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评估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咯菌腈抗性风险,就室内经紫外照射获得抗药突变体方法及抗性突变体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番茄灰霉病茵分生孢子紫外照射亚致死时间为90~120S;经亚致死时间紫外照射后,4个亲本菌株中有2个菌株共产生了6个抗咯菌腈突变体,其EC,。值是亲本菌株310倍以上,抗性突变频率为3.13×10^-7;经紫外照射诱变获得所有抗性突变体在茵丝生长速率、产孢量、产茵核能力及其在番茄果实上致病性方面均比其亲本菌株明显降低。相关分析显示,所得抗咯茵腈突变体氟啶胺、啶茵嗯唑、啶酰茵胺和嘧霉胺无交互抗性。表明番茄灰霉病菌咯茵腈抗药性风险较低。

  • 标签: 番茄灰霉病菌 咯菌腈 抗性诱变 抗性突变体 抗药性风险
  • 简介:采用^14C-氟磺胺草醚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喷雾助剂JFC[C7-9烷醇聚氧乙烯(5—6)醚]和AB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4C-氟磺胺草醚在反枝苋上吸收和药效影响。结果表明,在药液中添加2g/LJFC,反枝苋^14C-氟磺胺草醚吸收面积可增加1.4倍,吸收量增加3.2倍,药效提高28.5%;添加2g/LABS,反枝苋^14C-氟磺胺草醚吸收面积增加1.3倍,吸收量增加1.0倍,药效提高19.2%。JFC不但具有促进药液在反枝苋叶面扩展能力,还具有促进药剂渗透能力,当添加2g/LJFC时,反枝苋单位面积吸收强度增加75.7%;ABS基本上不能增加反枝苋单位面积吸收强度,只具有促进药液扩展能力。

  • 标签: 氟磺胺草醚 喷雾助剂 反枝苋 吸收 防除
  • 简介:陶氏期望至2020年依托全新作用模式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产品成为英国第三大作物保护产品供应者。第一个目标是在明年市场测试后推出Arylex品牌除草剂,在2017年推出一款新型杀虫剂,2019年推出新型杀菌剂Inatreq。

  • 标签: 产品供应 市场份额 英国 期望 新型杀虫剂 新型杀菌剂
  • 简介:采用亚致死浓度(LC25)多杀菌素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occidentalis相对敏感(SS)种群进行连续选育,获得亚致死(Sub)种群。处理36代后,Sub种群多杀菌素敏感性下降到SS种群5.2倍。用SS和Sub种群各自LC10和LC25浓度多杀菌素分别处理两种群2龄若虫,1、6、12、24和48h后测定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多功能氧化酶(MFOs)比活力。结果表明,Sub种群对照组CarE和GSTs比活力在除第48h外其他时间段都高于SS种群对照组,且6h时两者CarE比活力差异显著,Sub种群是Ss种群1.37倍;Sub种群对照组MFOs比活力在各时间段都高于ss种群对照组,在1和6h时差异显著,前者分别是后者1.62和1.36倍。再经各自LC10和LG25浓度多杀菌素处理后,在各时间段Sub种群CarE比活力均高于SS种群;LG25浓度处理后,Sub种群GSTs和MFOs比活力虽在短时间内低于SS种群,但随处理时间延长其比活力均高于Ss种群。说明SS种群经亚致死浓度多杀菌素选育36代后,其体内CarE、GSTs和MFOs比活力有上升趋势;继续用亚致死浓度多杀菌素处理,则Sub种群体内解毒酶活力动态调节能力要强于SS种群。

  • 标签: 西花蓟马 多杀菌素 亚致死浓度 解毒酶系
  • 简介:以多菌灵和福美双为对照药剂,测定了嘧菌酯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抑制活性,并用离体叶片法测定了嘧菌酯该病原菌引起扁豆纹枯病物理作用方式及其生物动力学特性。嘧菌酯、多菌灵和福美双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EC50值分别为0.0724、1.1344和1.2026μg/mL。施药后立即接种,250μg/mL嘧菌酯、500μg/mL多菌灵和1000μg/mL福美双扁豆纹枯病保护效果分别为95.61%、99.88%和81.45%;施药3d后再接种,嘧菌酯、多茵灵和福美双扁豆纹枯病保护效果分别为92.27%、100%和46.96%;接种36h后再施药,3种药剂扁豆纹枯病治疗效果分别为90.40%、95.75%和61.94%。表明嘧菌酯扁豆纹枯病具有很好保护作用、持效性和治疗作用。在叶片基部施药后在顶部接种,嘧菌酯、多菌灵和福美双扁豆纹枯病防治效果分别为87.81%、42.09%和7.24%;在叶片背面施药后在正面接种,3种药剂扁豆纹枯病保护效果分别为87.30%、37.00%和16.15%。表明嘧菌酯在扁豆叶片中具有很好木质部输导和跨层转移活性。

