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著名傣族诗人、文艺理论家岩峰同志不幸于2004年8月因病辞世。云南民族学会傣学研究委员会精选诗人的部分作品,拟以《岩峰诗选》公开出版。云南省委副书记、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丹增同志欣然为《岩峰诗选》作序,对傣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对岩峰同志半个世纪以来推动傣族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研究作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当年,傣族歌手康朗英创作的长诗《流沙河之歌》经岩峰同志翻译整理出版前,时任云南省委宣传部部长的袁勃同志亦为其撰写了热情洋溢的序言,现再选出,一并发表,以飨读者,以告慰岩峰同志。党的关怀,党的温暖,是西双版纳各民族文艺工作者勤奋创作,开拓前行的动力。
简介:余华的《兄弟》(上),有人视为“堕落”之作。但他却因为这种“堕落”吸引了众多对余华曾经敬而远之的读者,从而赢得了更多的读者。莫言迟到的《生死疲劳》,不仅“堕落”,还用游戏文字使其“堕落”加速,同样希望获得以前不曾获得过的读者和市场。两位被视为“纯文学”旗手的作家接踵“堕落”,是持续多年的文学变革进程中十分有意味的事件。他们之前,已经有池莉、毕淑敏、张抗抗、陆天明、周梅森等远离“文学评价”的约束;他们之后,必将有更多作家在市场和读者的引诱下,将文学名气在市场上变现,从而掀起一个“堕落”狂潮。这对文学是祸是福?对作家本人是祸是福?对读者是祸是福?换一个角度看,这种所谓“堕落”,是不是一种“解放”?尤其对余华和莫言,一旦摆脱字斟句酌的“纯文学”叙述方式,会不会有如释重负的痛快?这正是构成我们关注《生死疲劳》的最重要理由。刘庆邦的长篇,似没有短篇娴熟。但作家对底层百姓的朴素情感以及对现实关注和质朴的表达,成名作家中少有。能源紧缺时代,煤矿死人最多,民族腾飞人民幸福的宏大背景下,被漠视的矿工生命就有了宿命的悲凉。关注那群“埋了没死”的中国人,其实是我们向前飞奔时,一次泪眼回眸,我们没有理由不关注《红煤》。《生死疲劳》发表于《十月》长篇小说版,刘庆邦的《红煤》发表于《小说月报·原创版》上,很多读者均已阅读,这是我们将其列为“存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