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Her3)基因在人结肠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方法利用实时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人结肠癌组织中Her3基因的表达,利用siRNA技术下调结肠癌细胞系中Her3的表达,利用体外细胞模型分析相关机制。结果Her3基因及蛋白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水平较正常组织显著增高;Her3的表达与AKT信号的激活呈正相关。体外研究表明,随着Her3基因的表达下调,结肠癌细胞株SW480及Lovo的增殖显著下降,凋亡显著增加;且Her3表达下调后,AKT及MAPK的激活显著下降。结论Her3基因在人结肠癌中高表达,且与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相关,其机制可能是Her3增强了表皮生长因子的信号传导。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全胃切除术联合D2淋巴结清扫治疗中上部进展期胃癌的分子学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90例中上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联合D2淋巴结清扫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全胃切除术联合D2淋巴结清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CA125、CA199、CA724的水平和阳性率,手术相关指标及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和复发率等)。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EA、CA125、CA199、CA724水平和阳性率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89%vs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4个月,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结合D2淋巴结清扫治疗中上部进展期胃癌,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患者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hormonerefractoryprostatecancer,HRPC)的治疗,在2004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TAX327研究证实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3wk方案可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期,从而确立了其一线标准化疗方案的地位。但是,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方案失败后的治疗选择仍然是一难题,为此,我们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雌二醇氮芥及泼尼松三联方案在一线标准方案失败后治疗HRP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11月至2007年3月,6例HRPC在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3wk方案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血PSA升高)时,用多西他赛联合雌二醇氮芥及泼尼松治疗。治疗方案:多西他赛75mg/m^2,d1,强的松5mgbid,d1起连续应用,雌二醇氮芥280mg,2次,d,d1起连用5d。21d为1疗程。病人平均年龄75.8a,血睾酮维持去势水平,WHO体力状态评分≤2,骨髓、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正常。估计生存时间〉3mo。疗效及不良反应判断标准:①血PSA下降〉50%,且维持〉3wk判断为有效。②可测量病灶按RECIST实体瘤评价标准评价。③骨痛者按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评价,评分下降1级为有效。④不良反应按WHO不良反应标准评定。结果6例共完成27个疗程。PSA有效5例,有效率为83.3%。有效病人PSA从治疗前的10.9~606.2(223.6±218.0)mg/mL下降到治疗后最低1.1~127.6(61.5±50.4)ng/mL。1例肺转移者,转移灶为稳定。1例骨痛者VRS疼痛评分从Ⅱ下降到Ⅰ。到分析日止,已死亡1例。此例从诊断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到死亡共53mo。5例存活者从诊断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起已存活14~36mo。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100%),脱发(100%),乏力(67%)等。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雌二醇氮芥及泼尼松三联方案对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3wk方案治疗失败后的病人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观察�
简介:背景和目的至今为止何为胃癌的最佳外科治疗策略尚无定论。本研究意欲阐述以淋巴结清扫为目的的脾切除对改善残胃癌预后的意义。方法本研究为日本熊本地区医疗中心进行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主要观察终点为术后总体生存率。对80例接受全胃切除的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治疗及远期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远端胃切除术后残胃癌患者共80例接受全胃切除,其中,38例行脾切除术,pT_1/pT_2肿瘤未发现脾门淋巴结转移,pT_3/pT_4者脾门淋巴结转移率为30.4%。对pT_3/pT_4者,脾切除患者的预后显著优于未切脾者。而对pT_1/pT_2患者,切脾与否与预后无关。同时,在接受R_0切除的pT_3/pT_4患者中,脾切除患者的预后显著优于未切脾者。结论通过脾切除方式进行的根治性淋巴结清扫对改善pT_3/pT_4残胃癌患者的预后有益。
