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给予俯卧位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76例俯卧位通气患者,入院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8)、对照组(n=38)两组,研究时间为2021年3月-2022年3月。常规组给予经鼻胃管输注肠内营养液治疗,研究组结合每日肠内营养剂总量,给予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EN不耐受与并发症发生概率、每日胃残留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呕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概率无明显差异(P>0.05),EN不耐受概率较常规组相比明显要更低;肠内营养支持第一天每日胃残留量无明显差异(P>0.05),第二天后,研究组患者的胃残留量较对照组相比,明显呈现出更低显示,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对俯卧位通气患者而言,能够增强患者的耐受程度,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力,对患者恢复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简介:【 摘要 】:目的:分析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心脏术后重症患者中的实践护理效果以及相关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 在本院治疗的心脏术后重症患者 60 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 30 例术后 24h ~ 72h 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实验组为 30 例术后 24h 内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对两组患者在入重症监护室前与入重症监护室后 6d 、 10d 、 14d 各营养指标状况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相对于对照组患者 Alb 、 PAB 、 Hb 、 TF 、 TG 、 IL-6 、 PCT 、 BNP 值在入重症监护室前无明显差异,在入重症监护室后 6d 、 10d 、 14d 实验组 Alb 、 PAB 、 Hb 值相较于对照组较高,而 IL-6 、 PCT 、 BNP 值相较于对照组较低, P < 0.05 。结论:在心脏术后重症患者临床实践中应用早期营养支持 效果 较 好, 可以提高患者身体营养状况 ,从而促进 患者 的治疗 效果以及预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致失禁性皮炎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52例,选自我院收治的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患者,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9月,在临床护理干预中,分别应用了常规护理、早期护理干预,并以此为依据将其进行分组,对应组名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人数均等,各为26例。结果:从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失禁性皮炎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的比较上来看,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由于另一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在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患者临床护理中,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在最大程度上可预防一些不良事件的出现,尤其是在患者失禁性皮炎并发症的预防中,彰显出了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与采纳。
简介:【 摘 要 】 目的: 讨论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对 ICU 危重患者预后状况的影响分析。 方法 : 选取我院治疗的 ICU 危重患者 100 例,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在实验组中使用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护理干预。 结果 : 护理后,实验组的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别较大 ( P<0.05 )。实验组的胆固醇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别较大( P<0.05 )。实验组的血清前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别较大( P<0.05 )。实验组的蛋白摄入量高于对照组,差别较大( P<0.05 )。 实验组死亡率为 2.00% ,对照组死亡率为 14.00% ,差别较大 ( P<0.05 )。实验组的十分满意率为 74.00% ,对照组中十分满意率为 48.00% ,差别较大( P<0.05 )。 结论 : 在 ICU 危重患者中使用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胆固醇,血红蛋白,血清前蛋白含量,减少死亡率,让患者感到满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针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加强肠内营养的供给,提升护理成效。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2 月 -2019 年 12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开展了胃肠外科手术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硬币随机法对 50 例患者进行护理分组,并做以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肠内营养护理,分析术后情况。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 为( 3.1±0.5 ) d 、排便时间为( 1.5±0.5 ) d ,对照组 分别为( 4.2±0.4 ) d 和( 2.5±0.8 ) d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住院用时上观察组为( 9.6±1.3 ) d ,对照组则为( 14.5±2.4 ) d ,以观察组用时更短。在营养指标的调查上,我们针对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进行了数据检测,以观察组护理治疗后结果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用 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胃肠外科手术患者的病情康复,提升自身营养状况,实现预期的护理治疗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早期孕妇母体碘营养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将我院产检早期孕妇作为观察对象,时间为2019年5月到2020年5月,收集孕妇碘水平和甲状腺发病情况,采用回顾资料分析方法,获得碘营养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相关性。结果:(1)对130例早期妊娠碘水平统计中,碘过量占比4.61%,碘足量占比13.07%,碘适量占比71.528%,碘缺乏占比7.69%。(2)对130例甲状腺异常和尿液碘水平分布分析,碘过量发病率为7.14%,碘足量发病率为39.28%,碘适量发病率为28.57%,碘缺乏发病率为25%;其中碘异常发病率为71.42%,碘适量发病率为28.57%,(P
