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阶梯式治疔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AMVT)中的治疗效果,并分析该方案对患者院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AMVT患者86例进行前瞻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凝、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阶梯式治疗,即将治疗分成3个阶段,首先行血管取栓术,其次为术后抗凝、溶栓治疗,最后行Ⅱ期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采血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叶酸(FA)、血清D-二聚体(D-D)及白细胞计数(WBC),记录两组院内死亡率。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0%(P〈0.05)。两组治疗前的血浆Hcy、F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浆Hcy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浆FA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前的静脉血WBC、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WBC、D-D水平较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患者死亡,对照组死亡率为13.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梯式治疗能提高AMVT的临床疗效,降低院内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 阶梯式治疗 院内死亡
  • 简介: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是一种常见慢性肝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1998年马歇尔正式提出了“肠-肝轴”的概念,肠道内环境与肝脏关系密切,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在NAFLD发病机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肠道菌群与NAFLD发病机制的关系。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肠道菌群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背景:研究表明神经肽S受体1(NPSR1)基因多态与欧洲人群炎症肠病(IBD)的遗传易感性相关,但尚无研究探讨两者在中国人群中的相关。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NPSR1基因多态与IBD的关系。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457例确诊IBD患者[溃疡结肠炎(UC)组355例,克罗恩病(CD)组102例]和500名健康对照者,以PCR和测序技术分析NPSR1基因rs323922(C→G突变)、rs740347(G→C突变)位点多态。结果:UC组与对照组间、CD组与对照组间rs323922、rs740347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与IBD临床表型的相关分析显示:①rs323922位点突变型CG基因型与男性CD(OR:0.441,95%CI:0.230~0.844)和结肠型CD(OR:0.425,95%CI:0.199~0.911)相关,为保护因素。②rs740347位点突变型CC基因型与CD早期发病(〈16岁)相关(OR:15.019,95%CI:2.634~86.470),突变型C等位基因与结肠型CD相关(OR:2.142,95%CI:1.709~4.294),两者均为危险因素。结论:NPSR1基因rs323922、rs740347位点多态与中国汉族人群的IBD遗传易感性无关,但与IBD的某些临床表型有关。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神经肽S受体1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疾病遗传易感性 中国
  • 简介:背景:临床上评估炎症肠病活动的方法有临床活动度、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等,三者常不一致。目的:探讨CRP评估炎症肠病活动的价值。方法:以Logistic回归法分析80例克罗恩病(CD)、70例溃疡结肠炎(UC)患者血清CRP与血沉、临床活动度、内镜表现活动、组织学活动、低白蛋白血症、贫血、白细胞升高的关系;比较临床严重度、病变部位和药物治疗对CRP的影响。结果:CD中CRP与血沉相关;UC中CRP与血沉、外周血白细胞升高相关。CRP在活动CD中显著升高(P〈0.01),重度CD和结肠CD中CRP升高较其他各组明显(P〈0.05);活动UC中CRP亦显著升高(P〈0.01),重度组中CRP升高较其他组明显(P〈0.05)。药物有效控制临床表现时.CRP显著下降(P〈0.01),复发时重新升高(P〉0.05)。结论:CRP升高更适于反映中至重度结肠CD和UC的活动:具有快速反映药物治疗有效的特点。

