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混合痔是临床常见病,严重者需手术治疗,因肛门部血供、神经丰富,术后常出现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中药外用效果显著,现综述如下。

  • 标签: 混合痔术后 并发症 中药外用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妈富隆防治人工流产后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人工流产患者共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妈富隆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的焦虑等情况进行观察,并且随访14个月,观察比较月经不调的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随访3个月生活质量指标PF(71.4±11.2)、RP(74.2±12.9)、RE(76.1±14.9),6个月的生活质量指标PF(83.2±11.9)、RP(86.2±11.8)、RE(83.9±13.8),对照组的随访3个月生活质量指标PF(57.9±11.4)、RP(55.7±13.1)、RE(55.2±14.8),6个月的生活质量指标PF(61.4±11.8)、RP(64.7±12.1)、RE(64.8±13.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妈富隆对人工流产后患者的不良症状有明显的改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妈富隆 人工流产 月经不调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戊酸镁在预防治疗躁狂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躁狂症患者是我院在2015.06到2017.05月时间段内收治的患者,以对照实验要求为依据,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设置40例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碳酸锂口服,观察组给予丙戊酸镁口服。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分别为92.5%和75.0%,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RMS评分相当,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治疗1周、3周、5周和出院时的BRMS评分,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5%和45.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丙戊酸镁治疗躁狂症疗效确切,对患者的BRMS评分改善作用十分显著,且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安全性。

  • 标签: 丙戊酸镁 躁狂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饮食干预治疗在糖尿病防治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观察组63例,分别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常规治疗及饮食干预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均有所下降,但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饮食干预治疗的对照组较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两组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饮食干预治疗对于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饮食干预治疗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是对人类身体健康危害性极大的一类疾病,其发病率高、感染率高、有强烈的传染性,死亡率高等特点。而且结核杆菌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导致呼吸道发生感染。尤其在我国,肺结核的患病人群较多,对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是需要重点防护的一种传染病,为了有效的避免及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此次研究就我国结核病防治医防合作策略实施现状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为日后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更多依据。

  • 标签: 结核病防治 医防合作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咪替丁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的防治。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对应用西咪替丁治疗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发生不良反应40例,临床资料及防治方法进行分析。结果40例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其中消化系统反应12例,血液系统反应3例,③中枢神经系统反应10例,心血管系统反应8例,泌尿-生殖系统反应1例,内分泌系统反应3例,皮肤反应1例,肌肉骨骼反应2例。均经停药或相应处理好转。结论西咪替丁抑制药物氧化代谢作用的起始和终止都很迅速,对肝功能不全病人的抑制作用较强,并且有剂量依赖性。西咪替丁作用持续时间较短,在体内分布广泛,药理作用复杂,故不良反应较多

  • 标签: 西咪替丁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防治
  • 简介:(辽宁省营口市中心医院辽宁营口115002)摘要目的探讨肝外胆道手术中所致十二指肠损伤的预防与治疗。方法回顾2002年~2009年间随机抽取76例肝外胆道手术病例中,有18例造成十二指肠损伤临床分析。结果全组有8例为十二指肠后壁损伤;10例十二指肠前壁损伤;全组病例中造成十二指肠损伤18例,发生率为23.7%(18/76);术后并发症4例,发生率为5.2%(4/76);死亡2例,死亡率2.7%(2/76)。结论肝外胆道手术对十二指肠损伤不可忽视,主要以预防为主,一旦损伤,应积极采取适当合理的术式,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肝外胆道手术 十二指肠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发生率、高危因素和防治。方法对2009年2月—2010年10月我科发生的新生儿锁骨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50例总产妇中,经阴道分娩2150例中发生锁骨骨折14例。剖宫产1690例中发生锁骨骨折2例。产钳助娩1例无锁骨骨折。肩难产6例中发生锁骨骨折2例。总发生率为0.33%。其中一例伴臂丛神经损伤。骨折的高危因素有高出生体重、肩难产、产程异常。锁骨骨折多发生在前肩,可能与分娩过程中过度压前肩、抬后肩有关以及新生儿锁骨特有的解剖形态有关。结论新生儿锁骨是常见的产伤,分娩过程中应注意助娩方法,对新生儿需认真查体,及时诊断治疗。

  • 标签: 产伤性 锁骨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采用人流手术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在人工流产术中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类型和发生率,以及所采取的防治措施。结果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显著多于子宫出血、子宫穿孔和人流不全等并发症(P<0.05);初次妊娠者的人工流产综合症发病率低于两次或两次以上妊娠者(P<0.05);妊娠时间>2月妊娠者的人流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妊娠时间<2月的妊娠者(P<0.05)。结论人工流产综合症为人流术后发病率最高并发症,其发病率与妊娠次数和手术时的妊娠时间有关,妊娠次数多或者手术时妊娠时间>2月的并发症发病率高。

