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阿司匹林辅助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68例小儿病患儿,时间2021年03月-2022年03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4例,行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34例,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PLT、ESR、CRP、WBC和康复速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小儿病患儿阿司匹林辅助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明显,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阿司匹林 丙种球蛋白 小儿川崎病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整体护理干预在小儿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抽取2017年3月至2021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病患儿5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各有25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整体护理,对比两组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  临床相关指标,观察组患儿的CRP、白细胞水平以及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整体护理 小儿川崎病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围绕整体护理干预在小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研究。方法:选择我院儿科收治的病患儿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60例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患儿。30例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儿科常规护理干预,30例观察组研究对象在接受儿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了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各项生活质量指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退热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少,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病患儿在住院治疗的过程中,接受整体护理干预,可提升患儿生活质量,降低疾病治疗期间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针对性护理干预 儿科 阿奇霉素 药物不良反应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黏膜改变、颈部淋巴结肿大以及球结膜充血等,临床中若未能及时进行相关治疗,病情发展会出现冠状动脉病变、神经系统改变以及胆囊积液等,不仅增加临床病症治疗难度,还会进一步影响患儿的生长与发育,现阶段临床中以药物治疗为主,传统治疗以阿司匹林为主,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显示,阿司匹林单用效果有限,为此临床中尝试与其他药物联合运用,在此过程中丙种球蛋白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中就丙种球蛋白在小儿治疗中的状况进行综述,内容如下。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小儿川崎病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68例小儿病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干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小儿川崎病 优良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应用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小儿病患儿作为分析对象,按疗法的不同分成两组对比,各10例。两组均接受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接受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联合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小儿病患儿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治疗可减少IgG的合成,抑制免疫炎症反应,防止出现血栓,提高患儿的生存率。还可防止血小板聚集,以免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堵塞冠状动脉或者血栓脱落堵塞肺动脉。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阿司匹林 小儿川崎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于小儿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遴取2023年4月至2024年1月,于本院治疗小儿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共计80例,随机分为比对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比对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比对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退热时间、手足消肿时间、淋巴结消肿时间以及粘膜充血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退热时间、手足消肿时间、淋巴结消肿时间以及粘膜充血消退时间均短于比对组,P<0.05。结论:对小儿病患儿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儿身体康复,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 小儿 川崎病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病患儿实施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病患儿5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均于2023.01-2023.12参与研究,并将随机法作为分组依据,一组设为对照组,一组设为观察组,前者接受单一的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后者接受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不同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有效率,观察组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症状消失用时,观察组各用时均较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病患儿实施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阿司匹林 联合 小儿川崎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典型的诊断与耐丙种球蛋白性的治疗。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不典型耐丙种球蛋白性病患儿48例,分析患儿临床特征并应用甲泼尼松治疗。结果治疗后患儿的白细胞计数以及CRP水平显著下降,同时血小板计数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典型治疗的关键是早诊断,同时耐免疫丙种球蛋白的患儿应当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以及甲泼尼松治疗,避免患儿出现冠状动脉病变。

  • 标签: 不典型川崎病 诊断 耐丙种球蛋白性川崎病 治疗 甲泼尼松
  • 简介:摘要是一种好发于5岁儿童、病因未明的全身性血管综合征,1967年有日本的富作医生首先描述,并命名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本文重点阐述诊断主要依据和治疗上的新进展。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脏器损害的临床表现,藉以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方法对30例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脏受累8例,占26.7%;肺脏受累12例,占40.0%;肾脏受累13例,占43.3%;肝脏受累7例,占23.3%;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及膝关节炎各1例.结论可累及全身各个脏器,临床表现多样,症状出现时间不一.不仅要掌握其临床上特征性变化,而且对脏器损害及少见表现要有全面的认识,才不致造成误诊误治.

  • 标签: 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脏器损害 川崎病诊断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复发的临床特征,为复发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病患儿,选择复发病例,比较患儿初发时与复发时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情况等。结果4年间共收治确诊病患儿3 041例,其中复发65例,男∶女为3.1∶1,复发时年龄(2.42±2.04)岁。复发时患儿发热热程为(5.66±2.37)d,较初发时明显缩短,且皮疹、四肢改变发生率较初发时有所降低,但常伴随呼吸道与消化道症状。65例复发患儿中,初发时出现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19例(29.2%),其中15例复发时冠状动脉损害有所减轻;另有11例患儿复发时出现新的冠状动脉损害。65例复发患儿中,9例患儿初发时考虑为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无反应型,但其中5例复发时IVIG初始2 g/kg后症状即明显改善;共12例患儿复发时考虑为IVIG无反应型。结论儿童复发多发生于初次发病1年内,且3岁以下儿童多见。多数患儿复发时发热热程短于初发,主要临床表现较初发时不典型。部分患儿初发时初始IVIG治疗有效,但复发时IVIG无反应,需应用糖皮质激素或英夫利昔单抗等治疗。

  • 标签: 川崎病 复发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复发的临床特征,为复发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病患儿,选择复发病例,比较患儿初发时与复发时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情况等。结果4年间共收治确诊病患儿3 041例,其中复发65例,男∶女为3.1∶1,复发时年龄(2.42±2.04)岁。复发时患儿发热热程为(5.66±2.37)d,较初发时明显缩短,且皮疹、四肢改变发生率较初发时有所降低,但常伴随呼吸道与消化道症状。65例复发患儿中,初发时出现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19例(29.2%),其中15例复发时冠状动脉损害有所减轻;另有11例患儿复发时出现新的冠状动脉损害。65例复发患儿中,9例患儿初发时考虑为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无反应型,但其中5例复发时IVIG初始2 g/kg后症状即明显改善;共12例患儿复发时考虑为IVIG无反应型。结论儿童复发多发生于初次发病1年内,且3岁以下儿童多见。多数患儿复发时发热热程短于初发,主要临床表现较初发时不典型。部分患儿初发时初始IVIG治疗有效,但复发时IVIG无反应,需应用糖皮质激素或英夫利昔单抗等治疗。

  • 标签: 川崎病 复发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儿童最常见的血管炎之一,新生儿期发病较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以发热、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的新生儿不完全,病程中出现皮疹、手足肿胀蜕皮、冠状动脉扩张,经治疗后恢复正常。

  • 标签: 婴儿,新生 川崎病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亦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1],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血性疾病。本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症状有发热、皮肤黏膜改变、淋巴结肿大,血管炎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由于临床表现复杂,容易造成误诊,笔者曾遇到l例误诊为肾炎的患儿,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川崎病 误诊 肾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的临床特征。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45例病患儿,回顾患儿临床资料。结果典型KD与不完全性KD年龄、性别、发热时间对比,P>0.05;体温对比,P<0.05;典型KD临床表现发生率较不完全性KD高,P<0.01;两组冠状动脉病变对比,P>0.05。结论掌握病患儿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并予以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可预防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 标签: 儿童川崎病 临床特征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借鉴国内外治疗的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对相关方法进行讨论。结论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呈自限性经过,适当治疗可以逐渐康复。

  • 标签: 川崎病 临床表现 治疗 免疫球蛋白 阿司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