  • 标签: C反应蛋白质 CROHN病 溃疡性结肠炎
  • 简介:胰头部慢性局限性胰腺是慢性胰腺的一种特殊类型。多呈隐匿发病,因炎症持续存在,可形成胰头部节段肿大,致胆总管、胰管或十二指肠梗阻,治疗时选择术式困难。近几年,我们对48例病人中的26例进行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收到满意的效果。在护理上我们对胰管引流、T型管引流及腹腔各种引流管进行了重点观察和护理,使26例手术病人,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外科治疗 胰头部慢性局限性胰腺炎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胰腺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自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胰腺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研究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营养支持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糖、血淀粉酶及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糖、血淀粉酶及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入院时,两组APAHCEⅡ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APAHCEⅡ评分降低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腹痛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2%,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8.57%(P〈0.05),病死率为4.76%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9.05%(P〈0.05)。结论对重症胰腺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生化指标,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重症胰腺炎 护理干预 效果评估
  • 作者: 米德富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2-07-07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 第3期
  • 机构:四川省宜宾市珙县中医医院,四川 珙县 644500
  • 简介:目的:探究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价值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1月-2021年6月急性胃炎患者100例,为本研究对象,简单随机化法分组,对照组(n=50)患者实施奥美拉唑治疗,试验组(n=50)患者实施阿托品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分析2组急性胃炎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质量、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急性胃炎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精神状态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后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精神状态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急性胃炎患者的腹泻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恶心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胃炎患者接受阿托品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可提高治疗的效果,更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康复的时间,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阿托品;奥美拉唑;急性胃炎;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生长激素治疗早、中期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53例早、中期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z8例)、糖皮质激素治疗组(14例)和糖皮质激素联合生长激素治疗组(11例)。结果53.6%(15/28)常规治疗组患者死亡,而21.4%(3/14)糖皮质激素治疗和18.2%(2/11)糖皮质激素联合生长激素治疗患者死亡(P〈0.05);糖皮质激素联合生长激素治疗组患者感染和肝肾综合征的发生明显减少,血清白蛋白明显升高。结论在基础治疗的支持下,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早、中期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可取得一定的效果,而加用生长激素后可明显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

  • 标签: 肝衰竭 慢加急性 糖皮质激素 生长激素 治疗
  • 简介:目的确定FMMV治疗COPD呼吸衰竭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的预防措施。方法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计数资料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秩和检验)和多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危险因素并拟合预测判断方程。结果pH值≤7.2和严重感染,是导致FMMV治疗COPD呼吸衰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拟合预测判断方程为Logit(P)=2.533-2.503pH值-1.753严重感染。结论FMMV治疗COPD呼吸衰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应尽量避免及时纠正pH值≤7.2和严重感染;可根据拟合方程logit(P)=2.533-2.503pH值-1.753严重感染,进行高危患者的预测判断[logit(P)〉0.5];针对预防用药采用硫糖铝等胃黏膜保护剂,注意避免使用抑酸剂。

  • 标签: FMMV COPD 呼吸衰竭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腹水超滤浓缩回输已是治疗顽固肝硬化腹水的一种成熟技术.但用于治疗顽固胸水的报道较少,且用腹水超滤治疗仪行胸、腹水联合超滤经浓缩静脉回输治疗顽固胸、腹水的报道更少.我们自1996年以来,应用天津净美水处理设备厂生产的腹水超滤治疗仪(Ⅱ型)行胸腹水联合低流量超滤浓缩静脉回输治疗顽固胸腹水,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回治疗 性胸腹 水超滤
  • 简介: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是一种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病理特征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组织学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肝脏病变,从没有任何炎症的单纯脂肪肝至显著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的严重炎症反应.该病患者常有体重过重或肥胖、糖耐量异常或2型糖尿病以及血脂代谢紊乱等易患因素.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临床表现 脂肪变性 炎症反应 B超诊断 CT诊断
  • 简介:非酒精脂肪肝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治疗方法包括基础治疗和非基础治疗。非基础治疗目前尚缺乏特效方法,因而也成为近年来的一个全球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法。本文就非酒精脂肪肝病非基础治疗中的药物和手术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简单介绍。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基础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及循证护理两种护理方法对急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选择164例患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需要急救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在治疗过程中分别采用联合预见性护理和循证护理、单独预见性护理、单独循症护理以及常规护理四种护理方案,定义为联合组、预见组、循证组和常规组,分别有患者48例、40例、41例和35例,本研究采用的观察指标有治疗效果以及出院患者情况等,判断预见性护理及循证护理的价值。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高于预见组的75.00%、循证组的75.61%以及常规组的62.86%;联合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采用循证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可明显降低出血次数和止血时间,并发症较少,与常规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后6个月时联合组生活习惯优良度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和循证护理的单独应用可以明显提升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减少出血次数、降低止血时间方面突出,联合应用两种护理方法则会进一步增加价值。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循证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 急救
  • 简介: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慢性重型肝炎预后指数(PI)和肝移植标准(LTS)模型对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在138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入院24小时内进行MELD、MELD-Na、PI和LTS评分,并随访3个月.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判断四个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在观察期内与肝病有关的死亡患者72例,生存者66例.死亡组LTS、MELD-Na、MELD和PI平均值明显高于生存组(P〈0.01),四个模型的AUC分别为0.860、0.801、0.749、和0.7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个模型预测的正确率分别为82.61%、76.81%、75.36%和73.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4种模型对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乙型肝炎 肝衰竭 预后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抢救护理流程再造在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74例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抢救护理流程,护理组采用抢救护理流程再造,对比两组止血效果,记录两组止血时间、收缩压回升至90mmHg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及住院时间,统计患者呼吸道误吸发生率、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止血成功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止血时间、收缩压回升至90mmHg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呼吸道误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抢救护理流程再造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中,可促进患者抢救效率提升,并减少护患矛盾,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开展运用。

