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化疗、内分泌治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抗体药物治疗或联合治疗通常是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手段。临床病理学指标是治疗方案选择依据,但由于没有考虑肿瘤个体基因学特征,这些指标并不能准确预测患者预后风险。基于多基因标志物检测系统已成功应用于乳腺癌患者预后预测并指导治疗决策,70-基因标志检测系统MammaPrint已被证实可较准确地预测不同类型乳腺癌患者复发风险和治疗反应。本文就MammaPrint在乳腺癌预后预测中应用和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乳腺癌 MammaPrint 基因标志 预后 预测
  • 简介:胃癌是我国主要癌肿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全部癌症第二位。受制于研究模型缺乏,胃癌发生机制、胃癌治疗药物开发等研究进展缓慢。类器官(Organoid)是干细胞在体外三维环境中培养所形成细胞结构;通过体外模拟细胞在体内生存环境,类器官技术能够高效培养原代细胞,包括正常细胞、肿瘤细胞。来自肿瘤类器官被称为“瘤器官”(Tumoroid);瘤器官具有很高“保真性”,能够保持原肿瘤组织细胞形态、基因组学特征和药敏特征等。由于瘤器官重要性.全球各种瘤器官生物样本库纷纷被建立起来。在胃癌方面,德国和日本近期分别建立大样本胃癌瘤器官生物样本库,对于研究胃癌发生、胃癌个体化治疗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针对类器官在胃癌研究中应用前沿研究进行总结,向大家介绍该领域内最新进展。

  • 标签: 胃癌 类器官 3D培养
  • 简介:整合素是细胞表面重要黏附分子,介导细胞与胞外基质相互作用,在肿瘤发生、侵袭、转移以及肿瘤血管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对整合素深入了解,很多整合素分子在肿瘤中作用也被逐渐地认识,目前采用针对整合素不同分子克隆抗体、整合素靶向用药及多种方法联合治疗等,通过调节整合素生物学作用,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阻断肿瘤细胞侵袭迁移,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目的。这些研究发现对开拓肿瘤治疗新方案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整合素ΑΝΒ3 肿瘤 整合素ανβ3抗体
  • 简介:肺癌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中医药治疗肺癌有自己独特理论体系和确切疗效,中西医学互为补充、相互交融模式成为肺癌治疗发展方向与趋势。目前对肺癌中医治疗临床与基础研究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仍缺乏真正符合肺癌中医药证治规律研究方法及相关技术。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和系统化,中医药治疗肺癌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 标签: 肺癌 中医药 治疗 进展
  • 简介:食管癌是常见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临床治疗策略是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由于该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容易被忽视,导致较晚期诊断和5年生存率降低。因此,加强对食管癌致癌作用阐述,发现及鉴定新肿瘤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对于优化目前用于治疗该疾病方法非常有益。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食管癌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及临床验证结果,重点阐述了血液循环肿瘤标志物、呼吸和气味肿瘤标志物、唾液肿瘤标志物及尿液肿瘤标志物潜在应用价值。

  • 标签: 食管癌 肿瘤标志物 研究进展
  • 简介:人体骨骼是一个动态、不断更新组织,据调查,成年人每年大约有10%骨骼会发生骨重建[1],骨重建主要涉及骨吸收和骨形成两个方面,二者保持动态平衡维系着骨正常代谢,如果二者失去平衡将会引起相应骨骼疾病[2-5]。骨质疏松症和关节假体周围骨溶解均是常见骨代谢性疾病,主要原因就是由骨吸收功能强于骨形成,二者失去平衡引起。破骨细胞是人体惟一具有骨吸收功能细胞,因此研究破骨细胞分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破骨细胞 细胞分化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信号传导
  • 简介:肝细胞癌:诊断,预后和治疗新分子途径。基因组时代正在改变对癌症认识,尽管大量数据转化成为实际应用还有一定距离。肝细胞癌作为西方发达国家肝硬化患者死亡最常见原因及快速增长恶性肿瘤,其分子特征研究促进了对疾病诊断和处理。大多数肝癌发生在肝硬化病变肝脏,可以预见,一个准确基因特性描述将使癌症发生前通过化疗策略选择靶点。目前分子诊断对于诊断小肿瘤是可行,但尚未正式通过科学指导规范化。分子治疗实例:索拉非尼在给予晚期患者前所未有的提高了生存时间。从肿瘤组织和非肿瘤组织基因组信息研究将有助于预后判断和促进癌基因鉴定,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治疗。

