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历史虚无主义不是线形单向的发展逻辑,它在否定资本主义中萌芽、在否定社会主义中形成。历史虚无主义是苏联剧变和苏共垮台的重要催化剂。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方式更为隐蔽。它打着"学术研究"的幌子,以"重新评价"为名,歪曲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在文学创作领域,它以娱乐化的方式丑化党的领袖,戏说人民英雄,为反面历史人物翻案;在日常生活领域,它以新媒体为手段,虚构个体历史记忆,消解国家民族历史。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加强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研判,要善于用法律手段遏制历史虚无主义对人民英雄的诋毁,同时运用新媒体讲好"中国故事",这样才能克服历史虚无主义带来的危害。
简介:近年来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已成为西欧一道新的政治景观。在欧债危机、难民危机等多重危机的影响下,原本被排斥在政治舞台之外的以反移民、排外为主要政治诉求的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强势崛起,成为欧洲“最显赫”的政治力量。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民众焦虑和不满心理的反应。经济上的不安全感,西欧社会面临的身份认同和安全问题上的挑战,各国的主流政党无法有效应对经济危机与难民问题而导致其在各国国内政治认同下降,右翼民粹主义政党思想和纲领政策的调整及其策略的转变,这些都为西欧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提供了政治空间和有利条件。虽然2017年荷兰、法国和德国的大选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右翼民粹主义的浪潮尚在可控范围内,但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打破了西欧国家传统的政治平衡并重塑欧洲政治格局,深刻影响着西欧各国政治议题和政策取向的设定,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形成了巨大威胁,使西欧社会思潮和民主政治面临巨大冲击。
简介:新时代,要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及其世界观、政治立场、基本观点和科学方法,防止一知半解、简单照搬,以及断章取义、片面否定的错误倾向。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制定符合本国实际要求的路线和方针政策,用以指导实践,夺取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对于经典作家的具体论述,不能僵化固守,更不能简单照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不断开拓创新,包括道路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国家治理方式的创新。存在决定意识,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但其正确与否必须接受实践检验,不能用理论检验理论,更不能用理论检验实践。
简介: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在俄罗斯以“新社会主义”之名兴起,已经成为俄罗斯第二大政治力量,并出现了各种新的特质,有别于传统社会主义。它的存在和发展深刻影响到俄罗斯当今政治生活。虽尚处于发展之中,但“新社会主义”提出的二些建设性意见,将对俄罗斯社会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什么别的主义,而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和创新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坚持马克恩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
简介:新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型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表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可靠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这个总目标,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品质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实际出发,充分重视学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两个"不充分"与一个"不平衡"等基本事实,发现并解决大学生经济生活发展的不充分所产生的思想观念问题、大学生精神生活发展不充分而形成的思想观念问题、大学生发展现状与个体发展期望之间的不平衡所引发的思想观念问题,构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序格局,从而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而努力。
简介:新媒体是经济时代的新产物,它的出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青年大学生群体对新媒体有着超强的接受能力,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新媒体舆论导向的深刻影响。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条件下,青年大学生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对于提升思想引导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校新媒体矩阵建设不仅为提升高校主流思想舆论提供了支持和保障,也为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提供了机遇与挑战。文章在对新媒体矩阵与大学生思想教育引导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媒体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关系,着重分析了新媒体与青年大学生思想引导和教育实效性的适应性问题,进而提出传播主体必须具备互联网思维、新媒体视野下思想引导和教育的实效性传播、接受主体实现自我教育三个方面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