简介:目的探讨靶向P2X7受体(P2X7R)的小发夹RNA(shRNA)对人鼻咽癌HONE1细胞增殖、凋亡及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根据预实验结果优化shRNA转染条件,将2条靶向抑制P2X7R基因的shRNA载体片段(shRNA-1、shRNA-2)分别高效转染HONE1细胞,同时设转染无义序列(Blank)的空转染组及不进行任何处理的对照组。分别于转染24、48、72、96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P2X7R表达水平以筛选抑制率高的转染载体用于后续试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组转染24、48、72、96h后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转染48、96h后的细胞凋亡率,QPCR法检测各组凋亡相关基因的mRNA水平,Westernblotting检测各组转染96h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和Wnt/β-连接素(β-catenin)通路中的蛋白变化。结果转染组的P2X7RmRNA水平均低于空转染组和对照组(P〈0.05),且选择干扰效率高的shRNA-1载体进行功能学研究;与空转染组和对照组比较,shRNA-1转染组的HONE1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及促凋亡基因Bid、Bax的mRNA水平均升高,而抗凋亡基因Bcl-2、Mcl-1的mRNA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shRNA-1转染组处理后PI3K/Akt通路中PTEN蛋白水平均升高,而p-Akt水平均降低(P〈0.05),Wnt/β-catenin通路中p-β-catenin、CyclinD1和C-myc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通过shRNA抑制P2X7R基因表达可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可能与抑制PI3K/Akt、Wnt/β-catenin通路有关,对鼻咽癌的防治有一定价值。
简介:目的:本实验拟将分离纯化得到的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ynovial-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S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进行成软骨刺激诱导,并从转录和翻译两个水平寻找进入软骨细胞分化谱系的证据,进而判断转化生长因子β3(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3,TGF-β3)、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BMP-2)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诱导SMSCs进入软骨细胞分化谱系。方法贴壁法分离纯化得到S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用含500ng/mlBMP-2、10ng/mlTGF-β3、10-7MDEX的高糖DMEM培养基进行刺激诱导,并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分化过程中其形态学的变化,以RT-PCR检测I、II型胶原及软骨特异性Aggrecan(AGN)的mRNA表达,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细胞分化过程中I、II型胶原的表达,碱性甲苯胺蓝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软骨特异性GAG的表达,证实SMSCs的诱导成软骨作用。结果SMSCs在前述诱导条件下,诱导后14天细胞逐渐由小梭形变为多角形、类软骨细胞样形态,RT-PCR可以检测到I、II型胶原及AGN基因的表达,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染色I、II型胶原、碱性甲苯胺蓝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呈阳性。而未经诱导的SMSCs形态基本保持梭形,基因表达和染色呈阴性,两组间差异显著。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染色分析SMSCs在软骨诱导培养基中诱导后14天表达I、II型胶原;未经诱导的SMSCs不表达I、II型胶原。说明SMSCs在软骨诱导培养基中诱导后14天进入软骨细胞分化谱系,可作为种子细胞在同样的诱导条件下向软骨分化。结论SMSCs作为新的MSCs家族成员,显示出与BMSCs相似的多向分化潜能,500ng/mlBMP-2、10ng/mlTGF-β3、10-7MDEX的高糖DMEM培养基中培养后14天,SMSCs已进入软骨细胞分化谱系。SMSCs可作为半月板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简介:背景与目的:恶性脑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Multiforme,GBM)是最常见的成人原发性脑肿瘤,预后仍不理想。近年来,肿瘤干细胞理论认为脑肿瘤干细胞是GBM进展及治疗耐受的主要原因,只有针对脑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治疗才能更加有效的治疗GBM。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型STAT3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WP1193在体外对脑肿瘤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从新鲜手术切除的GBM标本中,分离、培养及鉴定脑肿瘤干细胞。采用Westernblot及RT-PCR法检测WP1193给药后,STAT3信号转导通路的变化。使用神经球形成实验评估WP1193对GBM干细胞形成神经球能力的影响。利用RT-PCR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WP1193对CD133阳性细胞的影响。采用MTS及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技术检测WP1193对GBM干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AnnexinV流式细胞术分析WP1193对GBM干细胞的凋亡诱导效应。结果:WP1193抑制GBM干细胞STAT3磷酸化及下游基因的表达。WP1193有效抑制GBM干细胞形成神经球的能力及增殖,并可将细胞阻滞于G1期。WP1193在体外通过改变Bax/Bcl-2比例诱导GBM干细胞凋亡。结论:WP1193通过抑制STAT3信号转导通路,有效的抑制GBM干细胞的增殖及形成神经球的能力,并能诱导凋亡。STAT3信号转导通路可作为GBM干细胞的治疗靶点。