  • 标签: 恶性肿瘤 肝硬化患者 基因组时代 非肿瘤组织 分子诊断 肝细胞癌
  • 简介:基因表达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期预测价值;颈部食管胃吻合术中应用吻合器进行侧侧吻合中期结果;对比血管形成抑制剂Cilengitide(EMD121974)联合吉西他滨与单用吉西他滨治疗未手术切除进展期胰腺癌随机Ⅱ期多中心临床研究;随机临床试验对比联合应用多西他赛、顺铂及5-FU与联合应用表阿霉素、顺铂及5-FU治疗进展期胃癌对病人生存质量影响

  • 标签: 恶性肿瘤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 随机临床试验 颈部食管胃吻合 多中心临床研究 血管形成抑制剂
  • 简介:采用ELISA法检测胃癌患者血清胃癌相关性MG7抗原寻找检测胃癌患者血清内MG7抗原这一胃癌早期诊断指标的敏感且简便方法。实验设计:用ELISA法检测116例未手术胃癌患者、63位手术后胃癌患者、78位癌前病变患者、50位健康人及患其它类型癌症患者血清MG7抗原水平。检测未手术胃癌患者血清CEA、CA50、CA19-9及TAG-72作为对照。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述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MG7抗原表达水平。

  • 标签: ELISA法检测 恶性肿瘤 MG7抗原 血清CEA 胃癌患者 免疫组织化学法
  • 简介:目的研究TGFβ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探讨其在胃癌血管形成中重要作用.方法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中胃癌TGFβ1蛋白表达,用抗CD34单克隆抗体显示血管内皮细胞.结果TGFβ1阳性表达产物主要见于细胞胞质内.胃癌组织中TGFβ1阳性表达率(60.0%)和强阳性表达率(22.22%)显著高于癌周组织(26.67%)(8.89%)(P<0.05).胃癌组织和癌周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质呈棕黄色染色.胃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值(58.13±19.99)显著高于癌周组织(24.02±10.28)(P<0.05).TGFβ1表达阳性MVD值(60.94±16.91)显著高于表达阴性MVD值(40.26±18.83)(P<0.05).结论TGFβ1在胃癌组织中高水平表达,它可能参与胃癌血管形成.

  • 标签: 胃癌 TGFΒ1 表达 血管形成 研究 癌周组织
  • 简介:龙葵中富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具有诸多药理作用为生物碱类、多糖类及皂苷类等,论文对龙葵中具有抗肿瘤活性化学成分研究近况进行综述,为龙葵深入研究提供进一步参考。

  • 标签: 龙葵 活性成分 抗肿瘤作用 生物碱 多糖蛋白
  • 简介:关节炎泛指在人体关节及其周围组织中一类非特异炎性疾病,种类较多,病因复杂,目前认为该类疾病与各种炎症促发因子、自身免疫反应、病原微生物感染、代谢紊乱、创伤、退行性病变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研究多围绕软骨退变、滑膜病变等引起炎症展开,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 标签: 水通道蛋白质1 水通道蛋白质3 水通道蛋白质4 水通道蛋白质9 骨关节炎 关节
  • 简介:化疗现作为胶质瘤常规治疗手段之一,对改善病人预后起了重要作用,而耐药是化疗失败常见原因。胶质瘤化疗耐药机制很复杂,包括DNA甲基化,基因突变等。micro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内源性小分子RNA,进化上保持高保守性,对基因表达进行转录后水平调控。国内外学者对miRNA在肿瘤耐药中作用做了积极探索,发现miRNA在其中起十分重要作用。本文对胶质瘤耐药相关miRNA进行综述。

  • 标签: MIRNA 耐药 胶质瘤
  • 简介:目的:应用改进三切口方法手术治疗食管癌,探讨食管癌切除率、根治彻底性、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复发及临床疗效和长期生存率之问题.方法:对连续收治食管癌560例均采用改进手术方法(右上腹直肌/右胸后外侧/右颈部)三切口进行手术治疗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该手术方法治疗560例病人中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9.3%,手术切除率99.6%,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发生.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1%、71.4%、63.6%和44.7%.结论:改进三切口手术方法可明显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尤其是吻合口瘘等重要并发症,可明显提高手术切除率、淋巴清扫彻底性及减少术后复发,提高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该三切口治疗食管癌是目前食管癌根治性手术治疗效果较好临床方法.

