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后颅窝减压术(PFD)治疗合并脑积水的Chiari畸形Ⅰ型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BSCO、PubMed、EmBase、OVID等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中文数据库,检索从建库到2015年5月31日发表的文献。采用STATA13.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篇文献,86例,PFD治疗83例;PFD术后好转率为82.3%(95%CI74.2%~90.4%);合并脑积水的Chiari畸形Ⅰ型中,女性占62.9%(95%CI52.6%~73.1%)。结论合并脑积水的Chiari畸形Ⅰ型中,女性占大多数;PFD治疗合并脑积水的Chiari畸形Ⅰ型具有较高的有效率。

  • 标签: Chiari畸形Ⅰ型 脑积水 后颅窝减压术 疗效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在降血压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对高血压合并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干预作用和脑血管事件的预防效果。方法177例高血压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其中90例应用辛伐他汀(每晚20mg)和阿司匹林肠溶片(75mg/d)进行治疗(干预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3年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搏动指数、阻力指数、频谱形态,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压、血脂等项生化指标的变化,并与87例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第1年.干预组患者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及频谱形态等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第2,3年.上述各项指标均改善(P〈0.01),频谱形态明显好转。随访结束时,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上述指标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组患者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1.11%(10/90),低于对照组的24.14%(21/87)(P〈0.01)。结论在有效降低血压的同时,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可稳定并延缓高血压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进程,对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作用。

  • 标签: 高血压 动脉闭塞性疾病 脑动脉疾病 洛伐他汀 阿司匹林
  • 简介:目的观察文拉法辛合并氟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将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平均分为研究组(文拉法辛加气氮平)和对照组(安慰剂加氟氮千).分别讦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研究组PANSS总分、阴性因子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且阴性因子分值显着低于对照组。结论文拉法辛合并气氮平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阴性症状、并且副作用少。

  • 标签: 文拉法辛 氯氮平 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 阴性因子 副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我科3例瓣膜置换术后合并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的早期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方法:对3例瓣膜置换术后合并酒精戒断综合征的患者除给予瓣膜置换术后常规治疗及护理外,每天给予4~6次,每次20~40ml白酒口服,并积极进行心理护理及家庭社会支持。结果:3例瓣膜置换术后合并酒精戒断综合征的患者于术后3天从监护室安返病房并治愈出院。结论:早期判断并发现心脏术后酒精戒断综合征并给予少量饮酒,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清醒,减少镇痛剂的应用,减少躁动,避免误诊延误治疗,取得配合并实施各项治疗及护理措施,并逐步使患者减少或戒断饮酒,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临床观察 合并酒精 心脏瓣膜置换术
  • 简介:1病例资料女性,5.5岁。因反复癫痫发作1年入院。2017年2月20日午睡中突然呕吐1次,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面色苍白、精神疲倦,意识清楚,可简单对答,然后再次呕吐数次,双眼凝视,口唇发绀,呼之不应,逐渐转为昏睡,期间无肢体抽搐。反复多次外院调整药物治疗未能减少发作频率,约1次(/3~4)个月。

  • 标签: 药物难治性癫痫 脑灰质异位 巨脑回 海马硬化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合并脑疝患者开颅手术治疗后短期死亡的术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7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行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的41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合并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30d预后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平均动脉压、手术时间、术前GCS评分、出血量、中线偏移程度、血肿形态、脑室出血、双瞳散大的比率。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引入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30d内死亡的术前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中,术后30d死亡18例(43.9%),存活2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出血侧别、血肿量及手术时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术前GCS评分≤5分、双侧瞳孔散大、血肿形态不规则、中线移位显著及脑室严重出血比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示,GCS评分≤5分(OR=50.345,95%CI1.543~1642.595,P=0.028)和血肿形态不规则(OR=0.009,95%CI0.00~0.458,P=0.019)是影响患者术后30d内死亡的术前危险因素。结论术前GCS评分≤5分及血肿形态不规则是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术后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脑疝 开颅手术 短期死亡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一次性颅骨修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对颅脑损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同期进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治疗的颅脑损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34例的临床资料。本组手术时机均在伤后96d以内。结果术后意识及神经功能障碍不同程度改善30例(88.2%);无明显变化4例。术后并发分流管梗阻1例,颅内感染2例。恢复良好18例(52.9%,18,34),中残8例(23.5%,8/34),重残或植物生存8例(23.5%,8,34),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脑膨出、脑积水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早期或同期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发症少,且可明显减少患者的意识及神经功能障碍。

