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35年11月,中共中央颁布《西北中央局审查肃反工作的决定》,对"陕北肃反"进行处理,认为"陕北肃反"是"必要的"和"正确的"。这使"肃反"受难幸存者继续遭受政治歧视和组织排挤,造成"陕北肃反"长期存在争论。延安整风期间,中共中央领导召开西北高干会重新审查"陕北肃反"问题,出台《中共中央关于一九三五年陕北(包括陕甘边及陕北)"肃反"问题重新审查的决定》,指出"陕北肃反"不仅"完全错误",而且是"革命的罪恶",处理了对"肃反"负有重要责任的朱理治、郭洪涛等人。但是,西北高干会并未能平息当事人关于"肃反"的争论。七大后,中共中央又召开西北历史座谈会重申和再次肯定西北高干会关于"陕北肃反"的结论。"高饶事件"后,西北高干会关于"陕北肃反"结论受到冲击。随后,中共中央对"陕北肃反"结论做了修订,减轻了朱理治、郭洪涛等人在"肃反"中的个人责任。"文革"后,"陕北肃反"争论再次爆发。1983年,在"五人小组"的主持下,通过《五人小组对于解决西北历史争论问题的分析和方针》,进一步解决了"陕北肃反"存在争议的具体问题,基本上肯定了西北高干会关于"肃反"的定性和主要结论。纵观从西北高干会到中共中央"五人小组"历时近半个世纪处理"陕北肃反"的历史,虽然在某些具体问题上,"陕北肃反"相关当事人和研究者等至今仍然存在一些分歧,但从总体上看中共中央对"肃反"的处理结论已经越来越接近历史真相。"陕北肃反"长期存在争论与中共党内不同时期现实政治斗争,尤其和高岗问题有密切关联。

  • 标签: “陕北肃反” 西北高干会 “肃反”定论 “肃反”争论
  • 简介:陕北地区城镇历史发展研究。吕卓民陕北地处黄土高原,沟谷纵横、丘陵起伏,构成其区域地貌的主要特征。另一方面,陕北在历史时期多属边徼,中原王朝与北方民族在此屡兴兵争,是一个战争多发区。自然条件和政治、军事因素对陕北地区城镇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甚大,从而也形...

  • 标签: 陕北地区 统万城 历史发展 延安地区 隋唐时期 城镇发展
  • 简介:阳早和寒春是一对美国夫妇,他们从青年时代起就来到中国,投身于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在革命圣地延安,他们吃小米,住窑洞,饲养奶牛,转战陕北;在陕西北部的三边,他们参加了创建新中国牧场的工作;在西安附近的草滩农场,他们同中国工人一道建设畜牧机械化;在首都北京,他们大力宣传延安精神,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 标签: 美国 陕北 毛泽东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延安精神 新中国
  • 简介:梅州籍华侨在客籍华侨华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从有华侨华人开始,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梅州籍华侨都继承和发扬了优秀的客家精神,为祖(籍)国和住地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就以梅州籍华侨华人作为切入点,探讨梅州籍华侨华人身上体现出怎样的客家精神;客家精神在海外是如何得到传承与发扬的;作为后人的我们从梅州籍华侨华人的身上又应该得到哪些启发。通过梳理和剖析,我们认为,客家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在当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梅州籍华侨华人 贡献史 客家精神 传承与发扬 意义
  • 简介:陕北民歌是一种特殊的区域性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与艺术特征,是陕北地区人民和汉民族文化精神的折射,也是民族情感和生活哲理的融合,陕北民歌产业化开发意义深远。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陕北民歌,提升其产业化价值,必须创新文艺创作形式,深化理论研究内容,通过音像出版、图书发行和艺术演出等多种形式,推动陕北民歌的产业化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 标签: 陕北民歌 产业化 发展对策 分析研究
  • 简介:通》是一部价值很高的史学理论名著,它在诸多方面为我国的史学批评开辟了道路。在《通·补注》篇中,刘知几总结了唐朝以前史注的主要成就,划分了注的种类。他褒扬训解式注而贬低补阙式注,鄙弃自注。这些观点引发了后代史学家许多争议,开创了注研究的议题,客观上推动了注批评的发展。

  • 标签: 刘知几 史通补注 裴松之 三国志注
  • 简介:1936年6月中旬,我已是燕京大学四年级学生,正在准备毕业考试。我很注意红军长征北上的消息,从天津《大公报》范长江的报道中获悉中央红军1935年10月已到达陕北。进步学生都很高兴。我的室友新西兰研究生詹姆士·贝特兰后来写的文章中曾说到我常告诉他红军北上的消息。我的心头很自然地闪过到陕北去参加红军的遐想。恰巧这时我的老朋友、热情支持和报道一二九运动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秘密地告诉我,中共中央已答应他的请求,同意他去陕北苏维埃地区参观访问。他虽然会说一些中国话,但还不怎么行,问我愿不愿意陪他去陕北采访,帮他做翻译工作。真是喜从天降!我不加思索,立即高兴地一口答应了。四年的大学生活,以及同进步同学的交流,使我受益匪浅。

