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 ] 目的:研究分析纤维桩利用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保存修复残根残冠的临床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112例患者的 168颗患牙,经完善根管治疗且牙周组织健康、牙根有足够长度的牙体缺损患牙。其中穿髓型楔状缺损的牙齿缺损 10颗,邻面缺损 7颗,因特殊原因不做冠 7颗,残根残冠修复形成桩核冠 144颗。结果:经过 2年的临床观察, 168颗牙齿中 161颗完好, 7例失败,其中 1例舌侧充填体折断松动, 2例牙体组织折断,充填体和纤维桩完好, 3例牙颈部折断, 1例纤维状脱落,牙根完好。成功率为 95.8%。其中桩核冠修复成功率为 97.1%,牙体修复成功率为 88.8%。结论:纤维桩通过树脂黏接剂与根管牙本质形成较高的黏接强度,使牙根与修复体之间连接成为一个坚固的整体,从而延长修复体和牙体组织的使用寿命,使修复后的患牙可以承载各种口腔功能性应力。 [关键词 ] 纤维桩;牙体缺损;桩核冠;黏接;固位
简介:【摘要】 目的:深入分析在口腔修复过程中使用纤维桩联合全瓷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9年3月~2020年1月期间来本院口腔科进行口腔修复治疗的9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数字单双号法将其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两个小组,对照组共计48例,观察组共计4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金属柱和金属烤瓷冠修复,观察组患者则使用纤维桩加全瓷冠的方式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所取得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行口腔修复治疗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治疗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极其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来口腔科进行口腔修复治疗的患者,使用纤维桩加全瓷冠的方式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以及总体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荐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预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从2020年5月-2022年2月在我院行口腔修复治疗的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可塑纤维桩,二组采用预成纤维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表1数据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很大不同,能够明显看出一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表2数据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咬合力、咀嚼效率、口腔修复时间、治疗满意度评分有很大不同,能够明显看出一组患者咬合力更强,咀嚼效率与治疗满意度评分更高,口腔修复时间更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更理想,不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而且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为可行的口腔修复方式,值得广泛利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成纤维桩治疗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我院所收治的口腔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随机地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为30例。其中参照组患者实施可塑纤维桩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预成纤维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施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相关指标优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0.00%)与参照组(33.33%)相比较低,组间差异性确切(P<0.05)。结论:针对口腔修复患者,预成纤维桩能够保证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应用效果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成纤维桩治疗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我院所收治的口腔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随机地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为30例。其中参照组患者实施可塑纤维桩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预成纤维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施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相关指标优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0.00%)与参照组(33.33%)相比较低,组间差异性确切(P<0.05)。结论:针对口腔修复患者,预成纤维桩能够保证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应用效果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对泪小管断裂中改良双路硅胶支撑管置管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观察。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泪小管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各组4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通过不同治疗干预手段的应用,均呈现出不同的治疗效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0%、观察组为9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电图定位在B超引导下乳腺癌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8例,采用双盲法分为A组和B组,各44例。A组采用心电图定位技术辅以B超引导PICC置管,B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进行PICC置管。观察置管效果,包括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置管成功率。结果A组并发症发生率4.55%,低于B组的43.09,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置管成功率43.09,高于B组的72.73%,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定位在B超引导下乳腺癌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少并发症对置管质量造成的影响,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心电图定位在 B 超引导下乳腺癌 PICC 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2 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 88 例,采用双盲法分为 A 组和 B 组,各 44 例。 A 组采用心电图定位技术辅以 B 超引导 PICC 置管, B 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进行 PICC 置管。观察置管效果,包括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置管成功率。 结果: A 组并发症发生率 4.55% ,低于 B 组的 43.09 ,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A 组置管成功率 43.09 ,高于 B 组的 72.73% ,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心电图定位在 B 超引导下乳腺癌 PICC 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少并发症对置管质量造成的影响,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颈深屈肌稳定性训练治疗颈椎反弓的疗效。方法:使用Borden氏测量法将60例诊断为颈椎反弓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干预措施颈深屈肌训练联合颈椎牵引和麦特兰德松动术; 对照组为颈椎牵引联合麦特兰德松动术。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生理曲度用Borden氏测量法进行评定,并将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颈椎生理曲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结论: 颈深屈肌稳定性训练对治疗颈椎反弓有疗效,能改善颈椎反弓,增加颈椎生理曲度,颈深屈肌训练联合颈椎牵引和麦特兰德松动术组优于颈椎牵引和麦特兰德松动术组。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中一次性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术中行一次性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的55例胃癌患者(治疗组)与未行此方法治疗的101例患者(对照组)的腹腔游离癌细胞检出率及预后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的温热灌注液游离癌细胞检出率为7.3%,对照组冲洗液的癌细胞检出率为30.7%(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两年内腹腔复发率分别为14.5%和38.6%(P<0.01).治疗组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0.0%和61.8%,对照组则为96.0%、52.5%和35.6%,两组2、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一次性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简便、高效、安全,具有杀灭腹腔游离癌细胞的作用,可降低患者术后腹腔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
简介:摘要:目的 在声带息肉患者群体中应用鼻内镜联合支撑喉镜手术治疗方法,分析该种方法所具备的临床效果和优势性。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60例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我院确诊为声带息肉,所有患者的治疗时间均在2019年3月到2022年4月之间,根据患者所接受的手术方式的不同进行组别划分,得到了人数各为30例的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前者采用的是单纯支撑喉镜下手术,联合治疗组患者接受的是鼻内镜联合支撑喉镜手术治疗。在患者手术后的12个月内进行随访,统计两组病人的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60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全部成功,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要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要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声带息肉患者来说,鼻内镜联合支撑喉镜手术相比于单纯支撑喉镜手术具有更高的治愈率,同时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升声带息肉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心静脉置管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以此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将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列为观察组,没有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列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结果观察组有患者8例,对照组有患者17例。中心静脉置管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32.0%。影响中心静脉置管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有年龄、置管位置、肿瘤类型和活动程度等。结论中心静脉置管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有年龄、置管的具体位置、肿瘤类型和患者的活动程度等。院方应根据这些因素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以改善临床中心静脉置管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就血管通路护理小组应用于深静脉置管并行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实际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方法:研究中,将80名深静脉置管并行血液透析患者当作研究对象。首先,对80名患者的常规资料进行了分析整理,之后将其划分成了实验及对照两组,各有40人。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则又增加了以血管通路护理小组为主的护理措施。最后就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了量化对比。结果:汇总相关数据可知,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而且结论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也要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同样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深静脉置管并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来说,在将常规护理落实到位的基础上对其实施以血管通路护理小组为主导的护理措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应当在后续临床工作中做好相关护理措施的推广应用,进而提高患者的血液透析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