  • 标签: 嘧菌酯 物理作用方式 生物动力学特性 立枯丝核菌 扁豆纹枯病
  • 简介:近日,广东广州市增城区一名菜农由于使用剧毒农药种植四季豆,被检察机关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批准逮捕。前段时间,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曝光增城区菜农使用高毒农药,像呋喃丹、克百威、甲拌磷等早在2002年国家就明确规定不得在果蔬上使用高毒农药依然在用。

  • 标签: 高毒农药 《每周质量报告》 剧毒农药 检察机关 四季豆 广州市
  • 简介:摘要:通过十字交叉法和血球计数板法测定了柿树炭疽病菌Collelotrichumgloeosporioides生物学特性;采用茵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常用杀菌剂该病菌抑制作用;选择5种市售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病菌茵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30℃,最适产孢温度为25~30℃,最适生长pH值为5—6;在7种常用杀菌剂中,多茵灵、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和氟硅唑柿树炭疽病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EC50值分别为0.1188、0.1380、0.1599和1.2972μg/mL。田间试验结果显示,25%咪鲜胺乳油6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l000倍液和25%戊唑醇水乳剂1500倍液防治效果分别为89.60%、88.56%、87.82%。

  • 标签: 柿树 胶孢炭疽菌 生物学特性 毒力 田间药效
  • 简介:以番茄为供试植物,采用喷雾和灌根两种施药方法,测定了吡虫啉在植株分布动向及其烟粉虱Bemisiatabaci防效。结果表明,喷雾后第2d,吡虫啉消解率为56.1%,第10d接近90%;灌根后第2~21d茎持留量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施药方法不同,吡虫啉烟粉虱防效不同。喷雾法施药烟粉虱短期防效好于灌根法(7d以内),但"持效期"较短,喷雾施药7d后,其防效大幅下降;灌根施药后第7~21d,吡虫啉烟粉虱防效一直保持在65%以上,在此期间可有效控制烟粉虱危害。模拟雨水冲刷试验结果表明,药剂在叶面的冲刷率始终在70%左右,表明吡虫啉叶面喷雾后没有或仅有很少一部分进入叶片内部,因此,喷雾叶片在吡虫啉持留量略高于灌根条件下,烟粉虱防效却不如灌根好。

  • 标签: 喷雾法 灌根法 吡虫啉 烟粉虱 持留量 防效
  • 简介:通过化学修饰法介孔硅(MCM-41)进行改性。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改性剂,采用共缩聚法制备了氨基化介孔硅(NH2-MCM-41),并以毒死蜱为模型药物,制备了毒死蜱/氨基化介孔硅载药体系。利用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附-脱附、透射扫描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Zeta电位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MCM-41和NH2-MCM-41结构、形貌、Zeta电位和毒死蜱负载情况进行了表征,考察了MCM-41和NH2-MCM-41毒死蜱吸附量和缓释性能,并着重探究了NH2-MCM-41与毒死蜱之间作用力。结果表明:NH2-MCM-41和MCM-41均为有序六方相介孔结构。MCM-41毒死蜱吸附量为106mg/g,NH2-MCM-41最大吸附量为178mg/g,且后者吸附量随其Zeta电位值升高增大。APTES加入有利于改善MCM-41毒死蜱缓释性能;载药体系释药行为可用Higuchi动力学模型来描述。

