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院对I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专项管理后的效果及评价。方法采用PDCA持续改进法,收集资料、找出问题、制定计划、检查落实及对实施专项管理前后全院I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给药时机合理率、给药疗程合理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评价。结果通过专项整治,该院I类切口预防使性抗菌药物使用率由31.10%下降到22.82%(χ2=7.575,P=0.006)、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由86.15%上升到98.93%(χ2=0.914,P=0.339)、给药时机合理率由66.15%上升到98.71%(χ2=6.826,P=0.009)、给药疗程合理率由70.00%上升到94.85%(χ2=4.014,P=0.045)。结论通过对I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进行专项管理,I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现状得到一定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级质量管理在护理电子病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方法在放疗区抽查护理电子病历各110份,分别为常规质量管理病历与三级质量管理期间的病历资料。常规质量管理法为护士长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对危重及出院患者病历进行查阅,实施病历质量管理;三级质量控制系统管理法从预警的提醒、实时监控与客观评价三方面实现“护理部—病历质控委员—病区质控员和护士长”的纵向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比较两种管理方法。结果三级质理管理控制系统管理后护理电子病历缺陷率为4.3%(52项),常规质量管理为22.15%(268项),两种管理方法护理电子病历缺陷率比较,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护理电子病历三级质量控制系统管理可减少护理病历记录缺陷和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旨对急性创伤患者院前救治工作的组织实施与救治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120院前救治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借鉴。方法回顾分析总结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间我市120出诊急救急性创伤患者200例的救治资料,并就急性创伤患者年龄、性别、创伤部位、致伤原因等进行详细统计分析。结果本组200例急性创伤患者中,男性占62.0%,女性38.0%;其中21~35岁发生急性创伤患者居首。本组患者存活195例(97.5%),死亡5例(2.5%),其中1例在到达现场已死亡,4例在途中死亡;其急性创伤死亡原因主要为重度颅脑外伤、交通伤、多发伤以及刀伤。结论急性创伤是院前急救第一病因,以颅脑伤、肢体伤最为常见,而颅脑伤也是主要致死因素。同时,在全面控制救治反应时间的基础上,院前急救医师还须全面掌握基本颅脑伤、骨科检查等技能,有效提升现场急救技术水平是降低各类创伤漏诊率,避免或降低致死率、致残率的关键环节。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宫外孕院前急救及护理经验,提升宫外孕院前急救效果。方法2013年5月~2016年2月我中心120送治的32例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院前急救及护理资料,总结相关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转运入院,院前急救高效快速,患者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院前急救效果显著。结论宫外孕院前急救及护理过程中,院前急救效果与院内急救效果关系密切,院前急救时确保出诊迅速,接诊护士专业技能水平高,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减少患者病情恶化,为患者接受院内治疗争取有效时间;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缓解家属压力,减轻患者抑郁情绪,有助于提升治疗配合度,改善患者及家属心理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血管意外患者开展院前急救的临床效果,并总结院前急救方法。方法从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间接受院前急救的急性血管意外患者中随机抽取38例纳入研究组,另从同期由亲友护送入院的急性血管意外患者随机选取38例纳入对照组,将两组的总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死亡率和伤残率等指标作观察和比较,评价院前急救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住院费用明显要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死亡率及伤残率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有利于提高急性血管意外患者的抢救效率,扭转不良预后,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
简介:摘要目的对乡镇卫生院药剂科的处方点评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处方点评工作的不足之处,剖析原因,进行整改,以便通过处方点评工作能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提高临床合理用药,规范性用药。方法笔者通过回顾性的分析本院药剂科多年来的处方点评工作,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查找出相应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结果乡镇卫生院药剂科处方点评工作存在许多问题,有待于提高和改善。结论加强制度建设,人员队伍建设,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卫生院药剂科的软件和硬件的建设,乡镇卫生院处方点评工作一定会大大的提高,并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专业帮助,认真做好乡镇卫生院处方点评工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