简介:目的比较有限切开钛缆捆扎辅助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与单纯微创辅助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31-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46例老年31-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钛捆扎辅助PFNA(A组,23例)与骨拨或复位钳等辅助PFNA治疗(B组,23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起立行走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两组获平均25.4(12~32)个月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脂肪栓塞。两组骨折愈合时间(A组平均7.5个月,B组平均7.6个月)、术后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hipscore,HHS)(A组平均82.6分,B组平均81.1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起立行走测试(timeupandgtest,TUG)、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于B组。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31-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钛缆捆扎辅助治疗可降低骨折复杂程度及手术难度、可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目的:构建miR-15a-5p和miR-16-5p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利用此载体分析并验证miR-15a-5p和miR-16-5p与CCND1基因3'-UTR区域的确切结合位点,探讨miR-15a-5p和miR-16-5p与CCND1基因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通过Pubmed和miRBase数据库分别寻找到CCND1基因3'-UTR区域碱基序列和miR-15a-5p、miR-16-5p的碱基序列。找出理论结合位点后,构建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并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方法验证miR-15a-5p和miR-16-5p与CCND1基因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通过基因测序表明,本实验成功构建了CCND1a/Ma和CCND1b/Mb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将上述载体应用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发现CCND1b组的荧光素酶表达强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5a-5p和miR-16-5p与CCND1基因的3'-UTR区域存在结合位点,其具体结合位置在CCND1b区。这在理论上意味着miR-15a-5p和miR-16-5p可以抑制CCND1基因的表达。
简介:目的:探索苦参碱对人乳腺癌耐药株MCF-7/ADR多药耐药性逆转的作用机制及对PI3K/AKT信号通路下游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和MK2206作用MCF-7/ADR细胞24h后的生长抑制率,以抑制率为10%左右为检测标准;用荧光定量RT-PCR、Westernblot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作用MCF-7/ADR细胞24h后Bcl-2、Bax、Caspase-3、PARP、GSK-3β、p65六种基因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0.6、1.2g/L的苦参碱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随着苦参碱浓度的提高,PI3K/AKT信号通路下游作用因子Bcl-2基因和p65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逐渐降低,Caspase-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变化不显著,而Bax基因、GSK-3β基因及PAR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逐渐增高;相同抑制率的苦参碱组(0.6g/L)和MK2206组(0.05μmol/L)相比,两组降低基因表达量的差异不明显,苦参碱组更能增加Bax、PARP和GSK-3β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且能够明显减低p65基因的相对表达量。Westernblot结果显示0.3、0.6、1.2g/L三组不同浓度苦参碱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随着苦参碱浓度的提高Bcl-2和p65蛋白表达量逐渐降低,Bax、PARP和GSK-3β蛋白表达量逐渐增高,Caspase-3蛋白表达量变化不明显;相同抑制率的苦参碱组(0.6g/L)和MK2206组(0.05μmol/L)相比,苦参碱组更明显。结论:苦参碱可能是通过作用AKT靶基因启动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中下游相关凋亡因子而发挥逆转乳腺癌多药耐药的作用。
简介:目的研究蜂毒素与基因变构IL-2(melittin-^88ArgIL-2)嵌合蛋白,在体外对入卵巢癌细胞SKOV3的抑制作用及对NK细胞的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thiazolyltetrazolium,MTT)法研究已经纯化制备的melittin-^88ArgIL-2嵌合蛋白,在体外对入卵巢癌细胞SKOV3生长抑制的作用,对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melittin-^88ArgIL-2嵌合蛋白在体外能抑制入卵巢癌细胞SKOV3的生长增殖,能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论melittin-^88ArgIL-2嵌合蛋白在体外具有一定的增强免疫功能和抗肿瘤活性。为其在真核细胞系统的表达、纯化、体内的生物学活性研究以及大规模制备的中试放大研究和临床前期研究奠定了基础。
简介:子宫内膜增生是指子宫内膜腺体的不规则增殖,同时伴有腺体、间质比例增加的器质性疾病。这种疾病通常是由于生殖内分泌紊乱所导致,与长期雌激素刺激而无孕激素对抗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子宫内膜增生的处理与管理的观点有所更新和改变。文章结合相关文献,主要围绕子宫内膜增生的分类变化、诊断性刮宫术指征的变化、子宫内膜增生管理观点的改变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简介:目的调查晚期肺癌患者预防跌倒知识的知晓率,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102例,按床号分为两组,单数床号为对照组,双数床号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实施延续管理服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3个月预防跌倒知识的掌握和遵嘱行为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预防跌倒知识的掌握情况和遵嘱行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O.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预防跌倒知识的掌握情况和遵嘱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管理能有效提高晚期肺癌患者出院后预防跌倒知识的掌握和遵嘱行为。
