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对烟草品种K326叶片的发生和叶面积扩展规律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K326烟草叶片的出叶速度前期慢、后期快,前期(4~8叶)5~6d、中期(9~18叶)2~3d、后期(19~34叶)1~2d出一片叶.叶片的长宽比在1.45~2.63之间,长宽比在低位叶处较小,随叶位的上升而增大,在高位叶又有所下降,打顶后的高位叶长宽比值下降较小.各叶位叶片长、宽和叶面积均有相似的扩展规律,用Richards方程拟合有很高的拟合度.使用该方程,可以获得一些与烟叶生长、发育和烟叶生产相关的生长参数.平均而言,达到最终叶面积一半的时间约需16.4d,生长速率达最大值约在出叶后14.77d.达到最终叶面积99%的实际生长期约需36.8d.打顶后,叶片的实际生长期更长.各叶位的长、宽和叶面积随叶位的增加而增加,至25叶后,增加的幅度变小,这种变化趋势也可用Richards方程较好的描述.
简介:通过GC/MS分析两个白肋烟主栽品种鄂烟1号和鄂烟4号的11、17叶位烟叶香味物质含量在烟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白肋烟香气物质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在检测到的香味物质中,新植二烯的含量最高,其次为西柏烷类降解产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和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Maillard反应产物含量最少;品种鄂烟4号的11叶位香味物质总含量和新植二烯含量随成熟度的增加而减少,鄂烟1号的香味物质总含量和新植二烯含量在移栽后76d达到最高而后呈减少趋势;参试2个白肋烟品种17叶位的香味物质总量基本上与成熟度变化趋势一致,在移栽后76d含量达最高,随后呈减少趋势,晾制过程中呈增加趋势;参试2个白肋烟品种晾制后11叶位香味物质总含量和新植二烯含量鄂烟4号高于鄂烟1号,17叶位香味物质总量和新植二烯含量鄂烟4号低于鄂烟1号。
简介:通过对皖南旱地黄红壤烟区施氯处理,分析了土壤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年降雨量在1459.1mm的情况下,至采烤结束时,0-20cm土层各处理耕层土壤氯含量均低于耕作层氯含量的本底值9.85mg/kg,土壤的残氯量与施氯量多少无关;各处理20~40cm土层,施入土壤中的氯在该土层中有积累现象,积累量随着施氯量的增加而增加;40-60cm土层各处理氯的含量呈下降趋势,均低于相应土层的本底值;60~80cm土层中不同处理底层土壤的氯量浓度相近,各处理施入的氯对底层土壤氯含量无明显影响;皖南旱地黄红壤烟区,不施氯肥状况下每年每公顷耕层土壤有7.11kg的氯损失;随着KCl用量的增加,土壤流失的氯量也随之增加,亏损值不断降低。在不施KCl的情况下,土壤流失的氯量为10.9905kg/hm^2,也就是说年平均每公顷有氯10.9905kg离开农田系统。
简介:为更好地进行清江流域烟区烟草青枯病的预测预报和合理防控,本研究通过定点系统调查和统计分析,确定了清江流域烟区烟草青枯病发生危害、流行动态规律及主要流行气象因子,并提出了药剂防治时期。结果表明:(1)一元三次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烟草青枯病的流行动态规律,可根据该模型进行病害发生的预测。(2)该区域烟草青枯病整体呈现前期平缓、流行迅速、后期急剧的特点,病程阶段可划分为病害首发期(移栽后45~67d)、迅速蔓延期(移栽后67~97d)和全面爆发期(移栽后97d~采收结束)。(3)烟草青枯病药剂预防期和防治关键期:预防期为烟叶移栽45d(6月10日)之前且均温未达18.82℃之前;防治关键期为烟叶移栽67d(7月1日)之前且均温未达22.00℃之前。结合病程阶段和气温两方面提出的药剂防治时期更有利于烟草青枯病的有效防控。
简介:为建立基于烟叶麦角甾醇含量结合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初烤烟叶霉变预警模型,以2015年和2016年云南5个地区2个等级(B2F和C3F)初烤烟叶为研究对象,调节烟叶含水率为18%,在28℃,RH80%条件下以30天为实验周期,进行烟叶霉变实验。每3天取一次样,采集近红外光谱数据并检测样品麦角甾醇含量。建立第0d初烤烟叶样品近红外光谱主成分监测模型并提取HotellingT-2统计量,预测第3天至30天初烤烟叶样品近红外光谱数据的HotellingT-2统计量,对比分析肉眼观察和近红外类模型对烟叶霉变的预警效果。结果表明:1)烟叶霉变过程中,麦角甾醇含量逐渐增加后逐渐降低,当肉眼可见时,麦角甾醇含量较初始值增加4.66-23.38倍;2)基于上述监测模型,13个霉变烟叶样品中,提前预警天数为6天的样品2个,提前预警天数3天的样品7个,当天预警的样品4个,7个未发生霉变烟叶在30天的监测周期内均未出现预警,预测准确率100%。以上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方便快速地实现对初烤烟叶霉变的预警,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简介:利用智能恒温恒湿培养箱控制烟叶陈化的温湿度条件,研究了河南烤烟在陈化过程中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其他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温湿度条件下,总酚、绿原酸、芸香苷含量在陈化过程中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中前期(0~12个月)下降幅度较大,中后期(12~21个月)较缓,此后至陈化结束基本稳定。在整个陈化过程中,高温中湿处理的烟叶总酚类物质下降幅度最大,其次是中温高湿处理,低温中湿的下降幅度最小,中温中湿、中温低湿处理的烟叶总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稍慢,最终各处理烟叶总酚类物质含量相差不大。陈化过程中绿原酸与总酚、淀粉、总糖、烟碱、可溶性蛋白质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与总酚、总糖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01=0.977和r0.01=0.967,芸香苷与烟碱、可溶性蛋白质、总酚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其中与总酚的相关系数r0.0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