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在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中的临床效果和作用。方法以于2016年—2017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通过采用血浆分离并联合运用吸附及血液灌流技术,比较分析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恢复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在20例患者中,有16例病情明显好转,3例病情好转,1例死亡。其中有效率为95.00%;并对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监测。结论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可明显改善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以及多项临床指标,操作过程更加简单易行,安全有效,极大地避免了输血过程中的感染风险,在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疾病上十分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大规模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至儿童慢性咳嗽进行临床分析,并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在2014年期间内来院接受治疗的36例儿童慢性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儿童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均是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所至,通过全面的临床检查分析,对其中28例患者采用口服药物、鼻腔冲洗、鼻喷糖皮质激素等来进行治疗,剩下的患者在治疗无效之后还采用了静脉输液及腺样体切除术。结果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有30例患者非常有效,剩下的患者也基本痊愈。讨论对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导致的儿童慢性咳嗽应通过全面的临床检查分析,根据上气道不同的疾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综合治疗才能够更好的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引起的儿童慢性咳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的护理方法和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9月到2015年9月重型颅脑损伤建立人工气道患者资料4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为40例患者进行严格无菌操作,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提高对人工气道的管理工作,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等护理方式,总结40例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40例患者通过有效的护理之后,仅6例气管切开患者、4例气管插管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患者出现人工气道感染率显著降低。结论针对重型颅脑损伤建立人工气道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减少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机率,从而降低由于呼吸道感染引发的死亡率,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双腔气管插管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间气管道管理方式以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57例在手术麻醉中使用双腔气管插管的患者,对所有患者麻醉复苏过程中的气管管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患者手术前、拔除气管插管前、拔管时、拔管后5min、拔管后10min、手术后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调查患者气管管理效果。结果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前、拔管时两个时间的心率、中心静脉压、呼吸次数、血氧饱和度与其他时间段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加强双腔气管插管麻醉复苏期的气管道管理能够帮助患者维持稳定的生命体征,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道异常的临床治疗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4年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道异常患儿30例进行分析研究。30例患者气道异常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包括作主支气管狭窄6例,右侧气管化支气管5例,气管轻度软化5例,左主支气管狭窄7例,长段先天性气管狭窄7例。为患者进行相关治疗,采取先天性心脏病配合左主气管成形术患者有18例,进行先天性心脏矫治术的患者有10例,没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有2例。结果30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亡2例,2例患者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右侧气管化支气管患者,因手术后出现肺上叶不张和肺部感染而导致死亡。采用先天性心脏矫正术的8例患者,手术后撤掉呼吸机出现呼吸困难。据统计,彩色多普勒诊断符合率为86.47%。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来诊断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道异常具有较高的确诊率且不会对小儿造成创伤和影响,安全性高。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道异常在临床上不常见,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在治疗过程中能够正确诊断,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纳气定喘颗粒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纳气定喘颗粒。疗程为6个月,观察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急性发作及住院次数、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3%,对照组为80.2%,治疗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急性发作及住院次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治疗组肺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气定喘颗粒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疗效确切,具有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急性发作及住院次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