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后盆底肌康复护理对改善产妇治疗依从性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在本院进行分娩的孕产妇200例,收治时间:2022年1月~2024年1月,将200例产妇以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100例。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者采取产后盆底肌康复护理。对比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盆底肌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依从性评分。结果:护理前,2组产妇盆底肌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依从性评分各项分值对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的各项功能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提升产妇的治疗依从性中具有较高的作用价值,有助于改善产妇病情,提升产妇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案例教学法用于ICU护理带教中的效果,并探究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即2022.12-2023.12,样本来源为ICU实习护生,总计52名,鉴于实习时间、教学方式分配为2组,即:参照组(2022.12-2023.6,常规教学)、实验组(2023.7-2023.12,案例教学法),每组计有26例,就相关指标分析。结果:带教质量组间差别大,且实验组理论知识成绩、实操技能成绩、护患沟通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测定值均偏高参照组P<0.05。满意度组间有差别,且实验组总满意率96.15%偏高参照组76.92%P<0.05。结论:案例教学法用于ICU护理带教效果确切,可促进护生的实践能力、护患沟通能力提升,可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监测管理对于控制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作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我们主要是利用数字随机法,随机从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质量监测管理前一年和实施该管理措施后一年接收的器械中各选择1400件,将其分别纳入常规管理组和质量监测管理组,在上述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中应用不同的管理,最后对两组不同管理措施下器械的医疗物品的清洗、消毒及包装合格情况。结果:两组医疗物品在供应科实施质量监测管理后的95.71%的清洗合格率、94.79%的消毒合格率及96.57%的包装合格率均明显优于精细化管理之前。结论:质量监测管理对于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有着明显的效果,可以显著提高医疗物品的清洗合格率、消毒合格率及包装合格率,有利于减少院感的发生情况,对于维持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临床医疗安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脓毒症休克患者实施PiCCO监测,分析中心静脉压(CVP)与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的相关性,探讨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作用。方法: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监测CVP、GEDI和EVLWI等指标变化。结果:GEDI与EVLWI有显著相关性(r=0.355 , P=0.01 ) ,CVP与GEDI及EVLWI相关性差(r分别为0.113、-0.08,P分别为0.114,0.268)。结论:在CVP的基础上结合GEDI和EVLWI,动态监测脓毒症休克患者的前负荷和肺水肿的情况,可以更好地进行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复苏的液体管理。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强化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9月进行治疗的哮喘患儿 90例作为观察对象组员,利用随机分配法为患儿实施小组分配,共分两个小组,将两小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 45例)、对照组( 45例),利用强化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为观察组实施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利用患儿家属疾病知识掌握度、哮喘每月发作次数判断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疾病知识掌握度优于对照组,哮喘每月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统计学数据有意义( P<0.05)。结论:在小儿哮喘护理中实施强化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儿哮喘发作次数,改善患儿家属对于疾病的认知,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液科护士在急救环境中的应急处置与团队协作。研究以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通过实地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血液科护士在急救情境下的表现以及与医疗团队的协作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血液科护士在急救环境中展现出高度的应急反应能力,能够迅速评估患者状况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团队协作方面,血液科护士积极参与多学科团队,与医生、急救人员等密切协作,有效地交流信息、分担任务,共同致力于患者的紧急救治。然而,研究也揭示了一些困难,如跨学科沟通不畅、角色界定模糊等问题,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应急处置和团队协作的效果。综上所述,血液科护士在急救环境中的应急处置与团队协作至关重要,有必要加强培训、强化团队沟通,以提高应急响应的效能。
简介:摘要:分析在急性胃炎患者护理中采用生理-心理-环境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随机在2022年9月-2023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胃炎患者中抽选10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应用常规护理的54例患者为参照组,应用生理-心理-环境护理路径的54例为试验组,从组间临床症状总积分改善情况、整体舒适度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护理前临床症状总积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3天和7天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整体舒适度各项指标在护理前两组均没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试验组更优(P<0.05)。讨论:在急性胃炎患者护理中采用生理-心理-环境护理路径,能够改善症状,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为全面评价高脂血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营养干预对临床指标改善的作用。方法:研讨目标将42例随机分组的高脂血合并骨质疏松病人纳入实验。研讨组【营养干预,21例】,空白组【普通治疗,21例】,记录分析营养水平(Alb、TP、Hb)、血脂指标(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运动功能;结果:21例研讨组病人治疗后营养水平、上下肢运动功能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21例空白组病人,且三酰甘油、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21例空白组病人P<0.05。结论:高血脂合并骨质疏松治疗过程中应用营养干预对改善病人运动功能与营养状态,降低血脂,提高骨密度与临床疗效有积极影响,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简介:摘要:目的 为全面评价高脂血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营养干预对临床指标改善的作用。方法:研讨目标将42例随机分组的高脂血合并骨质疏松病人纳入实验。研讨组【营养干预,21例】,空白组【普通治疗,21例】,记录分析营养水平(Alb、TP、Hb)、血脂指标(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运动功能;结果:21例研讨组病人治疗后营养水平、上下肢运动功能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21例空白组病人,且三酰甘油、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21例空白组病人P<0.05。结论:高血脂合并骨质疏松治疗过程中应用营养干预对改善病人运动功能与营养状态,降低血脂,提高骨密度与临床疗效有积极影响,临床应用价值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