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人性护理在老年食管癌放疗护理中的运用。方法本文选取60例老年食管癌放疗患者,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人性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的生存质量相关指标大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结果护理组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以及功能领域平均评分分别是(56.29±4.18)分、(57.99±3.92)分、(53.28±3.74)分、(55.63±4.50)分、(54.99±3.69)分以及(55.78±3.88)分,和对照组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大小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食管癌放疗患者采用人性护理干预方式后,能够调节患者的情绪状态,改善生活质量评分大小,进一步发挥放疗治疗效果,提升护理干预疗效。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老年食管癌 放疗护理 运用效果
  • 简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个体治疗原则不仅适于急性期,也包括恢复期及康复阶段,应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为进一步改善脑循环和保护脑组织,应强调个体治疗全程到位。

  • 标签: 脑缺血 药物疗法 循证医学 脑梗死
  • 简介:心肌纤维是指胶原浓度显著升高或胶原容积分数显著高于正常值。其主要的特征为成纤维细胞数目增多和心肌细胞外间质胶原过度沉积。心肌纤维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均存在,与心律失常、心功能障碍及心脏猝死密切相关。预防和逆转心肌纤维已成为众多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目标。

  • 标签: 心肌纤维化 中医 中药
  • 简介:患者男,56岁.临床诊断:冠心病、高血压、双束支阻滞.心电图记录于起搏器植入术后第8d.窦性P波顺序发生,窦性频率68bpm,起搏频率72bpm.肢导、胸导各为6导同步记录,肢导R1及胸导R2-4为窦性,P、R、T电轴分别为:54°、-66°、31°.PR间期0.12~0.16s,QT间期0.40s.肢导R2的形态介于窦性与心室起搏的QRS之间,PR间期0.12s,QRS前有1起搏脉冲信号,为窦-室室性融合波(VF).肢导窦性QRS呈左前分支阻滞(LAH),胸导呈右束支阻滞(RBBB)图形,3个窦性QRS时间分别为0.13、0.12及0.11s,RBBB程度逐渐减轻,说明右束支不应期在逐渐缩短.RV5电压3.7mV.

  • 标签: 心室起搏 波形正常化 心电图 室性融合波
  • 简介:目的评价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双心室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设置正常对照组16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58.00±6.22)岁:CRT治疗组16例,其中男12例,女性4例,年龄(64.77±11.11)岁。所有入选病例均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CRT治疗组于手术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分别各接受一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和左室射血分数,显示左室整体时间-容积曲线和16节段时间-容积曲线,自动测量每个节段达到最小收缩容积的时间Tmsv16-SD、Tmsv12-SD、Tmsv6-SD、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将上述指标分别除以一个心动周期的持续时间,分别为Tmsv16-SD%、Tmsv12-SD%、Tmsv6-SD%、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计算左室整体收缩同步性容积分析指标即时间-位移参数指标,位移平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牛眼图"显示左室各节段达到最小容积的时间先后顺序及达到最小容积的位移变化。采用成组t检验和方差分析,全部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1)16例患者均成功植入CRT或CRTD起搏器;(2)CRT治疗前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DV、ESV、SV、LVEF等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CRT治疗后,上述指标较CRT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3)比较CRT治疗前组与正常对照组,左室时间-容积参数的多个指标明显增加,包括Tmsv16-SD、Tmsv12-SD、Tmsv6-SD、Tmsv16-SD%、Tmsv12-SD%、Tmsv6-SD%、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差异有显著性(P≤0.05)。CRT治疗后,Tmsv16-SD、Tmsv12-SD、Tmsv6-SD等指标与CRT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Tmsv16,12,6-Dif、Tmsv16,12,6-SD%及Tmsv16,12,6-Dif%等指标较CRT治疗前组虽明显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4)CRT治疗前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xcursionAvg、ExcursionSD、ExcursionMax、ExcursionMin�

  • 标签: 正常对照组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治疗后 显著性 慢性心衰 手术治疗
  • 简介:许多冠心病患者因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而得以生存,但因为影响本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与生活方式紧密相关,健康教育可以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从而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1]。集束干预策略是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用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这些循证指南若同时施行较单独执行有着更好的效果。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冠心病 介入治疗 二级预防 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糖基终末产物(AGEs)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EPCs根据不同AGEs-人血白蛋白(HSA)浓度分为对照纽、正常组(终浓度7.5mg/L)、干预1组(终浓度15mg/L)、干预2组(终浓度30mg/L)和干预3组(终浓度60mg/L)。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其对FITC-标记荆豆凝集素1的吸附和Dil-标记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进行细胞功能鉴定;加入AGEs后,分别采用MTT法、Boyden小室测定EPCs的增殖、迁移能力;人纤维连接蛋白检测EPCs的黏附能力;用体外血管生成分析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AGEsHSA作用后的EPCs成血管能力。结果高浓度AGEs可减少EPCs贴壁细胞数量(P〈0.01),减弱EPCs的黏附(P〈0.01)、增殖(P〈0.01)、迁移(P〈0.05)和成血管能力(P〈0.01)。结论AGEs可减少人外周血EPCs的数量并使其功能受损。

  • 标签: 糖基化终产物 高级 内皮细胞 流式细胞术 单核细胞 造血干细胞 细胞粘附分子
  • 简介:目的通过对具有心脏再同步治疗(CRT-P)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适应症的患者进行CRT-P或CRTD植入治疗,从而分析研究CRT-P或CRTD对慢性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或伴致死性心律失常的慢性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09年6月我科收治的慢性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或伴致死性心律失常的病例22例患者,其中缺血性心肌病12例,扩张性心肌病9例,肥厚性心肌病1例,均按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使用最佳药物治疗方案,反复治疗后疗效不佳,符合CRT-P或CRTD植入适应征,植入CRT-P或CRTD。结果所有患者植入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2~41个月。1例患者术后因全身衰竭死亡。其余患者同时按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使用与术前相同的最佳药物治疗心衰,所有患者心功能分级从术前Ⅲ-Ⅳ级改善为术后Ⅰ-Ⅲ级;运动耐量、LVEF(%)较术前明显提高;LVEDD较术前有所减少。结论CRT-P或CRTD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等,可以使患者长期获益。CRTD可以通过预防心衰患者恶性心律失常,从而减少死亡率。

  • 标签: 充血性心力衰竭 致死性心律失常 治疗指南 患者 同步化 植入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针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观察给予围术期整体护理干预后获得的效果表现。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30例。通过抽签法完成患儿的随机分组。B2组(对照组65例):常规护理;B1组(观察组65例):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完成手术后在出现肺部并发症概率以及死亡率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所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完成临床护理后,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B1组明显低于B2组患儿(P〈0.05);在疾病死亡率方面,B1组明显低于B2组患儿(P〈0.05)。结论于围术期选择整体护理的方法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干预,针对患儿有效实施肺部管理,可以成功降低肺部并发症的概率,最终显著将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

  • 标签: 婴幼儿 先天性心脏病 整体化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住院治疗的61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66.5±6.8)岁.根据患者入院时血浆Hcy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27例及非H型高血压组34例.比较H型高血压组与非H型高血压组的血压变异性指标(24h、日间及夜间血压变异系数)及左室重构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室射血分数).结果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性别比例、体质指数、吸烟史、糖尿病、高脂血症比例无差异(P〉0.05).H型高血压组24h、日间及夜间血压变异系数明显比非H型高血压组升高(P〈0.05).H型高血压组中,血浆Hcy水平与24h收缩压变异系数呈明显正相关(r=0.373,P〈0.05),且左室肥厚例数明显比非H型高血压增加(25.93%vs.8.82%,P〈0.05).H型高血压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室质量指数均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P〈0.05).H型高血压组中,血浆Hcy与左室质量指数(r=0.325,P〈0.05)、左室后壁厚度(r=0.284,P〈0.05)呈正相关.结论高Hcy血症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增大、左室重构呈正相关.

