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合并截瘫疗效.方法自1997520015采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推移复位法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合并截瘫38.结果Cobb's角由术前平均23.8°矫正到术后平均2.6°.椎体前、后缘高度由术前46%和70%恢复到术后92%与97%,三者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平均随访10.5,32不完全性截瘫患者均有1~3级恢复,6全瘫患者中,4有1~2级恢复.结论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可使突入椎管腔内伤椎椎体后壁复位满意,固定牢靠,并能达到间接椎管减压.但在某些前、后纵韧带完整性已遭破坏爆裂型骨折、脱位病例,推移复位法可作为AF内固定系统必要补充.

  • 标签: 胸腰段骨折 截瘫 AF内固定
  • 简介:目的总结关节镜辅助手法松解临床疗效。方法2008920116,27原发性和继发性冻结肩患者采取关节镜下松解术结合麻醉下手法松解。术前、术后根据缩减CMS评分系统作为疗效判定标准进行评分。结果27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12个。术前评分40.19±5.60,术后评分62.78±6.5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肩关节镜进行肩关节粘连松解,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是种值得推广方法。

  • 标签: 冻结肩 关节镜 松解术
  • 简介:目的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成人患者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方法和疗效.方法根据半脱位或脱位程度,分为半脱位型(15)、半脱位容积宽大型(39)和完全脱位型(3),采用加深髋臼,或自体植骨于髋臼缘10~3点钟位,以加深髋臼重建臼顶部和后柱后壁5项要点,正确安置骨水泥型假体与生物型假体,是使5771髋接受人工全髋假体置换成功基础.结果对5771髋关节发育不良病人术后经平均54个随访,植入骨愈合,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优(>90)4454髋,良(80~89)1013髋,可(70~79)34髋,无差(<70)者,优良率94.7%.术后有9并发症,且均已治愈或改善.结论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须进步认识解剖和临床特点,按分型,加深髋臼或/和自体植骨重建髋臼顶部和后柱,是使人工全髋关节成功置换和提高疗效关键.

  • 标签: 髋关节发育不良 骨关节炎 髋臼成形 全髋置换 自体骨移植 髋臼成形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软骨损伤与半月板破裂关系.方法85共96膝半月板损伤患者,按受伤到手术时间参考Keene时间划分标准分为三:①急性;②亚急性;③慢性.观察半月板损伤部位、形态及病程与关节软骨破坏程度范围之间关系.结果整个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软骨病损.其中急性损伤软骨病损多为Ⅰ-Ⅱ度,亚急性损伤软骨病损Ⅱ-Ⅲ度,慢性损伤以Ⅲ度为主,开始出现Ⅳ度病损.9交叉韧带损伤及14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软骨损伤明显较同期患者严重.软骨损伤程度与半月板破裂时间成正相关(P<0.01).结论半月板破裂能导致软骨损伤,同时软骨损伤能加重半月板损伤.应早期诊断和治疗半月板破裂,减少伤残发生.

  • 标签: 关节镜 半月板 关节软骨 损伤
  • 简介:介绍了种可使起搏频率按人体体幼量变化调节起搏器模型。它使用压电晶体将人体体动转换为电压,用此信号控制起搏频率变化。经平板车运动试验和二阶梯运动试验证明,该起搏模型能较可靠地实现体动量─—起搏频率调节功能。

  • 标签: 频率自适应起搏器 体动传感器 运动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孔镜靶向穿刺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5~20166泰州市中医院行经皮椎孔镜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根据术前、术后1天、术后3及末次随访患者VAS评分和ODI指数评价疗效。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术后1天、术后3及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根据MacNab标准评分优54,良10,可6,优良率91.4%。结论经皮椎孔镜靶向穿刺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满意,是种安全、有效微创术式。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 TESSYS 靶向穿刺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目的探讨PFNA与DHS结合防旋转钉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骨折临床疗效,比较优缺点。方法选取20126-201412接受手术治疗84老年转子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PFNA(n=48)和DHS(n=36);观察比较两手术疗效及其临床并发症。结果两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平均(12.5±6.5)个月;参照Harris评分,PFNA手术优良率(91.12±2.36)%,DHS(88.42±3.06)%。PFNA在手术参数手术时间、伤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三项参数比较中明显优于DHS加防旋转钉;PNFA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离床下地时间等术后检测指标均优于DHS。两均未出现感染、内置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折手术用时短、创伤比较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对于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骨折老年患者建议采用PFNA作为首选治疗方式。

