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整合素avβ3单克隆抗体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为从抗血管途径治疗EMS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分设接种组、接种治疗组(LM609)和空白组。通过显微血管计数、原位铺片及组织学观察等方法检测接种的子宫内膜组织对CAM血管生成和整合素avβ3单克隆抗体对异位内膜病灶生长行为的影响。结果接种组CAM血管生成反应明显增强,血管数目显著高于空白组;接种治疗组血管数目显著低于接种组;接种治疗组病灶在光镜下可见明显的坏死,LM609能明显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形成。结论子宫内膜能明显促进CAM的血管生成,这为子宫内膜能够在异位种植和存活提供了一个依据;整合素avβ3单克隆抗体能显著抑制异位病灶的血管形成,进而抑制子宫内膜的生长,由此证实抗血管治疗EMS的途径及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对整合素αvβ3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方法抽取我院于2014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18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经术后的病理检查得出有9例患者为低度恶性的肿瘤(Ⅰ级与Ⅱ级的脑胶质瘤),另9例为高度恶性的肿瘤(Ⅲ级与Ⅳ级的脑胶质瘤),分别设为甲、乙两组。取所有患者的脑胶质瘤作为标本,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部位及大小均不影响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比较组间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情况,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对于脑胶质瘤的患者而言,其肿瘤的恶性程度可对整合素αvβ3的表达产生较大影响,这一发现可为脑胶质瘤的靶向治疗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作为长期高血糖诱导的进展性微血管病变,视网膜微血管的缺血、缺氧状态贯穿DR发病、进展的整个过程。整合素αVβ3 (integrin αVβ3,ITGαVβ3)作为重要的细胞黏附分子,在高血糖状态下其自身及其配体表达均上调,并通过促进视网膜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新生血管形成及视网膜纤维膜形成等作用,参与到DR的各个病变阶段。由于ITGαVβ3通过多种机制参与DR,相较于目前广泛应用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通过阻断ITGαVβ3与其配体的结合,能更加明显地改善视网膜微血管通透性、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此外,ITGαVβ3配体所特含的RGD序列在靶向治疗DR方面有巨大潜力。(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51-56)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肺转移重要的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整合素β3(ITGB3)表达与结直肠癌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9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以及相应淋巴结组织中ITGB3的表达。其中37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分析ITGB3表达与患者结直肠癌转移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ITGB3主要在原发性结直肠癌组织、癌旁正常肠黏膜细胞质以及相应淋巴结的间质中表达。ITGB3在不同组织的表达不同,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患者淋巴结ITGB3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淋巴结上皮细胞ITGB3的表达与淋巴结间质组织的表达呈正相关(r=0.395,P=0.005);且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上皮细胞ITGB3表达与淋巴结上皮细胞ITGB3表达呈正相关(r=0.514,P=0.001)。ITGB3在淋巴结表达、上皮细胞表达以及间质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659,P<0.0001;r=0.661,P<0.0001;r=0.354,P=0.013)。结论ITGB3淋巴结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ITGB3可能是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简介:目的观察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大鼠肾小球的表达以及活性维生素D[1,25-(OH2D3]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左肾摘除、阿霉素重复注射诱导FSGS大鼠模型。治疗组皮下埋置渗透性微量泵,给予1,25-(OH):D30.03ng·g^-1·d^-1,连用8周。检测3组大鼠尿蛋白、尿足细胞。血清白蛋白(SA)及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C),测定。肾小球硬化指数(GSI),电镜检测每视野足细胞数、足突平均宽度,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肾小球ILK蛋白的表达,WT-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每个肾小球足细胞数目。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尿蛋白、尿足细胞、Cyst、GSI明显增加,SA、肾小球足细胞数目减少,足突宽度增加,肾小球ILK表达明显降低;②与模型组相比较,治疗组尿蛋白、尿足细胞排泄明显减少,GSI明显降低,肾小球足细胞数目增多,足突宽度减小,肾小球ILK表达明显增加。结论1,25-(OH2)D3可增加照;S大鼠肾小球ILK的表达,减少足细胞脱落,维持肾小球足细胞数量。
简介:摘要整合素是介导细胞-细胞和细胞-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一类黏附分子,它将胞外配体与胞内骨架、信号转导通路相联系,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Risuteganib(商品名:Luminate®)是一种广谱整合素抑制剂,具有抗新生血管、诱导玻璃体后脱离、神经保护等作用,可用于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玻璃体黄斑牵引、萎缩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等多种眼底疾病。Risuteganib已成功达到三项2期临床试验终点,并即将开展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3期临床试验。目前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risuteganib的耐受性良好,没有出现药物相关的毒性反应或反复眼内注射引起的炎症。基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较长的药效持续时间,眼内注射抗整合素药物risuteganib既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独立疗法,也可作为现有抗VEGF药物治疗的补充疗法。
简介:目的观察细胞外基质的受体—整合素α5在胚胎小鼠肾脏发育过程中的时空性表达,探讨其在胚胎肾脏发育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酶组织化学和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不同胚龄小鼠肾组织中整合素α5的表达,细胞图像分析技术检测阳性表达的灰度值,体视学技术检测阳性表达的体密度值。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胚龄12d时整合素α5在输尿管芽(UB)周围的生后肾组织有表达。胚龄14d时整合素α5在生肾区有表达。胚龄16d和18d时整合素α5在发育各个阶段的肾小体、肾小管都有一定程度的表达。图像分析和体视学结果显示:整合素α5的表达随着肾脏发育逐渐增强。结论整合素α5在发育各个时期的肾小体、肾小管都有一定程度的表达,且随着肾脏的发育表达逐渐增多。提示整合素α5对肾小体、肾小管的发育都起一定的诱导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合素β1(INTβ1)在宫颈癌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测定16例正常宫颈、16例宫颈原位癌、46例宫颈浸润癌组织中整合素β1的表达。结果1.宫颈浸润癌INTβ1的阳性表达与原位癌和正常宫颈比较、原位癌和正常宫颈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3,p=0.000;p=0.037)。2.宫颈癌ⅡA期整合素β1的阳性表达与Ⅰ期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1)。组织学分级G3整合素β1的阳性表达与G1比较有明显差异(p=0.025)。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组整合素β1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24)。结论宫颈癌发生发展中,整合素β1表达增强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