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儿童护理工作中风险因素的调查与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对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76例发生护理风险的儿童进行统计,了解其护理风险的产生情况及产生的原因,并依据统计分析的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在儿科的临床中,感染、坠床、不合理用药、利器割伤、跌倒等都是最容易发生的,它们的组成比例为23.68%,22.37%,22.37%,14.47%,14.47%,,另外还有2个人发生了意外死亡;规章制度不完善,护士责任心差,护士与家长沟通不足,护士责任不明,护士操作技能不达标,这些因素都是导致护士风险的主要因素,它们的组成比例分别为21.05%,21.05%,19.74%,18.42%,15.79%。结论:在儿童护理风险中,容易发生感染、坠床、不合理用药、利器割伤等副作用,严重时还会发生意外死亡,规章制度不健全,护士责任心不强等都是导致患儿死亡的主要因素,要做好预防和干预工作,尽量降低副作用,以达到提高医院形象、减少儿科风险的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急诊护理中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危机管理策略,以减少医疗错误,提高患者安全,并优化急诊室的运作效率。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急诊室患者身份识别、仪器设备、急救药品、仪器设备、护理文书80例,等量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防范与危机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比较2组风险管理前后部分护理指标合格率、风险管理前后患者、医生满意度评分。结果:急诊科室在全面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指标合格率明显提升(P<0.05);全面实施风险管理后,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均得到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失误和投诉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护理治疗效果也更为显著。这些改进不仅增强了医疗服务质量,还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为医疗机构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P<0.05)。结论:急诊护理风险防范与危机管理对于提升急诊室的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具有显著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得出诱发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并以此为基准,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某院心血管内科 2019 年 1月~ 2019 年 3月收治的 150例患者资料为样本,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分组,每组 75例,分为两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的实际情况进行风险分析。结果:通过分组分析讨论,对诱发风险因素的原因进行探究,最终制定科学合理的防范措施,以期降低风险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治愈率。结论 :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临床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护理安全隐患问题,确保患者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危重患者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总结强化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1月~12月,医院收治患者415例次,主要通过晨会、定期质量报告大会进行质量分析、制定改进对策,重点放在意外拔管、机械通气相关肺炎等并发症的预防方面。2017年1月~12月,收治患者424例次,强化风险管理,主要针对脱机困难、谵妄、ICU获得性衰弱、睡眠障碍等问题。结果2017年脱机困难、谵妄、ICU获得性衰弱、睡眠障碍、不良事件合计发生率低于2016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患者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较多,需要将重点放在那些容易护士的护理风险上,加强护理质量管理特别是护士培训、循证护理。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风险防范式护理配合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对比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的13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组使用了风险防范式护理配合风险警示标识进行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另一组没有使用此种管理方式。通过对两组的护理操作、医疗事故发生率以及患者安全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评估风险防范式护理配合风险警示标识的效果。结果:使用风险防范式护理配合风险警示标识的患儿组,在护理操作规范性上表现更好,医疗事故发生率较低,患者安全满意度较高,相较于未使用此种管理方式的患儿组差异显著。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配合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具有积极的效果。通过引入此种管理方式,可以提升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并增加患者的安全满意度。建议在儿科护理实践中广泛应用该管理模式以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眼科护理中风险因素的分析,研究提高眼科护理质量的针对性方略。方法对近年来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眼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结果针对安全隐患,通过实施有效方略,眼科护理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结论眼科护理要持续开展安全隐患分析和消除工作,以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率。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方法 抽选 200例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儿科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各 100例的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护理中差错事件的发生情况、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就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对比来看,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护理质量以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对比来看,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呈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儿科护理干预中明确护理风险因素,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护理方案对于护理质量的提升,以及患儿治疗中安全性的保证均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研究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及其防范手段,为进一步提高儿科护理工作质量奠定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儿科临床护理工作情况,选取500例患儿为观察对象,梳理其中出现的36例投诉情况,总结我院儿科护理风险中存在的风险现象;之后落实严格的儿科护理风险防范对策,将其应用到2015年1月-6月的儿科护理工作中,同样选取500例患儿对观察对象,评价防范对策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实施风险防范对策前,我院儿科护理工作的投诉率达到了5.2%(26/500),而在实施风险防范对策之后,儿科护理工作的投诉率为0.4%(2/500),组间数据相比,P<0.05。结论实施儿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对策,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提高了患儿家属对医院护理工作的认可度,达到了构建良好护患关系的目的,因此应该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科护理中所存在的风险以及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生产和检查的孕产妇200例,把其分为2组,在对对照组产妇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在对研究组产妇进行护理的过程除了常规护理措施的采取外还要加以风险防范以及管理措施的采取,对两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对护理过程中出现风险事件的几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产妇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对照组患者出现风险事件的几率也比研究组高的多。结论在产科护理过程中,风险防范以及管理对策的采取能够降低产科护理风险事件出现的几率,这对于产妇恢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