清廷除了因循旧礼,救护日食;更要依照国际惯例,与列强谈判斡旋;而内政纷乱如麻,民变四起;又值柱国重臣李鸿章病逝,可谓祸不单行。清廷深深陷入"救日"与救国的双重危机之中。本文详考此次日食始末,涉及官方与民间、中国与西方的预测、应对、记录及诠释。并借以指出,传统中国看似荒诞的交食救护典礼背后,其实蕴含着沟通"天人之际"的严肃意涵和现实意义。交食救护的有序展开,有助于建立政权合法性、维护绝对君权和明君形象,甚至有助于在历法和礼仪层面,展现朝贡体制中"天朝"宗主国受命测天、代天宣命的权威和尊严。因此,即便晚清民间已晓悉交食成因,对官府救护日月极尽嘲讽揶揄,交食救护制度与礼仪仍能维系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