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五步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就诊于威海市中医院针灸科的患者6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推拿、穴位贴敷、威伐光治疗仪、火针五步综合疗法,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7例,好转13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3.75%,平均起效天数1.9天,对照组临床治愈15例,好转14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0.62%,平均起效天数3.2天。结论腰背肌筋膜炎属于中医“痹症”“腰痛”范畴,中医多责之于外感风寒湿或外伤、劳损等所致经络痹阻不通、气血凝滞不畅,不通则痛,日久则肌筋挛缩,僵硬成结。五步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较单一针刺疗法治疗效果好,疗程短,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手术同时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中期疗效。方法研究纳入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期间在我院行心脏外科手术、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共28例(其中男性10名,女性18名),平均年龄(64.29±5.73)岁,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21例(75%)、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5例(17.9%)、同时行瓣膜术和搭桥术患者2例(7.1%)。随访时间为5年。结果全组患者中3例房颤射频术未能恢复窦性心律,失访2例。剩下的23例患者中,术后6个月内房颤复发患者1例,1年后复发3例,5年后复发2例。结论心脏直视手术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的中期疗效尚可,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信息登记模式在院间转运中的作用,对护士短时间内准确、快速评估孕产妇信息的影响。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沟通方式进行登记记录。实验组成员进行标准化沟通模式培训,应用《重症孕产妇转运信息登记表》进行记录。分析两组通话时长、通话次数、漏重要信息次数、医生反馈评价、护士自我评价。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观察记录180次,结果显示通话时长对照组2.18±0.68分钟,实验组1.87±0.83分钟;通话次数对照组1.64±0.72次,实验组1.34±0.61次;漏重要信息次数对照组42次,实验组8次;医生反馈评价对照组26.56±1.33分,实验组30±1.12分;护士自我评价对照组28.44±1.33分,实验组30.12±0.88分。结论建立标准化信息登记模式,使用《重症孕产妇转运前标准化信息登记表》能帮助护士快速、准确评估重症孕产妇重要信息,提高电话沟通的有效性,减少了患者转运途中的安全隐患。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PFN(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与DHS(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DHS方法治疗,即给予患者动力髋螺钉;观察组给予患者PFN方法治疗,即给予患者股骨近端髓内钉,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有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总有效率为95%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术后引流量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PFN较DHS两种方法比较而言,PFN在手术过程中操作简便、对患者的伤害较少,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切口大小方面都比较显著,因而值得我们日后临床借鉴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运用骨钩辅助复位存在难复性髋内翻的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6月39例于我院骨科接受PFNA内固定治疗的存在难复性髋内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病例资料。骨钩辅助闭合复位17例,有限切开复位22例。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TAD、螺旋刀片滑动距离、髋关节Harris评分、血管神经损伤等指标。结果平均随访11.8±2.1月,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均达到骨性愈合,未出现螺旋刀片切出等内固定失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钩辅助闭合复位组均显著短于切开复位组(P<0.01)。TAD、螺旋刀片滑移距离、Harris髋关节评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复位不良,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结论骨钩辅助闭合复位在治疗存在难复性髋内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中能够取得良好疗效,该类患者应优先考虑闭合复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对脑炎患儿免疫炎症指标的影响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本科室收治的1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予MSCs治疗,观察MSCs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19+、CD20+及炎症因子IL-1β、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MSCs治疗后外周血B淋巴细胞CD19+、CD20+比例及炎症因子IL-1β、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1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经MSCs治疗后,其中15例症状改善,3例症状无明显改善。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有效调节病毒性脑炎患儿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及炎症因子水平并改善临床症状,是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间苯三酚联合地西泮在高龄初产妇产程以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4年9月-2017年3月收治的高龄初产妇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间苯三酚联合地西泮。观察两组宫口开全时间、宫颈水肿发生率、产后2h出血量、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研究组宫口开全时间、宫颈水肿发生率、产后2h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苯三酚联合地西泮可以显著的改善高龄初产妇宫颈条件,促进第一产程进展,减少产后出血,提高自然分娩率,对新生儿无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在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损伤(IR)时肠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诱导分离培养大鼠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R组及HUMSCs组,每组20只。HUMSCs组实施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悬液输注,输注位置于尾静脉进行,对照组注射等渗盐水,IR组注射TNB。于输注后6h、24h、72h检测各组血清中IL-6、TNF-α及SOD浓度。结果运用荧光示踪法检测,发现在腺上皮细胞间以及肠粘膜组织内均有HUMSCs细胞分布。经治疗后的第6、24h进行血清检测发现IR组血清中IL-6、TNF-α含量高于对照组,而HUMSCs组血清中IL-6、TNF-α含量显著减少(P<0.05)。损伤组SOD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而在HUMSCs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进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起到保护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更进一步对PFNA、DHS、人工关节置换三种不同植入治疗术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病症方面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择取过去三年(2013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150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根据对每位人员所行的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所有人员均分至PFNA手术治疗的A组、DHS手术治疗的B组以及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C组,对比分析三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较之B、C两组,行PFNA手术治疗的A组无论在治疗优良率方面,还是手术、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方面均有显著优势,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较之DHS手术疗法以及人工关节置换疗法,对老年人股骨粗隆骨折患者行PFNA术式治疗不仅临床疗效好,而且手术、住院时间短,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少,应予重视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相同剂量不同容量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5年4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右侧前臂骨折术后取内固定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0.5%罗哌卡因20ml和0.75%罗哌卡因13.3ml,对阻滞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甲组和乙组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实践证明,甲组不良反应率为4.7%,乙组不良反应率为9.5%,甲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乙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平静呼吸时和用力呼吸时的各级移动度明显少于乙组。结论相同剂量不同容量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明显,但是0.5%罗哌卡因20ml的优势更为突出,更容易引起膈肌麻醉,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关节镜下空心螺钉与缝线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70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5例。观察组予以关节镜下空心螺钉术,对照组予以关节镜下缝线内固定术。两组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HSS评分以及手术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住院时间、功能训练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效果均理想,但关节镜下空心螺钉术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快速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针(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配合措施。方法选择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均采用PFNA内固定方式治疗,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针对手术进行的护理配合措施。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并发症,术后均恢复良好,在出院后的3~12个月达到100%的优良率。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与全面的术中配合工作能够保证PFNA内固定手术顺利完成,减少并发症,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锁定型钢板固定联合药物治疗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我院接受治疗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27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3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采用锁定型钢板固定联合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骨折愈合时间和骨密度改善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对比与分析,实验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降低,且骨折愈合时间和骨密度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好转,实验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5.92%,对照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0.37%,实验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型钢板固定联合药物治疗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极大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治疗效果理想,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明显好转,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