  • 标签: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防旋转钉 老年 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多向克氏针治疗桡骨小头骨折MasonⅢ骨折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93~20123收治单纯桡骨小头MasonⅢ型骨折24,男性15,女性9,年龄23~45,均为MasonⅢ型骨折,采用肘后外侧切口,复位骨折后采用多向克氏针固定。结果随访12周~1,所有患者伤口均愈合,无骨不连发生。经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评分,24中优16,良4,中4,差0。结论多向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小头MasonⅢ型骨折损伤小,固定可靠,费用低廉,是种简单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桡骨小头 MASON Ⅲ型骨折 多向克氏针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小切口正中神经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201111~20158收治25(33侧)腕管综合征患者,其中男性4,女性21,按照顾玉东腕管综合征分型,II型2129腕,Ⅲ型44腕。取腕部小切口,长约1.5cm~2.0cm切口,切断腕横韧带,松解正中神经,比较手术前和末次随访波斯顿腕管问卷(症状/功能)评分,示指末节两点辨别觉和腕部正中神经肌电图潜伏变化,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愈合,手术平均时间(10±1.97)分钟。随访时间16~60个,平均35,其中完全缓解23(31腕),有2(2腕)患者仍残留部分手指麻木症状,没有切口瘢痕痛发生^末次随访,测量患者波斯顿问卷(症状/功能)评分,两点辨别觉和正中神经肌电图潜伏,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正中神经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安全,创伤小、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腕管综合征 小切口 正中神经 减压
  • 简介:目的评估急诊闭合复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blade,PFNA)治疗青壮年股骨粗隆下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6~20126经急诊手术治疗16青壮年粗隆下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11,5;年龄32~45,平均36.2。按Seinsheimer分型:ⅡB型2,ⅡC型1,ⅢA型6,ⅢB型1,Ⅳ型4,Ⅴ型2。所有患者急诊手术前均进行美国麻醉学会(ASA)评分,术后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完全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进行评估。末次随访采用Parker-Palmer评分标准评估患者术后活动能力。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8个,平均13个。本组患者评分平均为(7.72±1.40)分。结论急诊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是治疗青壮年股骨粗隆下骨折可靠方法,能提供坚强固定,允许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 标签: 股骨粗隆下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急诊手术 青壮年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骺板不同部位损伤对骺板生长发育影响。方法选用新西兰白兔96只,估算骺板损伤面积百分比,随机分组制备股骨远端骺板中央及外侧边缘区损伤模型,术后不同时间从大体和组织学观察骺板发育情况。结果直径2.0mm、3.0mm和3.5mm骺板损伤面积百分比分别为(3.33±0.42)%、(6.77±0.23)%和(9.05±0.30)%。术后骺板中央区损伤3.0mm和3.5mm出现生长阻滞,而外侧边缘区损伤3.5mm出现生长阻滞外侧边缘区损伤3.0mm和3.5mm出现髁部发育阻滞及外翻成角畸形。组织学观察发现骺板损伤区骨桥形成,软骨细胞呈“岛状”分布,排列不规则,周围被骨桥包绕。结论骺板发育阻滞与损伤面积百分比有关,中央区损伤主要引起肢体短缩畸形,而外侧边缘区损伤主要引起肢体成角畸形及骺板横向发育阻滞骺板损伤后其损害是永久性骺板损伤后软骨细胞修复能力有限。

