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9 个结果
  • 简介:1938年9月,英法对纳粹德国奉行“绥靖政策”,并与之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导致了捷克斯洛伐克被纳粹德国吞并。墨索里尼违背了自己的诺言,效法希特勒,实行反犹政策。这引起了宾斯坦极大愤慨,他决定将墨索里尼授予的勋章退还回去。他在退还勋章的电报最后,示威式地签上“犹太钢琴家宾斯坦”的字样。

  • 标签: 鲁宾斯坦 钢琴家 捷克斯洛伐克 纳粹德国 墨索里尼 绥靖政策
  • 简介:,本名冯亚珩,1919年12月13日生于四川省仁寿县文公乡一个著名的大地主家庭。1940年1月在延安时,改名石。15岁时,因逃避母亲为他包办的一桩婚姻,他去了成都入东方美专学画,并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据他在《思想自传》中讲,在成都时,他曾在一本被当局禁止的杂志上读到《毛泽东自传》,毛的传奇故事及其救国平天下的理想,对他产生了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石鲁 绘画思想 中国画 艺术精神 创作题材
  • 简介:2017年3月3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生参加会议,就传承发展中华传统造型体系、民间工艺发展与文化乡土重建、传统村落的村民权益保护、传统文化传承教育为本、我国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等建言献策。

  • 标签: 潘鲁生 传统文化传承 传承发展 全国政协 政协委员 乡村文化
  • 简介:10世纪左右,古罗斯人接受了拜占庭的东正教.圣像画随之进入俄罗斯。13世纪.外族人入侵和统治.反而造成俄罗斯人精神意识的凝聚。鞑靼人可以在军事上统治俄罗斯,可是在精神文化领域无能为力。有什么能表达这时候古罗斯人的那种悲壮.崇高.豪迈、飘渺的情怀?圣像画恰逢其实,她这时候具有一种精神领袖般的号召力。俄国人开始认真思考精神层面的问题,

  • 标签: 三位一体 安德烈 俄罗斯人 精神意识 13世纪 文化领域
  • 简介:伯恩哈德剧作《伊曼努埃尔·康德》剧中的主人形象体现出鲜明的否定性,这主要由于作者对和主人一样只会鹦鹉学舌的哲学家以及当代西方世界普遍异化的生存状态的批判和否定,对传统的理性信仰的怀疑,以及对传统戏剧结构和人物对话方式的消解。上述现象的产生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危机以及作者的世界观密切相关。通过其富于否定性的人物形象,作者意欲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批判,并竭力避免将戏剧创作沦为商品和大众娱乐的工具。

  • 标签: 否定性 哲学家 当代西方 理性信仰 情节 对话
  • 简介:德国作曲家格克(1714-1787)与意大利剧本作家卡尔扎比吉(1714-1795)合作创作了在西方音乐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歌剧《奥菲欧与尤丽迪西》(OrfeoedEuridice)。该剧1762年10月5日首演于维也纳霍夫堡宫廷剧院,在当时乃至整个西方音乐史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期望从音乐美学视角,分析题材内容、音乐语言、音乐风格、

  • 标签: 格鲁克 奥菲 西方音乐史 美学视角 德国作曲家 尤里
  • 简介:本斯(1577~1640),开创了欧洲巴洛克风格的伟大画家.笔下的女性形象以丰腴、健硕、充满肉欲著称。但是.以当今的审美眼光来看.粗壮肥硕、赘肉遍布的女性身体是很难有美感可言的。并且,不论是上层人物的肖像(例如为法国皇后玛丽·美第奇.即MariedeMedici所做的组画).还是表现下层人民欢庆场面的画面(例如《农民的舞蹈》).画中女性无一例外都是如此。这是由于本斯个人审美倾向决定的吗?

  • 标签: 女性形象 鲁本斯 17世纪 肉体 巴洛克风格 女性身体
  • 简介:本文从绘画的语言风格与形式特征分析石的早期绘画艺术创作,其现实主义风格呈现出革命英雄主义气质的“叙事”模式和以豪迈为基调的“抒情”模式。“叙事”模式的现实主义风格是一种在革命浪漫主义英雄观的主导下的写实主义表现手法.现实主义风格是它的形式语言与外在表现方式,而对革命浪漫主义理想的迫寻.才使得他的作品在本质上具备了更为宏阔的视野、更为热烈的感情和更为新颖的形式。“抒情”模式的现实主义风格在时间与空间的表现上.呈现出有异于“叙事”模式写实传统的叙述结构和特质,在“情节”的处理上已有了新的突破。对“典型事件”描述的淡化和对艺术本体精神理想的张扬、表现性因素的增加,大大地强化了作品的人格力量,使其精神容量远远超乎了再现性艺术的表现力。