  • 标签: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血压变异性 左室重构
  • 简介:"专病一体"是一种疾病一体优质护理的简称。精细地规范某一种疾病的入院、病情观察、自理能力评估、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疼痛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康复训练及指导、出院指导与出院随访等全程护理服务的具体内容与质量标准,把优质护理服务落到实处,使每种疾病的特色护理常规系统、标准。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是诊断脑血管狭窄,血管畸形,动脉瘤等颈内外血管疾病的金标准[1],但是此项检查为有创性,多数患者会存在抑郁、焦虑情绪,

  • 标签: 专病一体化护理 护理路径 全脑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分析心肌致密不全(noncompactionofventricularmyocardium,NVM)儿童T波峰末间期(Tp-Te)、校正的Tp-Te间期(Tp-Tec)、Tp-Te与QT间期的比值(Tp-Te/QT)等心肌复极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4例住院NVM患儿作为NVM组,随机选取健康儿童3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12导联体表心电图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c)、Tp-Te、Tp-Tec及Tp-Te/QT等指标。结果34例NVM患儿中5例(14.7%)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4例,室性心动过速1例)。NVM组心率较对照组明显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8.8±21.8)次/minvs.(113.1±17.5)次/min,P〈0.05]。两组QTc、Tp-T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04.8±30.9)msvs.(402.6±21.4)ms,(76.1±17.3)msvs.(72.1±13.9)ms,P均〉0.05]。NVM组与对照组比较,Tp-Tec明显延长,Tp-Te/QT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12.7±26.8)msvs.(98.6±16.6)ms,(0.27±0.06)vs.(0.23±0.04),P均〈0.05]。结论儿童NVM存在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异常,易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由于心率等因素的影响,Tp-Tec、Tp-Te/QT对儿童NVM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高于Tp-Te。

  • 标签: 心肌致密化不全 T波峰末间期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后患者血浆中B型脑钠肽(B—typenatriureticpeptide,BNP)以及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carboxy-terminalpropeptideofpro—collagentypeⅠ,PⅠCP)、Ⅲ型前胶原(precollagenⅢtype,PCⅢ)浓度的影响。方法96例AMI患者按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科保守治疗(常规治疗组,n=50例)和在此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卡维地洛组,n=46例)。另外,选择健康体检者25名设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在患者AMI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及3个月,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浆BNP的浓度,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血清PICP和PCⅢ的浓度。结果患者AMI后1个月、3个月的血清PIcP的浓度和AMI后各个时段的血清PCⅢ及血浆BNP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维地洛组治疗1个月、3个月后患者血清PICP浓度[(48.66±6.17)μg·L^-1us.(60.08±8.61)μg·L^-1,P〈0.05;(31.18±4.74)μg·L^-1。is.(45.62±6.47)μg·L^-1,P〈0.05]、PCⅢ的浓度[(24.12±3.67)μg·L^-1。vs.(28.45±3.61)μg·L^-1,P〈0.05;(13.28±3.57)μg·L^-1ys.(17.32±4.41)μg·L^-1,P〈0.05和血浆BNP浓度【(234.56±31.14)ng·LUS.(387.33±49.03)ng·L^-1,P〈0.05;(143.47±15.36)ng·L^-1vs.(224.64±19.47)ng·L^-1,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患者心脏胶原代谢活跃,与AMI后心功能不全关系密切。卡维地洛能降低AMI陈旧期患者血清PICP和PCⅢ浓度,改善心功能。