简介:[摘要]目的 构建实施ICU营养支持患者再喂养综合征风险评估及预防方案,并验证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基于循证构建ICU营养支持患者再喂养综合征风险评估及预防方案。便利抽取某三级甲等医院100例营养支持患者,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营养支持护理措施,干预组(5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ICU营养支持患者再喂养综合征风险评估及预防方案。比较2组患者再喂养综合征发生率,血清白蛋白差异。结果 方案实施后试验组再喂养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喂养后患者血清白蛋白高于对照组。结论 ICU营养支持患者再喂养综合征风险评估及预防方案具有临床操作性,实施该方案有利于降低ICU营养支持患者再喂养综合征发生率,预防再喂养综合征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予以食管癌患者早期营养干预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在2020年6月-2021年6月时段内收治的28例食管癌患者纳为研究主体,通过信封法分为观察组(n=14)、参照组(n=14)。予以观察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护理,予以参照组肠外营养护理,比较组间营养状态、免疫力情况。结果:观察组ALB、PA、TF、IgA、IgG水平明显较高,与参照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食管癌患者中应用早期营养干预护理模式的价值显著,可改善机体营养状态,同时还可提升免疫功能,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应用肠内营养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 2016 年 1月 ~2019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8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8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 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肠内营养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营养指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前白蛋白、清白蛋白、转铁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观察组前白蛋白、清白蛋白、转铁白蛋白比对照组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应用肠内营养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初产妇实施妊娠期个性化饮食指导和营养管理的方式,总结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12月接受的62例初产妇为对象,随机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实施的是常规护理和妊娠期个性化饮食指导和营养管理,管理后对结果分析和总结。结果:干预组的优良型新生儿占比是8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5%。对比分析两组案例的分娩结局,干预组的自然分娩几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几率低于对照组。干预组在孕12周和孕28周的BIM指数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初产妇的案例在妊娠期给予个性化的饮食护理指导和营养管理等,本身有重要的作用,能优化妊娠解决,增加自然分娩的几率,值得实施和推广。
简介: 摘要:目的 对应用早期经鼻饲方式对 NICU危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 82例 NICU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 41例。采用输液器持续滴注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肠内营养支持;采用早期输液泵持续泵注鼻饲法对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对两组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指标改善情况、病情稳定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 治疗组患者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病情稳定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应用早期经鼻饲方式对 NICU危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经鼻饲; NICU;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 NICU病房中收治的危重症患者大多数情况下通常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在治疗过程中通常以综合治疗为主。使患者的预后得以改善,提高其生存质量是临床治疗的一个重点性问题。该类患者病情的恢复是建立在人体的内环境正常的基础至上,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患者机体的实际营养状态 [1]。我院对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收治的 82例 NICU危重症患者在治疗期间分别通过输液器持续滴注方式和早期输液泵持续泵注鼻饲法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并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治疗效果,现汇报研究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抽取 82例 NICU危重症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将本组的 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 41例,其中包括 23例男性患者和 18例女性患者;年龄为 46~ 82岁,平均年龄( 61.5±1.2)岁;发病时间 1~ 14h,平均发病时间( 4.7±0.5) h;治疗组患者 41例,其中包括 24例男性患者和 17例女性患者;年龄为 48~ 81岁,平均年龄( 61.7±1.1)岁;发病时间 1~ 13h,平均发病时间( 4.5±0.6) h。本次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自然指标方面进行组间比较 P<0.05,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营养支持方式 采用输液器持续滴注方式在治疗期间实施肠内营养支持 [2]。 1.2.2治疗组营养支持方式 采用早期输液泵持续泵注鼻饲法在治疗期间实施肠内营养支持 [3]。 