  • 标签: 石鲁 现实主义 “叙事”模式 “抒情”模式
  • 简介:我是先生永不毕业的编外学生1956年中国艺术研究会成立“中国古代舞蹈史研究小组”,吴晓邦老师任组长,欧阳予倩老师任艺术指导。建组后的第一项中心任务是查阅四万八千余首《全唐诗》,从中摘抄、分类、编辑、出版《全唐诗中的乐舞资料》。音乐类按歌曲、器乐(含弹拨乐、吹奏乐、打击乐);舞蹈类按唐人原分类(含健舞、软舞、大曲、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等);还有服饰类等,汇集分编成册。

  • 标签: 《全唐诗中的乐舞资料》 甲骨文 阴法鲁 中国古代 《全唐诗》 艺术研究
  • 简介:本文通过对比海南仔戏与台湾布袋戏的历史起源和演进以及二者的生存现状,为地方戏曲的传承发展之路探寻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同时也为在市场化潮流的冲击下,传统民间艺术的自我适应与再生提供一种更加宽阔的眼光。

  • 标签: 生存现状 历史起源 布袋戏 对比 演进 台湾省
  • 简介:本文以主体性哲学为理论背景,分析了成长小说中成长主人的幻灭感,并指出幻灭感之于成长的必然性;同时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幻灭感的方法,即在承认全部的事实之后寻找更适合成长主体的梦想和路途。

  • 标签: 成长 幻灭感 主体性哲学
  • 简介:东晋名相谢安深通书法,被王羲之称为“卿是解书者”,《晋书》记其善于知人。解书、知人的谢安,十分称赏王献之其人,品评王氏兄弟时,独赞献之“小者佳”;后来“甚饮爱之,请为长史”;加封太保后极力推荐献之任中书令,参与执掌“中枢机要”。

  • 标签: 王献之 谢安 重读 《晋书》 王羲之 中书令
  • 简介:“胡信仰”是浙江地区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区域性神祗信仰,“‘五云三都’白竹胡公案”是其代表性的仪式活动。通过此个案,以传播学的视角考察“胡信仰”仪式及其音乐的演变轨迹和内外动因。研究发现,政府意志、市场力量、人口流动以及传媒的影响,传播内容发生了诸多变化,但因其信仰核心、闹热兴旺的祈福目的,传播的核心要素保持不变。传播方式从比较单一的民间社会传播转变为以民间社会传播为主,融合了政府组织传播和新媒体传播,构成了多元的传播样式。

  • 标签: 胡公信仰 “'五云三都’白竹胡公案”仪式音乐 传播 浙江地区
  • 简介:元代画家黄望的《富春山居图》带给不同领域的艺术家更多的创作灵感,电影、管弦乐组曲、诗歌、话剧等均是在绘画作品内容基础上的创作,形成了对原有作品新的艺术解读。

  • 标签: 富春山居图 解读 创作手法 语境
  • 简介:谢安十分欣赏献之其人,为何在众多书学史料中,似乎对献之极为出色的书法才能并不看重?本文从“当胜右军”一语入手,结合史料梳理分析,认为“谢安不重子敬”的观点存在误读和偏差,他对王献之书法的评价和态度,总体上一分为二、动态多元,但肯定和欣赏是其最终倾向和主要方面。

  • 标签: 谢安 终未 轻子敬 公当胜右军
  • 简介:第一次去南泥湾是在1942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大生产时,作为西北文艺工作团的美工为359旅的指战员慰问演出。第二次去南泥湾是1961年秋,看到途中景色比20年前更加苍郁、雄厚、旷达,宁静中仿佛又听到当年开荒战士的歌声、笑声和镢锨的撞击声。

  • 标签: 南泥湾 中国山水画 石鲁 重读 意境 陕甘宁边区
  • 简介:参加今年“雪顿节”藏戏献演的表演团体中,来自“南方之巅”洛扎县的藏戏队演出的《卓瓦桑姆》,是拉萨观众所熟悉的八大传统藏戏之一,所不熟悉的是他们的唱腔流派,既非“扎西雪巴”也不是“觉木隆瓦”,不是“江嘎尔”亦非“穷果考巴”,而是鲜为拉萨观众所知的“姑拉姆”;据说就连一些长期从事藏戏研究工作的同志对它也不太清楚。因为“

  • 标签: 拉姆 卓瓦桑姆 觉木 洛扎县 雪巴 汤东杰布
  • 简介:彼得·勃盖尔是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画家,他的作品不但体现了尼德兰艺术的特点,更突出表现了当时整个欧洲北部的艺术风格,其风格鲜明的作品使他获得了"农民画家"的称号,美术史家巴斯泰莱尔和弗里德兰德两人都将其推崇为全世界杰出的艺术家之一。目前,学术界研究勃盖尔较多的将视角放在其艺术风格受到博斯的影响之上,

  • 标签: 勃鲁盖尔 彼得 尼德兰艺术 弗里德兰 艺术风格 欧洲北部
  • 简介:2010年8月11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率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调研组一行9人来我省调研。山东省文联主席、我校潘生院长出席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调研座谈会并发言。

  • 标签: 文化发展战略 国家发改委 战略调研 座谈会 潘鲁生 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