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电磁法是识别四川盆地优质页岩储层的有效手段,而岩石电阻率是其进行“甜点”预测的重基础之一.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孔渗测试、电阻率测量等手段确定龙马溪组页岩在不同沉积环境下的成岩过程,并讨论成岩作用对岩石电性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川南龙马溪组页岩处于晚期成岩阶段,成岩作用通过控制页岩孔隙发育特征,进而控制岩石的电性特征.龙马溪组上段浅水陆棚主受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的影响,造成样品呈高电阻率、低孔隙度和低TOC含量的特征,龙马溪组下段深水陆棚主受生烃作用和溶蚀作用的影响,造成样品呈低电阻率、高孔隙度和高TOC含量的特征.研究结果为川南龙马溪组海相页岩电性特征变化规律提供了地质意义,也为川南龙马溪页气储层的测井解释和电法“甜点”预测提供了有力依据.
简介:摘要:围绕虢川河建设目标,结合治理段河道特性,通过研究论证,从防洪、景观、运行、使用维护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设计考虑工程水文、地质等情况,进行了虢川河拦河坝防渗、防冲、坝体电气等设计。从安全、经济、环保、施工运行等方面比选最终选用气盾坝方案。
简介:川中资阳地区须家河组储层位于威远隆起北东向倾覆的斜坡地带,发育一个宽缓鼻状构造,须家河组岩性致密、非均质性强,勘探程度低。结合储层沉积岩石学、成岩作用、盆地模拟技术等研究资阳一安岳地区须家河组含油气系统特征,认为其在燕山中期以来构造演变为斜坡,烃源岩在燕山晚期进入生烃高峰期,充足的油气在储层优势通道中持续向高部位顺层运移,在沉积微相相变位置发生侧向封盖而聚集成岩性气藏;与资阳地区须家河组成藏地质条件相似的邻区安岳地区近年来岩性圈闭勘探获得重大突破,表明资阳地区须家河组岩性圈闭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其中沉积微相是须家河组成藏的主控因素,加强高分辨率沉积微相的研究有助于岩性气藏的预测识别。
简介:川西中浅层致密砂岩储层改造工艺中压裂液体系主要采用瓜胶有机硼交联体系,该体系存在配液过程相对复杂、破胶液无害化处理难度大、防膨及返排效果差、容易对地层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为了简化施工工序、强化环境保护,针对自悬浮支撑剂能够较长时间悬浮于清水中实现清水携砂的特性,根据川西地区实际情况,确定清水压裂液配方为1.0%氯化钾+0.5%增效剂,完成了自悬浮支撑剂及其悬浮性能测试,优化了压裂主体工艺参数,确定在砂比低于15%时采用基液进行携砂,砂比大于等于15%时采用活性水携砂,最终形成了川西地区自悬浮支撑剂加砂压裂技术。在HP13-2井进行了先导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与常规压裂技术相比,具有自悬浮支撑剂在水中易膨胀悬浮、携砂效果好、破胶后残渣少、活性水防膨及返排效果好、现场施工工艺简单的优点,可以在致密气及页岩气的开发中逐步推广。
简介:摘要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是我国未来发展和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从党中央到省市县等层面,都将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陕西省为加快实现城乡统筹步伐,出台《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重点示范镇建设的通知》陕政发(2011)33号文件。延安洛川县交口镇被确定为31个重点示范镇之一,定位为全省“四化并举”试验区,交口河镇迎来跨越发展的新机遇。交口河镇在整体推进城镇化的模式,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好评与支持。交口河镇模式正在形成发展中,为推进川道地区城乡一体化及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理论与实践。
简介:利用1961—2010年四川盆地122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年平均霾日数时空分布特征及霾日数季节和年变化趋势,探讨了近50a四川盆地大气干消光系数、风速、能源消耗和人口等因素与霾日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61—2010年四川盆地122个站年平均霾日数为62.5d,霾日数最多的站可达10.00d以上。霾日数有明显季节变化,四川盆地冬季霾日数最多(28.4d),春季和秋季次之,夏季最少(5.9d)。四川盆地有104个站霾日数年变化呈增加的趋势,其中有71个站通过了置信度99%的检验,霾日数增加最多的为四川省内江地区的戚远,气候倾向率为42.0d/10a;霾日数增加最少的为成都市的新都,气候倾向率为0.4d/10a。四川盆地有18个站霾日数年变化呈下降的趋势,仅7个站点通过了置信度99%的信度检验,霾日数减少最多的为四川北部广元地区的南江,气候倾向率为-16.7d/10a。霾日数的年变化与大气干消光系数呈显著正相关,与风速呈显著负相关,与四川盆地的能源消耗和人口增长呈显著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