1.3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病情稳定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指标改善幅度、病情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2 结果 2.1病情稳定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后( 5.62±1.03) d病情表现恢复稳定,共计住院接受治疗( 13.47±3.06) d;治疗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后( 2.84±0.61) d病情表现恢复稳定,共计住院接受治疗( 8.94±3.28) d。两组患者病情稳定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2.2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变化幅度 对照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前 Hb水平为( 138.94±2.41) g/L,营养支持后 Hb水平为( 104.57±3.16) g/L,组内差异显著( P<0.05);营养支持前 ALB水平为( 40.74±3.11) g/L,营养支持后 ALB水平为( 31.26±2.85) g/L,组内差异显著( P<0.05);营养支持前 TP水平为( 68.32±4.15) g/L,营养支持后 TP水平为( 57.48±3.36) g/L,组内差异显著( P<0.05)。治疗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前 Hb水平为( 139.05±3.04) g/L,营养支持后 Hb水平为( 131.18±2.95) g/L,组内差异显著( P<0.05);营养支持前 ALB水平为( 41.03±2.56) g/L,营养支持后 ALB水平为( 38.68±3.03) g/L,组内差异显著( P<0.05);营养支持前 TP水平为( 67.96±3.64) g/L,营养支持后 TP水平为( 63.42±3.04) g/L,组内差异显著( P<0.05)。两组营养支持前营养状况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营养支持后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2.3病情治疗效果 对照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后, 11例患者的病情达到临床治愈标准, 17例患者的病情达到有效治疗标准, 13例患者的病情达到无效治疗标准,该组患者病情治疗有效率为 68.3%;治疗组采用肠内營养支持后, 16例患者的病情达到临床治愈标准, 21例患者的病情达到有效治疗标准, 4例患者的病情达到无效治疗标准,该组患者病情治疗有效率为 90.2%。两组病情治疗效果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采用早期输液泵持续泵注鼻饲法对 NICU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主要具有以下几大优点:①无论进食的多少,胃和小肠的运动形式都会始终存在,输液泵可以通过持续给食原理进行营养支持,与胃肠的运动形式最为相近;②持续泵注鼻饲可以使营养液以缓慢均匀的速度进入到患者的消化道,既可以对各种营养成分缓慢均匀的吸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使营养液对消化道产生的刺激减轻,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度,而使机体的应激性得到有效控制,还能够充分的避免由于短时间内大量进食而导致胃肠的张力水平过高,使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降低,对胃肠黏膜的正常生理结构的功能进行维持;③泵注法鼻饲可以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不仅仅减少了污染的操作环节,还进一步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结合本次研究课题所得的相关数据,对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明显更高,病情稳定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更短,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变化改善程度明显更大,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 P<0.05),有统计学意义。因此,笔者认为:采用输液器持续滴注方式和早期输液泵持续泵注鼻饲法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均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早期输液泵持续泵注鼻饲法的效果更为显著,有效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输液泵持续泵注鼻饲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支持方式,为临床治疗 NICU危重症损害提供了一种更加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9, 29( 6): 379. [2]李鸿宇 .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对呼吸内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19( 25): 254-255. [3]熊爱民,龙英华 . 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早期经鼻饲管肠内营养的相关研究 [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17( 32): 175-176.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针对性护理的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 2017年 9月 -2019年 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10例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护理前后记录患儿血液相关指标,以及贫血症状纠正时间。 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血液指标无明显差异(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数据明显较优( P< 0.05),且贫血症状纠正时间明显较短( P< 0.05)。 结论:在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护理阶段,应用针对性护理方案加以干预,能够有效的纠正贫血情况,且恢复较快,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道内营养病人的护理方式,总结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9月接受的56例食管癌、贲门癌术患者为对象,结合不同的护理差异分组,分别是甲组和乙组,分别实施的是常规护理和针对性的护理,护理之后对效果分析和对比。结果:乙组的护理满意度是92.8%,甲组是71.4%。分析和对比两组案例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乙组的发生几率低于甲组。分析和研究两组案例的各项指标情况,乙组的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等短于甲组。结论:针对食管癌、贲门癌术患者采取早期肠道内营养针对性的护理方式,整体的可行性高,促进了伤口的愈合,值得借鉴和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