  • 标签: 骺板 骨骺 损伤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s,VSD)是临床上较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20%,以往外科开胸手术是唯治疗方法,随着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发展,以导管介入治疗VSD技术逐渐成熟并成功应用于临床。作为长期植入体内封堵器产品体内使用安全性就尤为重要。笔者研究利用V79细胞,HGPRT位点正向突变实验对封堵器诱变性进行研究,该产品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体外基因突变 哺乳动物体外 基因突变实验
  • 简介:目的探讨鸡肌腱断裂修补后,聚-DL-乳酸可吸收膜预防肌腱粘连可行性及其有效性。方法将100只实验用鸡随机分为2,A实验,B对照,各50只。对每只鸡左足趾总深屈肌腱进行断裂修补。A修补后放置可吸收膜,B修补后不放置可吸收膜。修补术后3周、6周、23、5分别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形态学、生物力学及功能恢复测定。同时进行2比较统计学分析。结果死亡20只鸡,可吸收膜对照各10只,80只进入实验结果统计中。肉眼下可吸收膜同周围组织粘连较少,光镜下可吸收膜未见明显坏死组织,与周围纤维组织粘连较少,胶原纤维排列整齐。电镜下可吸收膜3后以未成熟成纤维细胞增生为主,对照以成熟成纤维细胞增生为主。生物力学结果无明显差异,3后可吸收膜屈趾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结论聚-DL-乳酸可吸收医用膜具有防止肌腱粘连效果。

  • 标签: 肌腱粘连 肌腱断裂 可吸收膜 胶原纤维 聚乳酸可吸收医用膜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病理变化.方法采用22人工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完整股骨头标本,分为坏死(14)、正常(8),并按Ficat分期将坏死股骨头分为Ⅰ、Ⅱ和Ⅲ、Ⅳ,观察、测定、分析外观改变、组织形态学变化、髓腔脂肪细胞染色及计数、最大脂肪细胞平均直径、骨小梁面积、空骨陷窝计数.结果坏死较正常,骨质松脆、易于凿切,髓腔脂肪细胞增大、增多,骨小梁面积减小,空骨陷窝增多(P<0.05),且随病情发展,以上变化更加明显,其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结论脂质代谢紊乱、骨质疏松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重要病理变化之.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组织形态学 脂肪细胞 骨小梁 骨细胞
  • 简介:目的研究CPC及CPC/BMP复合人工骨降解性能,寻找加快CPC降解有效途径.方法将CPC作为BMP载体制成CPC/BMP复合物,体外模拟生理环境进行CPC和CPC/BMP复合物溶解试验.通过植入小鼠肌袋和犬桡骨植入试验,观察材料体内降解情况和降解规律.结果BMP促进了CPC体外溶解.肌肉内植入CPC/BMP可以异位诱导新骨形成.植入骨缺损后CPC/BMP可以诱导新骨形成,有效地修复骨缺损.新骨形成同时,材料出现了较快降解.CPC不能异位诱导新骨形成,骨缺损修复能力较弱,降解缓慢.结论CPC/BMP生物活性人工骨具有理想降解性能和成骨能力,可望成为新型骨缺损修复材料.

  • 标签: 磷酸钙骨水泥 骨形态发生蛋白 降解
  • 简介:研究"太溪"穴位组织蛋白质特异性,探寻针刺对大鼠"太溪"穴位组织双向电泳图谱影响。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1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n=6)和针刺(n=6)。针刺每日定时电针双侧"太溪"穴,空白对照大鼠不予针刺。1周后切取"太溪"穴组织和非经非穴组织,进行双向电泳,比较分析"太溪"穴和非穴组织、"太溪"穴组织针刺前后双向电泳图谱。大鼠"太溪"穴组织与非经非穴组织存在8个完全差异蛋白点,针刺前后"太溪"穴组织胶图中蛋白点分布发生显著变化,同时可见蛋白点数量由285升326。说明:"太溪"穴位组织较非穴位组织存在蛋白质差异性,针刺可引起"太溪"穴区组织蛋白质发生显著变化。

  • 标签: 太溪 原穴 针刺 双向电泳 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