  • 标签: 颅脑损伤 脑积水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术 脑室-腹腔分流术
  • 简介: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价值及对患儿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福建省安溪县医院收治的肺炎合并心衰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各项血清心肌酶指标均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血清心肌酶指标下降程度和对照组相比(P〈0.05)。2组治疗后PSQ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和并心衰的治疗中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症状的同时改善其睡眠质量,降低患儿心肌损害。

  • 标签: 磷酸肌酸钠 肺炎 心衰 疗效 睡眠
  • 简介:目的研究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PD)合并抑郁障碍的长期疗效并探讨其神经机制。方法对15例合并抑郁障碍的PD患者实施STN脑深部电极植入,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随访和临床评价。结果术后运动功能症状如肢体僵硬、震颤、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改善良好,停药后PD分级量表运动评分显著下降(P〈0.01)。术后抑郁障碍症状如焦虑、绝望和激越症状改善良好,停药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下降(P〈0.05)。结论STN-DBS能显著改善PD的抑郁障碍症状,STN在PD抑郁障碍神经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丘脑底核
  • 简介:目的评价以更小的创伤治疗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小范围后颅窝骨性减压窗范围一般在3cm×3cm以内,不切除C1后弓,切除下疝的小脑扁桃体,松解脊髓中央管开口隔膜,疏通第四脑室脑脊液各输出道,使脑脊液循环通畅。结果37例术后12d内MRI示下疝的小脑扁桃体下缘上升到枕骨大孔水平以上。长期随访48例,29例患者症状逐渐改善;14例症状稳定未加重;5例较术前加重,但MRI示脊髓空洞缩小。结论小范围后颅窝减压术能够改善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作为外科治疗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一种术式。

  • 标签: 后颅窝减压术 CHIARI畸形 脊髓空洞症
  • 简介:通过对信息系统在老年患者用药安全管理中的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分析预警系统及通讯终端系统在老年患者用药安全管理中的成效及所存在的问题,并对信息系统在我国的未来发展提出方向,为我国护理安全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经验和启示。

  • 标签: 信息系统 用药安全 老年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血栓通对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干预作用。方法将73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治疗。疗程为2周,两疗程后评价疗效,两疗程间间隔2周。治疗结束后根据症状变化评定疗效,并采用36条目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有效率为72.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F-36评分方面,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情感职能(RE)、社会功能(SF)、活力(VT)及精神健康(MH)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疗效肯定,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血栓通 脑梗死后遗症 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老年人社区健康服务利用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2年5—7月对北京市20个社区的406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较差,最希望得到的健康服务为意外事件救助(98.0%);对社区医疗服务利用率低,仅24.3%的老年人考虑去社区医院就诊;影响老年人社区就诊的因素包括性别、家庭结构、文化程度、自理能力、就医经济压力等。结论:社区健康服务在体系支撑、经费投入和人员配置上仍须加强;社区工作者应促进社区健康服务水平优质化和服务方式多样化。

  • 标签: 社区 老年人 健康服务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采用药物联合心理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解放军102医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药物联合心理治疗。比较2组患者睡眠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睡眠质量、治疗后睡眠进程、治疗后睡眠结构,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采用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升患者生命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药物联合心理治疗 老年脑卒中 睡眠障碍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脊膜瘤老年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至2011年10月显微手术治疗的56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脊膜瘤老年患者(年龄60—84岁)的临床资料;按McCormick神经功能分级,56例患者中术前McCormickI级6例,Ⅱ级11例,Ⅲ级22例,Ⅳ级14例,V级3例。结果肿瘤位于硬膜下髓外55例(98.2%),完全位于硬膜外1例(1.8%);56例患者中38例(67.9%)肿瘤位于胸段。55例(98.2%)肿瘤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McC0rmick分级改善者31例(55.4%),不变者19例(33.9%),恶化者6例(10.7%)。术后随访3个月至7年,肿瘤无复发。结论老年脊膜瘤患者中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老年患者术前脊膜瘤误诊率高,术前大多数患者有中、重度神经功能障碍。肿瘤多位于胸段及脊髓腹侧及腹外侧,且部分质地坚硬,显微手术应精细操作,尽量避免脊髓及神经损伤。

