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垂体腺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按照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遵照对比手术观察的方式展开探究,纳入在2021年3月至2022年4月所收治的垂体腺瘤68例为对象,双盲法划分为2个治疗小组,即对照组(34例,按照常规显微镜经蝶窦切除术进行治疗)和观察组(34例,以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分析两组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简介:疫苗主动监测是20世纪末为弥补传统被动监测的不足而出现的上市后安全性监测新模式。全球范围内,上市后安全性主动监测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其含义理解和功能定位不尽一致,具体开展形式也多种多样。目前部分发达国家已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疫苗上市后安全性主动监测系统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主动监测在疫苗安全性监测中的作用得到广泛认可,成为未来上市后安全性监测模式的主要发展趋势。我国现有的疫苗上市后安全性监测模式仍为被动监测,对开展主动监测的需求日益凸显。了解疫苗上市后安全性主动监测的发展,认识其不同的含义和定位,比较不同的开展形式,借鉴现有的主动监测系统的成功经验,将有助于我国今后构建切实可行的疫苗上市后安全性主动监测体系。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0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64例,单纯支架置入12例,载瘤动脉闭塞4例。结果发生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其中死亡1例,脑血栓形成或脑梗死4例,血管痉挛1例。术后平均12个月复查:65例动脉瘤不显影,1例动脉瘤缩小,2例动脉瘤无变化,11例动脉瘤增大,给予再次完全栓塞。出院后评价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完全恢复正常生活、工作58例;轻微症状12例;轻度神经功能障碍5例;中度神经功能障碍3例;无重度神经功能障碍;严重残疾1例;死亡1例。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方法,值得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额颞颧入路肿瘤切除术用于海绵窦眶尖肿瘤患者的脑神经保护情况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神经外科收治的海绵窦眶尖肿瘤患者30例,对所有患者均采用额颞颧入路进行肿瘤切除。对患者的病理情况、眼肌运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的行为能力、肿瘤切除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肿瘤复发情况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脑膜瘤(8例)是临床病理中最常见类型,眼肌运动神经功能1级者(12例)显著多于治疗前1级者(4例);Karnofsky表现评分,90分者(10例)和80分者(8例)显著多于术前90分者(0例)和80分者(2例);10例肿瘤全部切除,8例肿瘤近似全部切除,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未出现1种以上;术后随访期出现复发2例,死亡1例,死因在于肺衰竭。结论海绵窦眶尖肿瘤的治疗采用额颞颧入路肿瘤切除术可以最大程度保护脑神经,为了患者的临床康复提供基础,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Vitapex糊剂治疗儿童乳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乳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患儿,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5.37%,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Vitapex糊剂应用于乳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疗效明显,是一种较好的充填材料,可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