  • 标签: 红军长征 斯诺 大学生活 《大公报》 一二九运动 燕京大学
  • 简介:<正>唐代是陕北和鄂尔多斯地区交通发展的繁荣时期。当时这一广大区域道路纵横交错,基本上构成一个较为完整和便捷的地区性交通网。这一交通网南接唐朝的根本重地关中平原,北通突厥、回纥两大强邻,东出黄河上的关津可入河东、河北,西经灵州可达陇右、河西,在唐代全国交通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唐代该

  • 标签: 鄂尔多斯地区 陕北 交通网 交通发展 关中平原 广大区域
  • 简介:清代乾嘉时期的史家崔述对先秦历史疑古辨伪,求实考信,不但澄清许多古书记载的谬误和古史传说的疑团,而且表现出深刻的考理念与考见识。其“不以传注杂于经,不以诸子百家杂于经传”的考理念,表现为以经证则去古未远的考原则;强调“不应后人所知。乃反详于古人”的考理念。表现为对古史传说循流溯源祛疑解惑的考方法;反对“凡说上古者,皆以后世例之”的考理念,表现为朴素历史主义的考史学风。他的这一系列考理念和考见识,对中国古代历史考证学理论与方法论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 标签: 崔述 史考 史识
  • 简介:近一年来,陕西省人民银行的同志,还有其他研究金融历史的同志,数次来找我了解陕北苏维埃票子的印刷情况,对每一个来的同志我都给说了一些当时能回忆起来的情况,但都不系统和完整。为了对这一历史情况提供全面、准确的材料,我经过很长时间的回顾,现将我所回忆到当时的情况,按时间顺序全面系统的记述如下。一九三五年的夏季(大约是旧历的六月份),陕北苏维埃政府从延川县的芦沟村迁

  • 标签: 苏维埃共和国 人民银行 印刷所 时间顺序 贺子珍 延川县
  • 简介:在红军长征还没有确定最终的落脚点时。毛泽东指出:“我们要抗日,首先到陕北去,那里有刘志丹的红军,是我们前进的阵地。”这也就是毛泽东经常提及的“陕北救了中央”。与此同时.西北苏区的主要领导人刘志丹、习仲勋等却异口同声地承认是“中央救了陕北”。

  • 标签: 陕北 中央 中国革命 扭转 红军长征 毛泽东
  • 简介:一、陕北地方实业银行陕北,是一个历史性的地理概念。民国初年,陕北道统辖23县(榆林、神木、府谷、葭、米脂、横山、靖边、定边、绥德、吴堡、清涧、延川、延长、肤施、安定、安塞、保安、洛川、甘泉、宜川、邸、中部、宜君),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民国十八年(1929)冯玉祥主陕,令西北银行在榆林城开设办事处,陕北地区始有现代金融业务开展。但随着民国十九年(1930)冬陕西省政府改组,西北银行停办,其所属榆林办事处也随之关闭,导致陕北地方市面上的筹码缺乏,事业停滞。时任国民革命军十八师师长的陕北土皇帝井岳秀召集陕北23县的著名绅士会商成立陕北地方实业银行。

  • 标签: 陕北地区 实业银行 纸币 发行工作 民国初年 国民革命军
  • 简介:陕北汉代画像石中出现的胡人形象大致可以归为胡商、胡兵、胡奴(随侍、门吏)、杂耍艺人、羽人五大类,其中胡奴出现最多,这或许与其地处边郡,战事频发,战后俘虏转化为奴仆有关。汉代民众看待胡人是一种非理性、不平等的态度:一方面将其贬斥为"夷""戎狄""虏""胡"等少数族裔;另一方面因胡人异于汉人的奇特外貌将之视为"祥瑞",与瑞兽一起受到民众的崇奉。胡人被赋予某种超越现实的神灵属性,以神仙的身份跻身于仙界,体现了汉代民众复杂矛盾的心理。

  • 标签: 陕北 汉代 画像石 胡人
  • 简介:杨向东、张雪梅合著的《中国体育思想(古代卷)》一书即是对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深刻总结和集中展示,堪称学术界对中国古代体育思想研究的又一力作。该书视野宽广、体系新颖、资料翔实、立论有据,在研究内容和写作方法上均体现出了诸多的学术价值和创新之处。

  • 标签: 《中国体育思想史(古代卷)》 体系新颖 资料翔实
  • 简介:《安宁》和《伊米德》是姊妹著作。本文对这两部著作的版本、结构、内容进行了比勘。认为此两著作都有自己的特点,在结构方面基本相同,内容方面可以相互补充和纠正,在历史和文献学研究方面都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标签: 比勘 米德 安宁 文献学研究 相互补充 学术价值
  • 简介:陕西省榆林市坐落于陕西省北部地区,地广人稀,红石峡作为本地的旅游景点,在充满神秘色彩的同时,又宣扬着本地的文化以及曾经辉煌的历史一页。红石峡又名"雄石峡",在雄石峡的内部崖壁上有大量的摩崖石刻群。"刀凿斧痕,题刻满山",历朝历代的许多作品都有幸呈现与此。如果说巴黎的名片是充满浪漫色彩的埃菲尔铁搭,北京的名片是充斥着伟岸色彩的天安门,重庆的名片当然离不开洪崖洞,那么榆林的名片则首当其冲为"雄石峡"。

  • 标签: 陕西 榆林 红石峡 雄石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