  • 标签: 人工流产 并发症 原因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脑动脉硬化是急性脑血管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导致各种缺血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环节,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过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四肢麻木不适等,可归属中医学“眩晕”、“痴呆”等范畴。笔者在多年临床运用中医中药对其防治,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现将经验以总结、愿与同道讨论。

  • 标签: 脑动脉硬化 中西医防治 经验总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接盖髓术充填后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之间收治的30例行间接盖髓术的患者。结果本组患者中,充填后疼痛者22例,充填物折断、脱落者8例,经临床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间接盖髓术充填后,易出现疼痛,充填物折断、脱落等并发症,应及时予以处理,避免影响治疗效果。

  • 标签: 间接盖髓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防治措施。方法选择最近几年前往我院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对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统计不良反应情况。结果4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其中辛伐他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依次为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西立伐他汀及普伐他汀,同时不良反应类型主要由神经肌肉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附件等组成。结论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掌握他汀类药物用药指征,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用药,保证用药安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不良反应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医护人员掌握静脉输注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相关原因,及早制定有效预防和护理措施。做好患者及家属健康宣教,对改善治疗效果、缩短平均住院日和降低医疗费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影响因素、预防护理策略和治疗方法。虽然目前针对静脉炎尚无有效防治策略,但循证护理学研究方法为防治静脉炎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 标签: 胺碘酮 静脉炎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对72例高危孕产妇的高危因素进行探讨,提出防治对策。方法对2011年1月~2015年3月到我院就诊的72例高危孕产妇(高危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112例正常孕妇(对照组)进行对比,比较两组围产儿预后。结果该组孕产妇高危因素前6位的主要为胎窘、妊高症、人工流产≥2次、胎位异常、骨盆异常、年龄≥35岁、轻度贫血。高危组新生儿窒息率及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明确高危因素,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对高危孕产妇实行专项管理,根据情况采取及时处理及转诊,能降低围生儿死亡率,保证母婴安全。

  • 标签: 高危妊娠 高危因素 防治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骨折术后下肢DVT形成的防治作用。方法随机抽取医院骨科循证护理干预实施前(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骨折术后病人为对照组,另随机抽取医院骨科循证护理干预实施后(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骨折术后病人为干预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的下肢DVT形成发生率与护理满意率。结果循证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下肢DVT发生率为5%,明显比对照组的30%低,经统计检验发现P值为0.000,明显小于0.05;干预组病人的护理满意率98.33%,明显比对照组的85%高,经统计检验发现P值为0.023,小于0.05。结论对骨折术后病人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术后下肢DVT的形成,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循证护理 骨折 下肢DVT形成 防治作用
  • 简介:摘要中医认为体质因素是会影响生物特性的,所以在进行疾病防治的时候重视体质之间的差异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由于近年来老年人口数量上升趋势明显,所以对其老年病的防治已经是整个社会中比较重要的问题,对此本文将会从中医的体制学出发,探讨目前老年人的体质特点,以使其能够给老年病的防治带来一定的解决措施。

  • 标签: 中医体质学说 老年病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耐药性及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运用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病原菌分布情况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以及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的180例患者中,共分离出240株菌株,其中68株为鲍曼不动杆菌,占28.33%,30株为铜绿假单胞菌,占12.5%;同时,114株为多重耐药菌(MDRO),占47.5%,主要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ESBLs大肠埃希菌以及耐炭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等。结论我院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比较合理,但是也应该加强药学管理,预防耐药菌。

  • 标签: 病原菌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毫秒节律反馈训练技术在中枢神经康复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中枢神经康复患者80例,对患者采取毫秒节律反馈训练技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中枢神经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生理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枢神经康复中采用毫秒节律反馈训练技术,能促使患者中枢神经康复,效果显著。

  • 标签: 毫秒级节律反馈训练技术 中枢神经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行二预防规范性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5月~2014年1月收治冠心病患者200例作为试验对象,按治疗意愿分成两组对照组(基础疗法)、研究组(二预防规范性疗法),并于预后评估总体疗效。结果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及病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针对冠心病患者行二预防规范化疗法作用突出,可提高治疗配合度,增强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二级预防 规范化治疗
  • 简介:摘要手术室既是体现外科医技水平的核心技术部门,也是医院创造收益的一个重要的核算部门。随着手术室医用耗材品种越来越多样化,科学的管理各类手术材料,是保证手术顺利实施的关键。手术室耗材消耗管理作为医院管控的核心,通过数据库软件、信息管理系统等对所需要的物品进行精细化管理,从各种耗材的采购、保管、验收、使用、财务结算等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促进医院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更好的为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提供保障。

  • 标签: 手术室 二级库房 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