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中不同体位摆放配合肛肠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肛肠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照组(俯卧位)和研究组(侧卧位)各 40 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呼吸、血氧饱和、动脉压及心率等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卧位在肛肠手术中优于俯卧位,能更有效地稳定患者生命体征,促进术后恢复,改善病情转归,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中华护理学会英文期刊InternationalJournalofNursingSciences于2014年创刊。为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及影响力,现公开征集审稿专家。凡具有副高职称或中级职称(博士研究生学历)以上资格的临床护理、护理教育工作者均可自荐报名。审稿专家要求英文读写熟练,熟悉本专业发展情况,了解科研设计原则,具备计算机和网络使用能力,具有审阅英文稿件能力(参照国际惯例,审稿专家均为自愿、义务审稿)。本刊将试用1~2次。根据审稿质量和时效最终确定能否作为审稿人,并于每年最后1期将审稿人名单刊登在杂志上。凡为本刊积极审稿且质量优异的专家,在编委会换届中将优先考虑获得下届编委资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结合互联网+延续护理对小儿川崎病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72例川崎病患儿,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35),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出院宣教及指导,观察组同时行医护一体化结合结合互联网+延续护理。干预3个月后,比较出院时和出院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和川崎病疾病相关知识问卷得分差异。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SF⁃36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川崎病疾病相关知识问卷康复护理知识、疾病预防知识和用药注意事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结合互联网+延续护理可以提高川崎病患儿的生活质量,提高照护者的疾病知识水平促进患儿康复
简介:目的了解广州市大学本科学生急救知识认知现状与需求情况,探讨提高其急救意识与普及急救知识的可行性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以问卷对广州市5所高校大学本科生共476人进行凋查,调查的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急救电话号码知晓率,遇到急救情况时的反应,急救相关知识,对急救知识的需求。结果5所大学476名学生“120”急救电话号码知晓率为94.1%;遇到需急救的情况时,知道呼叫救护车的有86.1%;急救知识得分为(4.16±1.49)分,医学类学生最高,非医学类学生中,农学类学生得分最高。急救知识主要通过自学获得,84.9%的学生有学习急救知识的需求,43.7%的学生认为急救知识的开始普及阶段最好在初中,94.7%的学生认为应该在大学生中普及急救知识,最好是采取理论结合实际的形式以选修课方式开展这类课程。结论广州市大学生急救意识较强,但急救知识总体水平有待提高,有关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大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和培训力度。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应用不同体位摆放配合肛肠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我院肛肠手术患者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后不同体位调节方法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妊娠行剖宫产产妇15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50例。A组麻醉后保持左侧卧位5min后平卧并右侧臀下垫高15°;B组麻醉后立即取平卧位并右侧臀下垫高15°;C组麻醉后立即取水平仰卧位。观察三组麻醉后不同体位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C组血压下降最严重,在麻醉后2、5、10min血压下降幅度与A、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和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CSEA麻醉后低血压主要是由于血流动力学调节不能及时代偿,麻醉后血管扩张和下半身血液回流障碍所致。麻醉后保持数分钟侧卧位可以有效防止严重低血压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体位护理频次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受试者均匀划分为三组,每组包含25名参与者,分别标记为A、B和C组。所有组别在手术后都使用气垫床,并实施体位变换和背部拍打的护理措施,但更换频率设定为2小时、4小时和6小时不等。对各组的护理成效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A、B、C三组的压疮风险评估等级无显著性差别,统计上无意义(P>0.05)。一个月后,A、B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相似,而C组的肺部感染率显著高于前两者;此外,A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显著优于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急剧加速,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面临骨折手术后的住院康复挑战。在骨科中,实施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个性化顺应性体位护理的需求日益凸显,这不仅加重了护理团队的负担,还可能导致患者遭受诸如术后疼痛、活动受限、压疮、坠床事故、深静脉血栓以及神经损伤等一系列并发症的风险。每4小时进行一次体位护理的频率在确保患者得到充足休息和良好睡眠的同时,未增加压疮和肺部感染的风险,而且明显减轻了护士的工作负担。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 预防高危患者跌倒中共同参与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 80 例 老年高危跌倒患者 实施此次研究,时间为 2018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 分为观察组( 40 例)和对照组( 40 例)。观察组使用 共同参与护理模式,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跌倒率为 2.50% ,跌倒损伤发生率为 0.0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7.50% 、 2.50% ( P﹤0.05 )。 结论: 在 老年 高危患者跌倒中实施 共同参与护理模式,可降低患者跌倒后损伤率及跌倒率, 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