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弥可保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4例。治疗组给予弥可保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2肌肉注射治疗,连续治疗10天;两组均同时使用相同剂量的泼尼松、抗病毒及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采用面部表情肌数量级量化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10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2%,对照组总有效率73.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弥可保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神经节苷酯与糖皮质激素在面神经炎治疗中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到院接受治疗的面神经炎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将患者分为随机平均分为两组,50例研究组患者采取神经节苷酯与糖皮质激素进行干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几率以及临床满意度结果比较。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以及临床满意度等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面神经炎患者给予神经节苷酯与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同时促进患者机体安全、高效的得到治疗,明显提升了患者临床用药治疗的满意度与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凝血抗凝与纤溶功能的特点,为该疾病的早期防治和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与借鉴。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0列有高血压病史且伴有脑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参照欧洲卒中量表(ESS)将其分为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收集患者在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后入院4小时后收集其血液,检测其中凝血酶(TAT),抗凝蛋白酶含量(AT),外周血小板含量(PLT),D-二聚体(D-D),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AP)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并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对比。结果研究首先对患者进按照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分组,对各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做对比,差异不明显,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接着比较患者不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之间的差异,其中TAT(F=27.511,P=0.000)、AT(F=102.582,P=0.000)、PLT(F=3.179,P=0.044),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还对不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和其纤溶活性指标进行了比较,其中D-D(F=25.068,P=0.000)、PAP(F=9.965,P=0.000)、t-PA(F=66.185,P=0.000),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会对患者额的凝血抗凝和纤溶状态造成影响,且神经功能损伤愈严重,患者的纤溶指标会大幅增高,对患者的预后起到不利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肠溶片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因脑梗死需住院治疗206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3例。对照组患者服用拜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氯吡格雷,疗程均为14d。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和炎性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炎性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肠溶片在脑梗死患者中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其炎性反应程度,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β一七叶皂苷钠治疗血糖异常伴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8-01~2011-12收治的46例血糖异常伴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β一七叶皂苷钠加基础治疗),对照组24例(糖皮质激素联合基础治疗),基础治疗包括多种维生素、调控血糖、活血化瘀、改善循环等治疗,并对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主观评分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及治疗组患者经2~4周治疗后,面神经功能主观评分均下降,而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一七叶皂苷钠可以治疗血糖异常伴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同时避免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甘露醇联合甲钴胺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由于本院在2014年中旬采取甘露醇联合甲钴胺治疗方法,因此将之前的37例患者作为实验组,之后的3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强的松配合甲钴胺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给予甘露醇。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和疗效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症状好转时间更为快速,在三周内眼裂、额纹和口角歪斜好转例数更多,且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08%,两组总有效例数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即P<0.05。结论对于面神经炎患者,可以采用甘露醇联合甲钴胺进行治疗,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具有见效快和疗效好的优点,甘露醇联合甲钴胺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丁苯肽联合通心络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对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以供参考。方法临床研究对象是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74例,随机分两组。单用组治疗药物为丁苯肽,联用组治疗药物为丁苯肽联合通心络。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脑血管储备能力(CRC)、屏气指数、NIHS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发现,两组干预后CRC、屏气指数、NIHSS评分均显著改善,但联用组患者改善水平明显高于单用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丁苯肽联合通心络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优化其脑血管储备能力,联合用药作用可靠,可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研究预防性抗抑郁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以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伴神经功能缺损患者实施分组研究。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方式联合安慰剂,研究组予以常规方式联合预防性抗抑郁药物西酞普兰。将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完成相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NIHSS、HAMD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卒中后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实施预防性抗抑郁治疗,可以有效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能有效降低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适时护理干预对促进外科手术病人膀胱功能恢复,利于尽早排尿,预防尿潴留的效果。方法选择外科手术病人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膀胱按摩、条件反射等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适时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调整体位、排尿动作训练、纳肛法等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病人术后首次自行排尿情况及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首次排尿成功率及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对术后病人膀胱功能进行适时护理干预,可促进术后膀胱逼尿肌功能尽快恢复,有利于术后早排尿,预防尿潴留,降低导尿率,降低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减少病人的痛苦,促进病人尽快康复,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对功能训练配合吞咽功能训练促进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临床作用分析。方法在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实施治疗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功能锻炼恢复方法,观察组患者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偏高,差异对比P<0.05;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吞咽指数、摄食指数、配合指数及整体指数具有显著优势,差异对比P<0.05.结论功能训练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选择我科中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方案和康复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护理完成后对比两组患者结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护理满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康复护理应用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有其肯定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率,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面神经炎患者早期应用阿昔洛韦联合针灸治疗的具体功效。方法从2014年7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面神经炎患者中抽取3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例)、试验组(1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B族维生素联合泼尼松等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早期阿昔洛韦与针灸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4%,而试验组为93.8%,对比可得,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面神经炎患者早期阿昔洛韦联合针灸治疗疗效确切,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的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