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清热解毒中药是临床常用的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等功效,适用于丹毒、温热病、咽喉肿痛、烫伤及蛇虫咬伤等疾病。近年来,随着中药药理研究的不断进步,清热解毒中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不断得到发展。本文笔者针对清热解毒中药的药理作用及该类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清热解毒 中药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荨麻疹在我国传统中医学里被称之为“风隐疹”,又俗称为“风疹块”,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局限性的水肿反应,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以及血管通透性增加是引发荨麻疹的主要原因1。临床主要表现为形状大小不等的风团,可伴有恶心、呕吐、胸闷、头痛、头胀等全身症状。初发荨麻疹通常会在24h内消失,但是消失过后会有新的皮疹在数日至数月内反复发生。桂枝汤及其方的临床作用非常多,包括抗炎、镇静、解热、抗过敏等。在传统中医学著作《伤寒论》中就明确指出,桂枝汤对多种类型的荨麻疹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桂枝汤 类方 荨麻疹 临床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孢菌类抗菌药物门诊使用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到2015年7月我院门诊儿科处方11400张作为研究的对象,其中1800张抗菌药物处方,统计分析头孢菌素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抽取的1800张抗菌药物处方中,头孢菌素抗菌药物处方1000张,占55.56%,其中第一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使用比较多。药物联用情况主要为头孢菌素抗菌药物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患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11岁的儿童,主要疾病为上呼吸道感染。结论我院头孢菌素抗菌药物普遍应用于婴幼儿,头孢菌素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管理。

  • 标签: 头孢菌素类 抗菌药物 门诊患者 合理用药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Ⅰ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2010年7-9月出院的168例Ⅰ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外科系统手术Ⅰ切口患者围手术期患者使用抗菌药物146例,使用率为86.9%。存在抗菌药物的种类选择、使用时机、持续时间等不合理现象。结论应加强管理促进围手术期用药合理。

  • 标签: Ⅰ类切口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株洲市市售食品中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情况。方法对株洲市辖区内超市农贸市场及餐馆的食品按GB4789进行检测。结果四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为17.01%,检出率前三依次为生畜肉(37.50%),生禽肉(37.50%),生食水产品为(22.72%)。结论应全面加强食品各环节的卫生管理,加大食品卫生监测力度。

  • 标签: 株洲市 食源性致病菌 监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冠心病应用他汀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8月-2016年7月间于本院治疗的7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信封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此次研究使用辛伐他汀)治疗,各38例。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7%,相较于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结论对冠心病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可有效提高该病症的临床治疗效果,且不会为患者造成明显不良影响,故值得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他汀类药物 心血管药物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I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方法按20%的比例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6年9月I切口手术356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我院I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83.7%,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率为35%,术前用药时间合理率为72%,总预防用药时间多数超过了24h,多数病历用药疗程在2~5天。结论I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仍需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管理工作。

  • 标签: I类切口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院对I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专项管理后的效果及评价。方法采用PDCA持续改进法,收集资料、找出问题、制定计划、检查落实及对实施专项管理前后全院I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给药时机合理率、给药疗程合理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评价。结果通过专项整治,该院I切口预防使性抗菌药物使用率由31.10%下降到22.82%(χ2=7.575,P=0.006)、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由86.15%上升到98.93%(χ2=0.914,P=0.339)、给药时机合理率由66.15%上升到98.71%(χ2=6.826,P=0.009)、给药疗程合理率由70.00%上升到94.85%(χ2=4.014,P=0.045)。结论通过对I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进行专项管理,I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现状得到一定改善。

  • 标签: I类切口 预防用药 抗菌药物 管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洁手术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干预的效果,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对我院Ⅰ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干预前、后抗菌药使用率,为临床Ⅰ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结果干预后Ⅰ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使用率明显下降。结论对清洁手术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的干预效果明显,干预措施有效的减少了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发生,使I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更加合理,对促进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Ⅰ类清洁手术 围手术期 抗菌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湿疹皮炎皮肤病患者中运用复方氟米松软膏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近期治疗的64例湿疹皮炎皮肤病患者均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取复方曲安奈德软膏涂抹,观察组32例选择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评估两组的总体用药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后的临床总治愈率、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对照组均有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期间虽有出现毒性反应,但发生率比较相近,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湿疹皮炎皮肤病患者实施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总体疗效更高、更安全,更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合加强推广。

