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翻译至少包括三个过程:阐释过程、表达过程和接受过程。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表达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讲,阐释过程和接受过程都是为了表达过程服务的。当然,这里的接受过程指的是翻译者在完成了跨语表达之后,为了进一步润色而回过头来审视,以便进一步修正,让译文更为完美。作为翻译过程第一步的阐释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准确、到位地为表达过程提供意义,为表达过程服务。阐释得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后面的表达。因此,翻译中的阐释和一般意义上的阐释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一般意义的阐释主要是为了理解、衍生阐释对象的意义,而翻译的阐释行为则是为了更好地实施跨语表达。尽管翻译阐释和一般意义的阐释存在着目的上的不同,但它们毕竟都属于阐释行为,所以不妨借用一般性阐释学中对阐释过程的描述来探讨翻译的阐释过程。不过,在这里,这种探讨方式是回溯式的,只能借助翻译的结果来还原出译者在获得翻译结果之前的阐释行为,因为直接考察实施翻译行为的翻译者的内心阐释活动不易做到。
简介: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
简介:摘要在侦探小说《罗杰疑案》中,阿加莎·克里斯蒂巧妙地借用坡《失窃的信》的模式,以在传统侦探小说中作为忠实助手的第一人称叙述者作为罪案的凶手。而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由于与第一人称叙述者的心理认同而使侦探与罪犯的角逐变成了读者自己与自己的智力较量,不自知地做了一回俄狄浦斯王。
简介:世上有两种人,尽管享有同样的健康和财富及其它舒适之生活,但一者快乐,一者痛苦。这多因他们对入、事、物之不同观点及此类观点影响其内心所致。人无论身处何境,都会发现舒适与不适之处;不管与何入交往;都会发现人和谈话之有趣程度不同;在任何一张餐桌上,酒肉的味道都有可口与不可口之分,菜有高低之别;置身任何气候,都会发现好坏天气;受任何政府统治,都会见到好坏法律,以及实施这些法律的优劣办法:在所有的天才诗文中,都会见到瑕瑜;在几乎每张面孔和每个人身上,都能发现优点和缺点,好坏之特性。如此,上述两种人中,乐观者一心注意舒适之事物,高兴之谈话,可口之菜肴,优质之美酒。晴朗之天气,等等,满怀喜悦地享受一切。悲观者,心思言谈则截然相反。因此,他们自己总不满意,且以其言谈给社会招致不快.对许多人搞人身攻击。处处不受欢迎。若此种性情与生俱来。这些悲观者或许更该让人同情。不过,这好指责而令人讨厌的性情。或许最初都由模仿而来。无意中养成习惯,虽眼下严重.但若深知其对幸福颇为不利。亦可加以改正。为此‘我希望这一小小忠告有助于悲观者‘令其改变坏习惯一一此习惯虽多见于心理活动,却给生活造成恶劣后果,因它给人们带来实际的悲哀和不幸。由于受伤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