  • 标签: 切口 食管癌 并发症 手术治疗 围手术期 手术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VEGF)阳性表达与肝细胞肝癌(HCC)复发相关性。方法将71例肝癌患者根据VEGF表达分成VEGF阳性表达组(VP)34例及VEGF阴性表达组(VN)37例,比较两组患者肿瘤细胞分级、肿瘤包膜、静脉癌栓、1年复发率及大于1年小于3年复发率。结果两组病例在肿瘤细胞分级及大于1年小于3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P组静脉癌栓率及1年复发率明显高于VN组(P〈0.05),VP组有完整肿瘤包膜率明显低于VN组(P〈0.05)。结论VEGF表达与肝癌复发相关性可能是通过产生微转移灶作用形成肝癌早期复发灶.而与肝癌晚期复发则无明显相美性.

  • 标签: 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 肝细胞肝癌 复发
  • 简介:原发性脑肿瘤中脉络丛乳头状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生殖细胞瘤等容易沿脑脊液转移播散,其中高级室管膜瘤脑脊液播散发生率高达80%;颅外肿瘤也易侵入蛛网膜下腔形成脑膜癌病(癌性脑膜炎),其中白血病、淋巴瘤有5%~15%发生脑脊膜转移,其他实体瘤发生率为4%~15%。由于血脑屏障存在,传统全身静脉化疗方法无法在脑脊液中形成有效抑瘤浓度,并且全身用药毒副作用也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痛苦。经脑脊液途径给药可以避开血脑屏障,直接增加药物在患区局部浓度,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同时还能减少机体其他脏器与药物接触,

  • 标签: 脑肿瘤 脑脊液途径 抑瘤作用
  • 简介:端粒酶表达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主要机制,其组分之一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激活是端粒酶表达限速步骤,决定着端粒酶活性高低。hTERT激活表达又受多种因素调控,特别是其启动子区甲基化。本文对近年来hTER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位点、作用及临床意义等研究作一概述。

  • 标签: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启动子 甲基化
  • 简介:目的采用含有固定肝细胞癌(HCC)细胞或组织碎片、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2(IL-2)生物可降解缓释微球和结核菌素肿瘤免疫激活剂进行皮内接种,观察对小鼠肝肿瘤预防免疫作用和预防人HCC切除术后复发效果.方法动物实验:C57BL/6J小鼠尾部皮内注射Hepa1-6肿瘤免疫激活剂两次,第2次免疫注射后7d,左后肢皮下注射1×107活Hepa1-6细胞,观察肿瘤生长情况.临床研究:50例肝癌根治切除术后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免疫激活剂接种组和对照组.结果Hepa1-6细胞注射同源性小鼠后,对照组(A组)18只小鼠全部发展成肝肿瘤;而接种含有固定Hepa1-6细胞免疫激活剂(B组)18只小鼠中有4只无肿瘤生长;接种含有IL-2/GM-CSF微球和结核菌素(C组)18只小鼠中有3只无肿瘤生长:而接种含有固定Hepal-6细胞和IL-2/GM-CSF微球和结核菌素(Tuberculin)肿瘤免疫激活剂(D组)18只小鼠中12只无肿瘤生长,67%小鼠获得保护.在HCC肿瘤免疫激活剂临床试验中未见副作用.24例患者中17例出现了抗HCC迟发型超敏反应.剂量-1、-2免疫激活剂组术后1、2、3年复发率分别为25%(25%)、37.5%(37.5%)和50%(37.5%);剂量-4免疫激活剂组术后1、2年复发率分别为O%、12.5%.而对照组HCC切除术后1、2、3年复发率分别为30.8%、53.8%和61.5%.接种剂量-2、-4HCC免疫激活剂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这种细胞因子缓释微球肝癌免疫激活剂具有较强抗小鼠肝肿瘤效果;可预防肝癌切除术后复发.

  • 标签: 癌症疫苗 肝细胞 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