  • 标签: 湿疹皮炎 复方氟米松软膏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铂治疗妇科晚期肿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1月我院妇瘤科多西他赛联合铂治疗晚期妇科恶性肿瘤5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护理方法。结果52例患者全部出现骨髓抑制及脱发,过敏反应3例,恶心、呕吐26例;腹泻8例;神经毒性9例;关节肌肉疼痛6例;急性肝功能损伤8例。结论经过人性化护理及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可预防和减轻多西他赛联合铂治疗晚期妇科恶性肿瘤的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保证化疗的顺利完成。

  • 标签: 多西他赛 妇科肿瘤 化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院实际Ⅰ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评价用药合理性。方法对2015年9月—2015年10月I切口手术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9月份Ⅰ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为24.72%,10月份为23.53%;9月份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为61.36%,10月份为66.07%。结论我院Ⅰ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符合相关规定,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较低,需继续加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监督和管理。

  • 标签: Ⅰ类切口 抗菌药物 预防 合理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门诊第二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分析法,对我院2011年1-12月门诊药房第二精神药品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门诊常用的6种第二精神药品的DUI均<1。结论我院第二精神药品应用情况基本合理。

  • 标签: 二类精神药品处方分析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历山大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Ⅰ非拔牙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安氏Ⅰ非拔牙患者,共4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亚历山大矫治技术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上牙弓长度、下牙弓长度、上尖牙宽度、上第一磨牙宽度、上第一前磨牙宽度、上第二前磨牙宽度以及下尖牙宽度、下第一磨牙宽度、下第一前磨牙宽度、下第二前磨牙宽度均明显比治疗前的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正畸总疗程为(20.3±4.5)个月;上下弓丝更换为镍钛方丝所用的时间分别为(2.5±1.3)个月和(2.4±1.2)个月。结论亚历山大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Ⅰ非拔牙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牙弓长度、宽度,矫治效果好。

  • 标签: 亚历山大矫治技术 安氏Ⅰ类 非拔牙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抗风湿中药制剂中非法添加地塞米松的方法。方法色谱柱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20∶80);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40nm。结果地塞米松在20.66~103.30μg/m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1%,RSD=0.7%。结论本法灵敏、准确、简单、快速,可作为抗风湿中药制剂中添加地塞米松的检测方法。

  • 标签: 抗风湿类中药制剂 地塞米松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住院癌痛患者疼痛管理、药物使用及疼痛控制情况、存在问题及改进设想,使癌痛患者真正无痛生活。方法回顾性分析280例我院门诊办理麻醉药品管理卡的居家癌痛患者,出现疼痛后服用非阿片类药物人数、办理麻醉药品管理卡时间及病人应用阿片止疼药物控制疼痛后的维持剂量,使用《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常规、量化、全面、动态评估病人疼痛控制情况。结果口服阿片止疼药物中以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维持止疼治疗217人,占77.5%;以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毫克,12小时1次口服为维持止疼剂量133人,占47.5%;以20毫克,12小时1次口服为维持剂量的43人,占15.4%。结论自创建疼痛病房后门诊癌痛患者止疼治疗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不足,1/3以上在出现疼痛后未能规范止疼治疗,约1/3癌痛未能在急性期得到控制,发展为慢性疼痛,生存质量不高。

  • 标签: 居家癌痛 阿片类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麻腮风疫苗、麻风疫苗预防接种的疑似异常反应与处理对策。方法选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县进行麻腮风疫苗、麻风疫苗预防接种后出现疑似异常反应的5例患儿,回顾性分析其AEFT报告资料,对出现的疑似异常反应予以针对性的处理方法。结果5例麻腮风疫苗、麻风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患儿中有4例(80%)表现为一般反应,1例(20.00%)出现异常反应过敏性-斑丘疹。结论对患儿接种麻腮风疫苗、麻风疫苗之后,常见的疑似异常反应主要以轻度为主,异常反应并不明显,应对症处理,严密监测患儿接种后的不良反应,保证接种效果。

  • 标签: 麻腮风 麻风疫苗 疫苗预防接种 疑似异常反应 处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评价干预前、后我院3种Ⅰ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探讨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抽取干预前2010年和2次干预后2012年及2013年,我院择期行甲状腺、乳腺及斜疝3种Ⅰ切口手术患者共450例,分为干预前、第1次及第2次干预后共3组,每组各150例。对于干预前、后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98.66%,2次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1.33%;用药时机在术前0.5—2h的比例提高了48.65%;术后用药时间≤24h的比例提高了88.04%。结论我院采取干预措施后监管效果显著,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得到遏制。为国家节省大量医药费用,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提高了我院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Ⅰ类切口 围术期 预防用药 干预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