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年妇女常见妇科疾病治疗与预防保健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8年5月我院接收的84例中年妇科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2组,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检查和对症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预防保健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予以对比。结果研究组临床有效率95.2%,对照组临床有效率78.6%,研究组临床疗效要显著比对照组好(P<0.05);研究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比对照组要少(P<0.05)。结论对中年妇女常见妇科疾病实施对症治疗并采取相应预防保健措施能够获得显著效果,可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常见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方法本次研究我院选取2016—2017年1月期间ICU收治的100例发生院内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例如年龄、性别等体征,护理人员还要熟练掌握患者原发病史以及进行的侵入性诊疗操作、x线胸片或CT检查、抗生素应用现状等。结果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患者感染发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能够有效降低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结论本次研究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有效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最终有效降低重症监护室内感染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常见原因、护理对策展开讨论,为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对感染患者及感染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总结护理对策。结果经过临床统计,在10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当中,感染患者为20例,感染率为20.0%。在20例感染患者当中,呼吸系统感染患者10例,消化系统感染患者6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4例。对于重症监护室感染常见感染原因,主要是集中在患者自身体质较弱、年龄较大、日常护理工作存在缺失等因素上。对于感染病菌,主要是集中在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等。结论重症监护室患者,均为危急重症患者,必须得到全面的护理干预和高度关注。患者出现感染并非是偶然现象,而是有着深入的原因和影响因素,针对所有的感染现象,必须深度分析其原因,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来解决感染现象,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帮助,杜绝感染问题的反复出现。建议在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加强重症监护室感染的护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常见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2015年来我院进行体检的120例健康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分析标本采集时间、采集部位、采集量、抗凝剂种类、标本运输及贮存等因素对标本检测准确性的影响。结果送检时间在24h以上血液样本中红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其他送检时间样本,而白细胞计数则低于其他送检时间样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温度为冷藏的标本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室温保存标本,但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采集部位为手指末梢的样本红细胞计数及白细胞计数均低于肘部静脉血标本,而血小板计数则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午采用样本的白细胞计数高于清晨采集标本(P<0.05)。结论血常规检测的准确性受送检时间、保存温度及采集部位等众多因素影响,因此全面了解各种影响因素,做好检测前质量控制对于提高检测准确性具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中的常见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进而提高临床中该类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及合理性。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且发生不良反应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础性资料及不良反应等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中,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后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同时,男性患者使用该类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就患者的年龄而言,38~58岁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该年龄阶段的患者人数显著高于其他阶段,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探究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特点及规律,可有效的指导临床科学用药,提高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及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眼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行之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眼科接受治疗的208例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分析眼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常见不安全因素,并探讨其防范对策。结果42例患者存在不安全因素,占20.19%,其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护理人员因素(占5.77%)、患者自身因素(占9.62%)、外部环境因素(占4.80%)。结论在眼科护理过程中,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患者教育及护患关系,努力改善外部环境,正确评估风险因素,及时制定并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可大大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从而确保眼科护理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常见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方式以及相应的干预策略。方法在2016年1月—2016年12月这段期间内,统计分析临床常见不合理药物配伍类型,并提出对应的干预策略,提升临床静脉药物配伍的合理性。结果干预期内静脉药物不合理配伍共257例,其原因主要包括给药方式错误、配伍禁忌、溶媒选择不当、剂量浓度问题以及其他原因。干预后静脉药物不合理配伍发生率(18例,7.00%)明显低于干预前(52例,20.23%),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临床常见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现象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干预策略,其有助于提升静脉药物配伍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