简介:目的缓解胃肠肿瘤术后患者的口渴程度,并提高其口腔舒适度。方法便利选取2018年6月至2018年8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胃肠肿瘤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顺序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7W(What,Who,Whom,When,Where,Why,How)”口渴管理策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h、术后6h的口渴程度及口腔舒适度。结果以数字评分表(NRS)及口腔舒适度评分调查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2h口渴(NRS)评分均显示为中度口渴(P>0.05),口腔舒适度均处于中等水平(P>0.05)。对照组术后6h的NRS评分高于术后2h的NRS评分(P<0.05),术后6h口腔舒适度评分低于术后2h口腔舒适度评分(P<0.05)。经过口渴管理后,观察组术后6h的NRS评分低于术后2h的NRS评分,且观察组术后6h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6h的NRS评分(均P<0.05)。观察组术后6h口腔舒适度评分高于术后2h口腔舒适度评分(P<0.05),且观察组术后6h口腔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6h口腔舒适度评分(均P<0.05)。结论实施口渴管理策略能有效缓解胃肠肿瘤术后患者的口渴程度,并提高口腔舒适度。
简介:目的研究持续性宣教管理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98例食管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就诊于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的患者作为常规组,选取就诊于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的患者作为宣教组,每组49例。术后第1天和术后4周,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7(GAD-7)和患者健康问卷-9(PHQ-9)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4周的负面情绪;采用生活质量(QOL)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4周的生活质量。结果术后4周,宣教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和本组术后第1天(P﹤0.05);术后4周,宣教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术后4周,宣教组患者QOL量表身体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QOL量表身体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P﹤0.05)。结论持续性宣教管理可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负面情绪,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探讨精细化综合器械管理在肝胆胰癌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94台精细化综合管理前肝胆胰癌腹腔镜手术所使用的器械管理资料(对照组)和396台精细化综合管理后肝胆胰癌腹腔镜手术所使用的器械管理资料(观察组),统计分析两组手术器械的准备情况(缺失率、损坏率、不适用率)、抽查情况(遗失率、损坏率、消毒不合格率)和手术医师的满意度。结果术前准备中,观察组手术器械的缺失率、损坏率、不适用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80、7.33、4.73,P﹤0.05);随机抽查时,观察组手术器械的遗失率、损坏率、消毒不合格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医师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P﹤0.05)。结论精细化综合器械管理可以优化肝胆胰癌腹腔镜手术的器械管理工作,提高手术医师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评价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和铁剂以及静脉多次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acid,TX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中的临床效果,能否进一步降低围术期失血量和异体输血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在我中心行初次单侧THA的患者1998例,根据相关血液管理策略分为A组、B组和C组,静脉单次应用TXA的患者分为A组,在此基础上应用EPO和铁剂的患者分为B组,在此基础上静脉多次TXA的患者分为C组,比较三组患者的围术期失血量、异体输血率、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下降水平。结果围术期失血量A组(1102.0±503.7)ml,B组(937.0±441.9)ml,C组(774.5±380.6)ml;异体输血率A组7.3%,B组4.1%、C组1.6%;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A组(23.8±12.4)g/L,B组(18.3±10.8)g/L,C组(16.1±10.3)g/L;术后第1天血细胞比容A组(0.068±0.038),B组(0.056±0.036),C组(0.048±0.036);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A组(12.1±16.3)g/L,B组(10.1±8.3)g/L,C组(7.5±9.2)g/L;术后第3天血细胞比容A组(0.033±0.027),B组(0.030±0.025),C组(0.026±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C组的围术期失血量、异体输血率、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下降水平均少于A和B组,三组的异体输血率依次为7.3%,4.1%和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应用EPO和铁剂联合可显著减少THA围术期失血量和异体失血率,联合静脉多次应用TXA效果更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