  • 标签: 椎管内脊膜瘤 老年患者 显微手术 临床特点 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青、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和不同的发病机制.方法对青年组(58例)、老年组(9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颈椎X线、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脑电图(EEG)、治疗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颈椎X线:老年组以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软组织钙化为著(P<0.025);青年组以曲度不自然为著(P<0.025).(2)TCD检查:老年组显示左侧椎动脉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明显缓慢(P<0.05),提示有动脉狭窄;青年组的血流速度快,提示有血管痉挛.(3)青年组的治疗和预后明显较老年组好(P<0.005).(4)两组临床表现和脑电图无明显差异.结论青、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发病存在不同的病理机制,应区别对待;青年患者以曲度变直、神经根易激惹、血管痉挛为主,应及时纠正不良工作习惯,减少神经根刺激,老年患者椎间隙狭窄、骨质钙化增生压迫神经,神经根激惹轻,以动脉狭窄为主,治疗效果差,易复发,应采取牵引、理疗等综合治疗.

  • 标签: 青年人 老年人 椎动脉型颈椎病 对照研究
  • 简介:目的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与缺血性卒中(ischemicstroke,IS)及其亚型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将纳入的125例IS患者根据2007年改良的TOAST分型标准进行病因学分型,其中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herothrombosis,AT)94例、心源性栓塞(cardioembolism,CE)14例、小动脉病变(smallarterydisease,SAD)12例,同时从门诊查体人群中随机抽取131例无心、脑及周围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史的观察对象作为对照组。所有观察对象均记录Hp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及传统IS危险因素。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Hp特异性抗体IgG。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病例组Hp—fgG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g.1%vs61.8%,OR=1.581,P=0.225),校正Hp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及IS相关危险因素后,两者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OR-1.284,P=0.415)。在亚型研究中也得出相似结果(AT:OR-1.455,P=0.195;CE:OR=1.111.P=0.857;SAD:OR=1.852,P=0.566)。校正相关因素后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AT:OR=1.441,P=0.297;CE:OR=0.894,P=0.864;SAD:OR=1.836,P=0.437)。结论Hp感染与IS无明确相关性,仍需更多大样本及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探讨Hp在IS及其亚型发病中的作用。

  • 标签: 螺杆菌 幽门 脑梗死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应用万古霉素鞘内阶梯浓度注射对术后颅内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31例颅内葡萄球菌感染患者腰穿后鞘内注入生理盐水20ml+盐酸万古霉素,1次,d,剂量从20mg、40mg、60mg、80mg、100mg、120mg、140mg逐日递增,共7d。在治疗前、后监测患者体温、颅内压、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及细菌培养。结果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前各项指标明显异常,治疗2~3d后逐渐改善,5~7d即出现颅内压降低,体温、脑脊液生化及常规指标趋于正常;治疗前与治疗后3~7d各项指标差异明显(P<0.0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单纯应用万古霉素鞘内阶梯浓度注射治疗术后颅内葡萄球菌感染疗效显著,操作简便,无毒副作用.是临床治疗颅内感染可行的方法。

  • 标签: 万古霉素 鞘内阶梯浓度注射 葡萄球菌 颅内感染
  • 简介:目的:观察利培酮合并氯哌啶醇肌肉注射或氯硝西泮肌肉注射或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有兴奋躁动症状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根据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项目中P4(兴奋)、P7(敌对性)、G6(抑郁)、S1(愤怒)、S2(延迟满足困难)和S3(情感不稳)的因子分,将兴奋性精神分裂症123例,分成3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各组均为41例,分别给予氟哌啶醇肌肉注射、氯硝西泮肌肉注射、无抽搐电休克合并利培酮治疗,采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氟哌啶醇肌肉注射合并利培酮组有效率90%。显效率80%。氯硝西泮肌肉注射合并利培酮组有效率85%,显效率73%,无抽搐电休克合并利培酮组有效率90%,显效率85%,均无明显锥体外系反应,仅表现为头昏、头痛等副反应。结论:氯哌啶醇肌肉注射合并利培酮、氯硝西泮肌肉注射合并利培酮、无抽搐电休克合并利培酮均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阳性症状,并少有副反应。

  • 标签: 利培酮 氟哌啶醇 针剂 治疗 精神分裂症 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