  • 标签: 心肌梗死 脑钠肽 卡维地洛 胶原 心肌纤维化
  • 简介:目的探讨个体护理应用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15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个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结果。结果观察组血压、并发症发生率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护理方法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人性化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本文报道了高血压病患者一过性U波倒置正常的4个病例,其中一例与间歇性左束支阻滞有关;其他3例都与室性早搏有关,分别出现于插入性室性早搏之后、室性早搏的长代偿间期之后,还有一例就是室性早搏的U波。高血压病患者出现一过性U波倒置正常,认为可能与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有关,但其确切的机制及临床意义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 标签: 高血压病 心电图 U波倒置 室性早搏 间歇性左束支阻滞
  • 简介:目的探讨信息流程管理系统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救治中的构建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11月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卒中绿色通道救治,并且纳入信息流程管理系统的597例疑似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AIS救治流程中各环节运行现状以及运行效率。对卒中护士和接诊医师制定绩效考核指标,计算卒中护士判定卒中的准确率及漏诊率;以医师到达预检台-建立静脉通道时间和签署知情同意书-静脉团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时间评价卒中护士救治操作能力,达标时间〈10rain;以呼叫接诊医师-医师到达预检台和建立静脉通道-转运至CT室时间评价接诊医师应急处理能力,达标时间〈5min,计算达标率。结果597例预检判定为疑似卒中患者中,医师判定为卒中549例,建立静脉通道430例,转运至CT室443例,完成头部cT平扫441例,静脉溶栓52例。流程中患者到院-医师到达预检台、医师到达预检台-建立静脉通道、建立静脉通道-转运至cT室、转运至cT室.完成cT平扫、完成cT平扫-团注rt—PA时间、患者到院-完成cT平扫及患者到院-团注rt—PA的中位数时间分别为3(1,5)、8(3,16)、3(2,5)、3(2,9)、9(3,22)、20(10,30)、27(19,55)min。卒中护士判定卒中的准确率、漏诊率分别为92.0%(549/597)、8.4%(50/597);医师到达预检台.建立静脉通道、签署知情同意书-团注rt—PA时间达标率分别为82.1%(353/430)、80.8%(42/52)。呼叫接诊医师-医师到达预检台、建立静脉通道.转运至CT室时间达标率分别为94.5%(564/597)、91.4%(405/443)。结论以“时间管理”为核心的流程管理系统可以帮助分析AIS救治流程中各种环节和各种人员的效率,不断优化流程。

  • 标签: 卒中 信息化 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体延续护理在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急诊收治的216例高血压病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8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采用个体延续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血压监测、健康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个体延续护理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可改善患者血压,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掌握高血压相关健康教育知识,促进了高血压的防治,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延续护理 急诊高血压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特发性肺间质纤维(IPF)与继发于结缔组织病的肺间质病(SPF)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预后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50例IPF和50例SPF病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结果结缔组织病的肺间质病患者病程明显短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为咳嗽、气短,并且IPF比SPF症状和体征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性肌炎较早出现SPF,SPF常见发病原因为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硬化症;SPF多为胸膜受累,IPF多为网状阴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肺间质疾病时,应该重视影像学和肺功能检查,以免耽误病情。对于胸膜受累者,应该首先考虑SPF。

  • 标签: 肺间质病 结缔组织 纤维化
  • 简介:目的:探讨螺内酯对老年人轻度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轻度心力衰竭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为Ⅰ~Ⅱ级)67例为观察组,再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3例)和螺内酯组(34例);另健康对照组20例,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半端肽(PⅢNP)和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并应用心脏彩超测定心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血清PⅢNP和血浆BN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螺内酯组血PⅢNP和BNP均明显下降(P〈0.01);且较常规治疗组亦明显下降(P〈0.05,〈0.01)。结论:在老年人轻度心力衰竭患者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可以起到抗心肌纤维、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 标签: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螺内酯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症
  • 简介: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蛋白-1(MCP-1)在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归巢到急性梗死心肌中的作用.方法129只大鼠随机分为检测组(65只)和处理组(64只),检测组分为心肌梗死组(35只)和非心肌梗死组(30只),处理组则分为Ⅰ组、Ⅱ组、Ⅲ组、Ⅳ组4个亚组(各16只).检测组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Cp-1在2个亚组大鼠心肌中表达的差异.处理组大鼠心肌梗死4天后予以MCP-1、抗MCP-1抗体干预,同时经尾静脉注射BrdU标记的MSCs,7天后检测心肌梗死区MSCs归巢量,28天后检测大鼠心功能状况、心肌梗死区及其周围的血管密度.结果MCP-1于心肌梗死后第1天即升高,第7天到达峰值,28天时恢复至正常水平.心肌梗死组MSCs归巢量大于非心肌梗死纽(P=0.000).Ⅰ组大鼠心肌梗死区MSCs归巢量、心功能水平及血管密度大于Ⅲ组及Ⅱ组(P<0.01).结论大鼠心肌梗死后早期梗死区MCP-1表达水平升高;MCP-1能够促进MSCs归巢并改善心功能.

  • 标签: 心肌梗塞 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1 间质干细胞 干预性研究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