  • 标签: 共缩聚法 介孔硅 MCM-41 氨基化改性 毒死蜱 缓释性能
  • 简介:乙虫腈作为氟虫腈替代药剂已在我国登记并推广使用,但其环境有益生物毒性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分别采用点滴法、食下毒叶法和滤纸法测定了乙虫腈外消旋体及两个对映单体意大利蜜蜂ApismelliferaL.、家蚕Bombyxmori和蚯蚓Eiseniafoetida急性毒性,并进行了初步风险评价。结果显示:乙虫腈外消旋体及其S-(+)-乙虫腈和R-(-)-乙虫腈单体意大利蜜蜂48h-LD50值分别为0.0187、0.0181和0.0188μg/bee,对家蚕96h-LC50值分别为66.9、63.7和70.3mg/L,蚯蚓48h-LR50值分别为511、488和547μg/cm2。研究表明,乙虫腈意大利蜜蜂具有高风险性,对家蚕为中等毒性,蚯蚓毒性较低,田间施用时应防止药剂漂移至周围桑园桑叶造成污染,并应避免在作物花期施药。此外,由于乙虫腈供试3种非靶标生物急性毒性均未表现出显著对映体选择性差异,故无法通过对映单体应用来降低其蜜蜂、家蚕和蚯蚓毒性及风险。

  • 标签: 乙虫腈 对映体 蜜蜂 家蚕 蚯蚓 急性毒性
  • 简介:为探讨毒死蜱小麦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padi(Linnaeus)亚致死效应,采用玻璃管药膜法确定了其亚致死浓度(LC10、LC20和LC30),并研究了该浓度下毒死蜱小麦禾谷缢管蚜生长和繁殖影响。结果表明:以LC10、LC20和LC30浓度处理后,禾谷缢管蚜成蚜寿命分别为(8.60±0.22)、(8.03±0.18)和(6.68±0.18)d,均显著短于对照(10.36±0.31)d;单雌产仔量分别为(21.88±0.63)、(20.41±0.53)和(16.68±0.35)只,均显著少于对照(26.40±0.89)只;产仔历期分别为(7.55±0.22)、(6.69±0.17)和(5.64±0.15)d,均显著短于对照(9.13±0.31)d;试验浓度药剂处理下一代若蚜期影响不显著;LC30浓度处理下一代成蚜繁殖有显著抑制作用,可减少单雌产仔量3.74只,缩短产仔历期1.39d。生命表参数分析表明:LC30浓度毒死蜱处理使小麦禾谷缢管蚜净增殖率(R0)比对照降低了34.71%,使种群加倍时间(t)比对照延长了17.37%;LC20浓度处理使小麦禾谷缢管蚜平均世代历期(T)延长了12.59%;LC10浓度处理组各项指标与对照间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亚致死浓度毒死蜱能够缩短小麦禾谷缢管蚜成蚜寿命,降低其繁殖力,该结果小麦禾谷缢管蚜综合防治策略制定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禾谷缢管蚜 毒死蜱 亚致死效应 繁殖
  • 简介: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005年从云南、贵州、山东烟区病株上分离到38个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nicotianaeBredadehaanvar.nicotianaeWaterhouse菌株两种保护性杀菌剂敏感性。结果表明:百菌清(B)各参试菌株EC50值在2.33~49.47μg/mL之间,平均值为9.35(±2.77)μg/mL;代森锰锌(z)各参试菌株EC50值在3.51~82.05μg/mL之间,平均值为10.59(±4.06)μg/mL。B及Z除XR001外37个菌株EC50值分别呈连续双峰(主峰明显)和单峰频次分布;B构成敏感性正态频次分布主峰30个菌株EC50均值5.99(±0.78)μg/mL和Z组成连续敏感性正态频次分布37个菌株EC50均值8.66(±1.09)μg/mL可分别作为烟草黑胫病菌B及Z敏感性基线。

  • 标签: 烟草黑胫病菌 保护性杀菌剂 百菌清 代森锰锌 敏感性基线
  • 简介:通过测定天然芸苔素内酯水稻幼苗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以及在离体和活体条件下水稻幼苗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活力影响,研究天然芸苔素内酯减轻胺苯磺隆水稻药害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其作用机理与水稻幼苗GSH含量、GST活性变化没有太大相关性,可能与其能间接激活水稻幼苗ALS活力有较大相关.

