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教学实验室在几十年硬件及软件建设的基础上,于1984年正式建成为独立的、综合性的教学实验室,由分散的教研室管理改进为当时全国口腔医学院系中唯一的一所由口腔医学院直接领导、集中管理的综合教学实验室。承担着培养研究生、7年制、5年制、4年制等多层次教学工作,开设的实验课程包括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材料学、口腔生物学、口腔预防学、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修复工艺学、口腔正畸学、胎学、口腔种植学、口腔放射诊断学、口腔设备学、口腔护理学等口腔专业基础和临床学科的多学科课程,年均约10万人学时数;还承担着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的任务,统一管理的体制能科学、合理地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保证。
简介:目的:运用群组研究的方法.评估100名经牙周基础治疗和长期支持治疗的牙周病患者20年后其固定局部义齿修复的疗效和并发症。材料和方法:将经过积极治疗(包括牙周手术、牙髓治疗和修复治疗)的患者纳入牙周支持治疗项目,并要求患者每3~6个月复诊一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记录:初次就诊记作TO期.完成修复治疗后的第一次牙周支持治疗记作T1期,T1期之后的20年内最后一次进行牙周支持治疗记作T2期。运用多变量分析的方法观察各种临床因素对于20年的随访中修复基牙(PA)脱落的危险性的影响。结果:最终的样本包括100名患者。在T1期,全部948颗修复基牙均与实验中的原始样本相同。在经历20年的随访后.有854颗修复基牙(901%)仍可行使功能.而另外41位患者(41%)的94颗修复基牙(99%)在牙周支持治疗的过程中脱落:其中98%的失牙经历过牙髓治疗。牙根纵裂(48%)是失牙的主要原因.而牙周炎症进展则占失牙原因的31%。此外.年龄(P=0.002)、全13菌斑指数(P〈0.0001)、全13出血指数(P=00002)和副功能运动(P=0.0083)均可增加修复基牙脱落的可能性。在临床相关因素中.牙髓治疗(P=0.0082)、截根术(P〈00001)、多根牙(P=0.0005)和修复相关的副功能运动(P〈0.0001)均可增加修复基牙脱落的风险性。结论:依从性佳的患者经20年的牙周支持治疗后.其固定修复治疗有很高的成功率。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咬合垂直距离升高(iOVD)动物模型的可重复更好的建模方法,及OVD升高对大鼠牙体牙周、颞下颌关节及全身体重的影响。方法60只成年Wistar大鼠.平均分为对照组和iOVD组(双侧上颌后牙戴1.5mm咬合板).运用修复技术完成iOVD咬合板的制作和黏结,分别在实验3天、1周、2周、3周、4周处死动物。观察项目包括体重分析、头侧位X线片、头颅标本解剖、下颌磨牙区骨段及髁状突组织学切片观察等。结果两组大鼠体重增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侧位X线片示iOVD组大鼠髁突位置前移。上切牙腭侧磨耗面发生改变。iOVD组大鼠磨牙根分又区牙槽骨及髁状突中后区软骨出现组织学形态改建。结论采用修复技术可成功建立成年期大鼠咬合垂直距离升高动物模型.咬合板的戴入引起了牙体牙周组织和颞下颌关节髁状突软骨的组织适应性改建.但对全身营养摄入无影响。
简介:目的:比较三种机用镍钛锉WaveOne等对老年人牙髓根尖周病的磨牙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按照门诊就诊顺序随机将167例老年患者180颗诊断为牙髓坏死、急慢性牙髓炎或慢性根尖周炎的磨牙平均分为3组,每组60颗,分别为WaveOne组,Protaper组和K锉组。三组病例均采用一次性完成根管治疗,其中机用WaveOne组和Protaper组采用冠向下法进行预备根管,而K锉组采用逐步后退法。WaveOne组,Protaper组采用大锥度牙胶尖和AHplus根充糊剂冷侧压法充填根管;K锉组采用相应的标准牙胶尖和AHplus根充糊剂冷侧压法充填根,比较不同器械和不同根管预备方法完成根管治疗所需的时间以及患者术后24h、48h、72h及7天的疼痛反应。结果:三组间根管预备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WaveOne组用时最短(2.51±0.60min),K锉组用时最长(9.53±0.65min);WaveOne组根管充填恰填率为93.3%,Protaper组恰填率为90.0%,K锉组恰填率为83.3%;术后24h及48h,三组间疼痛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72h及7天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四个时间点,WaveOne组与Protaper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牙髓根尖周病的磨牙采用WaveOne镍钛器械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省时高效,减少复诊次数,增加患者依从性,值得推广。
简介:本文初步报道了应用频率可调式压电骨刀进行牙槽嵴增宽和同期种植体植入的新技术,这是以往其它任何手术方法均不能实现的。此技术包括将唇/颊侧骨瓣与腭侧骨瓣分离来增宽牙槽嵴以及在两皮质骨瓣间即刻植入种植体两部分。本文中报道的病例逐步演示了牙槽嵴增宽和种植体植入的全过程,此病例牙槽嵴为Ⅰ-Ⅱ型骨质,整体高均保持2-3mm厚度。为促进愈合,遵循组织工程的原则,在种植体植入后两骨瓣间剩余扩展间隙内填入生物活性玻璃合成骨移植材料和富含血小板的自体血浆混合物,分别作为骨诱导因子和骨引导因子。种植区域用富含血小板的血浆膜覆盖。术后3个月重新暴露,经仔细观察,发现牙槽嵴植骨区已矿化,厚度稳定约5mm,种植体已形成骨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