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诊断。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治疗子宫内膜癌患者135例,其中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内膜癌患者27例,为实验组,其与108例患者为单纯子宫内膜癌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及3年无病存活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肌层深度浸润相较于对照组较浅,组织分化程度好;实验组各项免疫组化项目检验指标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且3年无病存活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内膜癌可能诊断为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具有较好的组织分化性,相较于单纯子宫内膜癌患者高危因素较少,3年无病存活率较高,预后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胃镜下的表现,及其病理的诊断结果。方法从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抽取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回顾性分析,对病变处进行活检病理检查,将其内镜下的表现进行分析对比,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明确慢性萎缩性胃炎在内镜下的表现,将其与比病理检查之间存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的表现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后,胃镜下出现粘膜皱襞变平或是消失,其粘膜表现为红白相间,主要以白为主,并且其血管透见的有11例患者,而胃镜下表现为粘膜颗粒状或是结节状的患者共有20例,胃镜下两种表现情况兼具的患者共有29人,其中,在胃镜表现和病理结果进行比较时,均显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径诊断和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两者的符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还需要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和内径诊断结果、病理诊断相结合,为医生的诊断奠定辅助基础,从而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确诊率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5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入组对象临床资料,对比内镜检查结果和病理诊断符合率。结果内镜下B型(黏膜变薄,黏膜颜色主要为白色,或者红白相间)、C型(黏膜呈结节或颗粒增生样,可见明显粗糙不平、隆起糜烂以及扁平隆起状)表现经病理诊断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符合率分别为91.7%(22/24)、95.0%(19/20),明显高于内镜下A型37.5%(3/8)的诊断符合率(χ2=10.301、11.221,P=0.005、0.003)。结论内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表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存在明显差异性,临床在诊断过程中应充分结合二者,确保诊断正确性。
简介:摘要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是目前临床上用于乳腺癌靶向治疗最重要的基因,研究它的表达特性在乳腺外科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Her-2基因的表达不仅用于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以及指导手术前后的靶向治疗,而且可以评估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热点在于Her-2基因的表达与乳腺癌病理相关临床因素关系的探讨,它们之间关系的探讨一方面对协助判断乳腺癌患者的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有极大的帮助,而且通过了解一个乳腺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可反过来评估它的Her-2基因状态,不失为Her-2基因状态评估提供另一条重要的方法,本文中作者就Her-2基因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相关因素的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成年人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总共选取90例成年人肾小球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实行常规病理检查。判断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以及流行病学特点。结果成年人肾小球疾病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类型中微小病变肾病、IgA肾病、膜性肾病、增殖硬化性肾炎和硬化型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占比较高。90例患者当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有67例,占比74.44%。其中男性患者20例,其余为女性,女性患者数量相对于男性患者有明显优势,数量差异显著,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23例,其中男性患者12例,男女数量比例无明显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最为普遍的肾小球疾病,同时女性患者较多。MCD与IgAN属于最常见成年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LN与HSPN属于常见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简介:目的:分析乳腺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0例,根据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各25例,两组均实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经检测,阳性组C-erbB-2的阳性率,阴性率等与阳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性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与阳性组相比显著较高,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临床价值非常显著,即可为患者临床诊治提供一定依据,值得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对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于2015年7月~2016年6月,选取该阶段内我院收治的600例经临床诊断为子宫异常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6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并对其进行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对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其中,有159例患者经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器质性病变,诊断符合率达到100.00%;239例患者经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诊断符合率为86.91%;145例患者经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为与正常月经周期内膜相似,诊断符合率为87.35%。结论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对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尤其是对由子宫内膜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可进行十分准确的区分和鉴别,但对于由激素分泌失调引起的功能性出血子宫、正常月经周期内膜相似出血则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进行综合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年龄段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8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年龄段将患者分为中青年组与老年组。运用回顾分析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以及病理分级进行整理与分析,并对纳入患者3年存活率进行随访统计。结果老年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不规则出血,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癌,主要病理分级为I级;中青年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接触性出血,主要病理类型为腺癌,主要病理分级为III级。其中,老年组患者的3年存活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分级均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同时老年患者的3年存活率相对高于中青年患者,预后效果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肿瘤标志物联合病理学检查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收治区间为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的38例胃癌患者、38例良性胃病患者以及38例健康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将胃癌患者定为胃癌组,38例良性胃病患者定为良性胃病组,将正常人定为健康对照组,通过采用肿瘤标志物联合病理学检查,分析三组之间的检查差异。结果通过采用肿瘤标志物检查发现,胃癌组患者CA19-9、CEA、CA72-4明显属于阳性,而良性胃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患者则正常,同时通过结果中的表二我们也能够了解到三项指标联合检查的准确率高达90.8%,特异性为81.6%,灵敏度为87.7%。结论与其他胃癌诊断方法相比,使用肿瘤标志物联合病理学检查具有较高的精准度与敏感度,能够及时发现患者胃癌情况,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17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确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胃镜检查、病理诊断及联合检查表现,计算三种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方式的临床符合率。结果胃镜+病理诊断萎缩性胃炎符合率(92.00%)明显高于单一胃镜(42.00%)、单一病理(79.00%),且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检出率同样明显高于单一胃镜、单一病理检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单一胃镜或单一病理检查虽可获得一定符合率,但仍存在较大进展空间,通过两种方式联合诊断,有助于增加疾病诊断准确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技术对乳腺肿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6/2008-02应用Mammotome微创旋切技术术后乳腺肿瘤临床病理资料58例。结果:58例乳腺病灶均被Mammotome微创旋切,均无1例失败,术后均明确诊断,恢复良好。结论: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操作简易安全,创伤小,同时可指导新辅助化疗或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但组织破碎,取材局限,存在误诊、漏诊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