  • 标签: 天然芸苔素内酯 胺苯磺隆 水稻 谷胱甘肽(GSH)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 乙酰乳酸合成酶(ALS)
  • 简介:为明确新化合物氟氧虫酰胺(ZJ3757)杀虫活性,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其小菜蛾Plutell日xylostella、斜纹夜蛾Prodenialitura和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毒力,得其LC50值分别为0.088、0.905和0.095mg/L,与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双酰胺杀虫毒力相当。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氟氧虫酰胺悬浮剂(sc)在有效成分15g/hm2。剂量下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菜青虫Pierisrapae药后7d防效分别达88.41%、92.72%、82.07%和98.39%,与氯虫苯甲酰胺相当,高于或相当于氟虫双酰胺、茚虫威和甲氨基阿维菌素防效。可考虑将氟氧虫酰胺用于蔬菜上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菜青虫防治。

  • 标签: 氟氧虫酰胺 蔬菜害虫 毒力 田间防效
  • 简介:于2013-2014年分别从重庆市及四川、贵州省16个区县采集分离获得902株稻瘟病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中150个菌株戊唑醇敏感性。结果表明:其EC50值分布在0.0475~0.5996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0.2154±0.1497)μg/mL。菌株不同敏感性频率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因此其平均EC50值0.2154μg/mL可作为田间稻瘟病菌戊唑醇敏感性检测参考标准。戊唑醇菌株最低抑制浓度(MIC)值≤4μg/mL,以4μg/mL作为抗性菌株监测区分剂量,测定了各地病原菌戊唑醇田间抗性,发现自各地采集分离902株稻瘟病菌多数戊唑醇仍表现为敏感,仅2株为低水平抗性。

  • 标签: 稻瘟病菌 戊唑醇 敏感性基线 抗性监测
  • 简介:室内通过紫外线照射和药剂驯化相结合方法连续诱变7代,获得了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fuliginea己唑醇抗性菌株,该抗性菌株己唑醇抗性水平达到105倍,其产孢量和致病力比敏感菌株略高,但差异不显著,且戊唑醇、腈菌唑、多抗霉素和嘧菌酯无交互抗性,醚菌酯表现交互抗性,结果表明田间用己唑醇防治黄瓜白粉病可能存在抗性风险。

  • 标签: 黄瓜白粉病菌 诱导 抗药性 己唑醇 生物学性状
  • 简介:研究了分散、乳化条件及成囊工艺以脲醛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二甲戊灵微胶囊状态影响。讨论了不同乳化剂及其配比、不同分散乳化时间、搅拌速度、酸化时间和固化温度微胶囊包封率、粒径大小及分布情况影响,最终确定以聚丙烯酸钠(PAAS)和苯乙烯-马来酸酐(SMA)按4:1(质量比)混合作乳化剂,1500r/min搅拌,分散乳化60min,酸化90min,50℃固化90min作为制备二甲戊灵微胶囊优化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可以得到平均粒径10μm左右、粒度分布均匀球形微胶囊,包封率在99%以上。

  • 标签: 二甲戊灵 微胶囊 成囊条件 脲醛树脂 原位聚合法
  • 简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可引起杨树炭疽病59株胶孢炭疽菌和4株炭疽菌多菌灵、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和三唑酮4种杀菌剂敏感性。结果表明:59株胶孢炭疽菌多菌灵、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和三唑酮EC_(50)值范围分别在0.0371-0.1301、0.1025-1.680、0.0691-1.917及3.053-38.59μg/mL之间,平均EC_(50)值分别为(0.0664±0.0131)、(0.3741±0.2548)、(0.6812±0.4421)和(19.82±6.200)μg/mL。胶孢炭疽菌多菌灵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表明尚未出现敏感性下降群体;而对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敏感性频率分布呈现双峰,表明已出现敏感性下降群体。4株炭疽菌多菌灵、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和三唑酮最小EC_(50)值和最大EC_(50)值分别相差1.33、13.19、13.66和2.14倍,其中菌株Ca-4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EC_(50)值均大于4μg/mL。不同寄主来源胶孢炭疽菌同种杀菌剂敏感性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Spearman’s秩相关分析表明,胶孢炭疽菌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敏感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ρ=0.6655,P〈0.0001),戊唑醇和三唑酮敏感性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ρ=0.4896,P〈0.0001),其余杀菌剂之间则均无相关性(P〉0.05)。研究结果合理使用杀菌剂防治杨树炭疽病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 标签: 杨树炭疽病 胶孢炭疽菌 炭疽菌 多菌灵 C-14α-脱甲基酶抑制剂(DMIs)
  • 简介:1.0mg/L和5.0mg/L多菌灵盐酸盐溶液处理灰霉病菌多菌灵敏感菌株和抗性菌丝体,用电导仪测定溶液电导率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敏感菌株存在时,多菌灵盐酸盐溶液2h后电导率显著降低,抗性菌株存在溶液中电导率则未见下降.

  • 标签: 灰霉病菌 电导率 多菌灵 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