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当下论及中国美术的发展,人们常常以"全球视野"、"多元格局"、"开放视角"等展开探讨。实际上,近现代中国画家远赴西方、近跨东邻进行借鉴交流,早已有着国际视野,尤其是现在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民族自信的增强,中国经济、文化的对外互通已成为辐射世界的态势。
简介:舞蹈与绘画的紧密关系,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时期的《舞蹈彩陶纹盆》。秦汉至宋辽时期的画像石、画像砖、墓室壁画中也有大量的舞蹈人物,这些视觉图像形象地记录了当时舞蹈的基本情况。但舞蹈却终究没有在中国画的题材中占据一席之地,较早的有迹可循的是五代时期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此图中有舞蹈的情节,但也是作为配景出现的,舞蹈并不是画面的中心与主题。舞蹈题材的中国画之所以少见,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流传下来的卷轴绘画数量有限;另一方面可能是人物画兴盛、繁荣的时间太短。因此,在宋以后的中国画中很难找到舞蹈题材的作品。直至近现代,才有了叶浅予、黄胄、杨之光等著名画家创作了很多舞蹈人物画,他们的作品各具特点,风格鲜明。叶浅予笔下的舞蹈、戏剧人物有着浓浓的漫画、生活速写的特点,画面一般以独舞为主,先勾勒然后平涂填色,用线严谨准确,整体上呈现出清新淡雅、生活性很强的艺术特色。黄胄的画更多的是新疆舞蹈人物与场景,技法多以速写加彩墨为主,重复性的速写线条造型撑起了整个画面,画面给人潇洒奔放、场面宏大、笔墨飞扬的视觉感受。杨之光的舞蹈人物以“没骨画法”为之,造型严谨,人物的“没骨画法”与表现服饰的有力线条形成了恰到好处的互补,别有一番韵致。
简介:物质文明的大发展,也促使精神己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在儿童阶段掌握或学习一门乐器,发展孩子的特长。从大的方面来说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利用音乐艺术开发儿童的智力并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陶冶情操,激励他们奋发向上,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对儿童全身心地发展起着不可取代的积极作用。古筝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优美动听,音韵若行云流水,韵律高雅独特且表现力丰富,易学易懂,可以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故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教师以适当的指导,恰当的方法,寓教于乐,接受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力,给他们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