  • 标签: 抢救护理流程再造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 护理满意度
  • 简介:目的建立硫代乙酰胺(TAA)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探讨Norrin/Frizzled-4在肝损伤间质重建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32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8只和TAA诱导组(M组)24只。建立TAA诱导的肝损伤大鼠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D105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原代肝星状细胞和肝组织Norrin/Frizzled-4信号通路中细胞外配体蛋白Norrin和细胞膜特异性受体蛋白Frizzled-4的表达。结果24只TAA诱导组大鼠死亡11只(45.8%);病理学检查显示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建立成功;对照组血清CD105水平为(2.18±0.05)ng/mL,显著低于TAA处理1w组的(2.36±0.07)ng/mL或2w组的(2.42±0.03)ng/mL,差异均有显著(P<0.05);对照组血清VEGF为(61.48±0.39)pg/mL,显著低于模型组的(64.52±0.25)pg/mL,差异均有显著(P<0.01);原代肝星状细胞和正常肝组织不表达Norrin蛋白或Frizzled-4蛋白,或表达量很低,急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Norrin/Frizzled-4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P<0.01)。结论急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Norrin/Frizzled-4蛋白表达上调,可能与急性肝损伤初期维持血管网络形态及肝间质重建有关。

  • 标签: 肝损伤 Norrin/Frizzled-4信号通路 间质重建 硫代乙酰胺 大鼠
  • 简介:酒精肝病是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肝病之一。积极预防、合理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进展。过量酒精摄入是导致人体疾患的主要原因,重症酒精肝病的治疗为该病治疗的重点和热点。Child-Pugh分级、Maddrey判别函数、MELD模型、GAHS评分、年龄-胆红素-INR-肌酐(ABIC)评分及Lille评分可较好地预测预后,评判疗效。肝移植仍为终末期酒精肝病的主要治疗手段。

  • 标签: 酒精性肝病 肝功能评价模型 糖皮质激素 治疗
  • 简介:皮质盲又称肝脑眼综合症,是终末期肝病合并肝脑病的一种特殊表现,临床较少见。我院在近期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病例摘要例1女,32岁。

  • 标签: 肝性脑病 肝性皮质盲 诊断
  • 简介:对无肝脑病临床症候的肝硬化患者进行心理智力测试及诱发电位检查有助于亚临床型肝脑病的诊断,而重症肝病患者常同时存在血浆内毒素水平升高。本研究通过对6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心理智力测试、诱发电位检测及血浆内毒素水平测定,对心理智力测试和诱发电位指标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同时发现血浆内毒素水平升高与心理智力测试和诱发电位异常密切相关,提出血浆内毒素水平升高应警惕亚临床型肝脑病的发生。

  • 标签: 亚临床型肝性脑病 心理智力测试 诱发电位 血浆内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