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层医院血常规检验中常见的误差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方法:选取72例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抽取时间段介于2019年8月到2020年2月期间,符合本次研究标准。采用分组式结果分析,对照组(n=36例)血常规检验患者运用常规检验方式,观察组(n=36例)需要对血常规检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运用质量控制检验方式。研究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工作,重点记录标本检测质量控制效果、检测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观察组对血常规检验患者运用质量控制对策,其检验标本控制效果为91.67%,对照组血常规检验患者运用常规标本检测方式,控制效果为69.44%,两组研究数据差异度高(P<0.05)。结论:对基层医院血常规检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采用质量控制对策可以有效提升检验质量,降低检验问题发生率。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误差原因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在我国老年人群中出现了患病不就医的现象。通过调查分析,本文认为主要存在个人经济来源有限,思想观念上讳疾忌医及心理上盲目依赖;部分医务人员素质低,就医流程复杂,责任关系难明;社会对老人缺乏引导教育,相关部门监督不力等原因。针对以上原因,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从个人、医院、社会等层面,来改善此类现象,让老年人度过健康幸福的晚年。

  • 标签: 老年人 患病不就医 原因分析 对策探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 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 防范措施。方法:选取 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2 月期间 本院肿瘤内科收入院治疗,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发生风险事件的患者 73 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出现风险事件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分析出现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并探讨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结果:通过对我院肿瘤内科发生风险事件的 73 例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发生的风险事件包括:感染患者 34 例,占比 46.57% , 跌倒坠床患者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阴道分娩致会阴裂伤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从医院病例中选取72例阴道分娩致会阴裂伤患者进行调查与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在分析患者阴道分娩致会阴裂伤原因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优质护理。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相关指标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阴道分娩致会阴裂伤患者优质护理,可促进护理效果的提升,同时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 标签: 阴道分娩 会阴裂伤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原因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文中以90例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析患者在透析期间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并以此作为护理方案的实施目标。统计护理前后患者并发症及低血压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护理前患者并发症18(20.00%)及低血压17(18.88%)总发生率数据均较高,护理后并发症4(4.47%)及低血压1(1.11%)总发生率均较低,护理前后数据差异明显(P<0.05)。护理前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相较于护理后分值要低,护理前后平均分值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原因分析后,有利于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以此达到降低低血压及不良并发症发生率的目的,促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优化,临床应用性较高。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低血压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本院输液室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现状,为预防控制针刺伤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医生、护士和检验师等3组对象,调查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针刺伤情况及相关原因。结果 共有效调查260名护理人员,在过去1年内共发生针刺伤95人(共100例次),发生率为38.5%。护士和检验师针刺伤发生率均为55.0%,医生为19.2%;最常见的致伤锐器具为输液针(31.0%)、真空采血针(30.0%)和注射器针头(23.0%),主要发生环节为拔针(26.0%)、处理针头(25.0%)和缝合(13.0%),医生、护士和检验师致伤锐器具和致伤高危环节均不相同。针刺伤后报告率为32.0%;针刺伤局部伤口处理正确率为89.0%。结论 本院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情况不容忽视。应重点针对高危人群、高危器具以及高危环节采取防范措施,以减少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

  • 标签: 护理人员 针刺伤 职业伤害
  • 简介:摘要:儿童药物错误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用药安全问题,给患儿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本文详细分析了临床用药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包括医嘱处理、药物因素、药物配制、药品保管以及用药过程中的因素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防范策略,如根据医嘱给药、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实施给药、监控好“三危”以及严格落实制度等,以期降低儿童药物错误的发生率,为患儿的用药安全提供保障。

  • 标签: 儿童药物错误 用药安全 不安全因素 防范策略
  • 简介:摘要:母乳喂养作为新生儿最理想的营养来源,对于婴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然而,许多产妇在产后会遇到母乳喂养的困难,这无疑对母婴的健康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本文深入探讨了产妇产后母乳喂养困难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护理对策,旨在为产妇顺利进行母乳喂养提供有力支持。

  • 标签: 母乳喂养 喂养技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脑水肿的原因,寻找护理方式改善缓解,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5月我院对 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心率,呼吸,血氧饱和等指标,对术后 4至 12小时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评估患者的致病原因,制定护理举措。 结果:经过护理后,患者的指标能够恢复正常,体温平均是( 36.5±0.12)℃、脉搏平均( 72±8)次 /分、收缩压平均( 100±5.46) mmHg,舒张压平均( 75±6.43) mmHg、心率平均( 75±4.56)次 /分、血氧饱和度平均( 95%±3%)。 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很容易出现脑水肿并发症,所以,术后积极的进行护理可以让患者的脑水肿发生率降低。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脑水肿 ;护理措施 ;病因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发危急重症,该疾病的死亡率高,残疾率高,因此发现后需要及时的开展手术进行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有很高的并发症几率,对患者的生存和术后恢复产生了威胁,此次就术后的脑水肿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护理方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5月我院对 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有 29例男性和 23例女性,最小 49岁,最大 71岁,平均( 60.47±4.61)岁,术前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开展临床观察,分析患者的意识情况。    1.2 监护措施    患者术中接受全麻麻醉,术后护理人员将患者送入 ICU进行监护,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心率,血氧饱和等等指标,术后 4至 12小时对患者的血气情况进行监测。      2 结果    经过护理后,患者的指标能够恢复正常,体温平均是( 36.5±0.12)℃、脉搏平均( 72±8)次 /分、收缩压平均( 100±5.46) mmHg,舒张压平均( 75±6.43) mmHg、心率平均( 75±4.56)次 /分、血氧饱和度平均( 95%±3%)。     3 讨论     3.1病因分析     3.1.1 血压方面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患者的血压要高于普通群体,为患者进行降压处理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手术操作,术后使用脱水机让患者的血压保持稳定,因此患者会出现功血不足而导致继发性脑水肿 [1]。     3.1.2供氧方面    人体的功能中,氧气可以让脑细胞的代谢得到改善,尤其是脑出血时,患者的脑组织受到了严重的损伤,术后患者的脑组织修复需要大量氧气,让脑细胞的代谢功能得到改善。这个阶段如果不能够提供充足的氧气,患者就会有糖利用障碍出现,提升细胞钙离子水平,让患者体内细胞铁离子介导氧化反应提升,因此患者的脑细胞有内外水肿情况出现。    3.1.3 体温方面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会让患者的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受到损伤,患者的热功能丧失,很容易有持续性高热的情况出现。高热会让患者脑细胞新陈代谢速度加快,乳酸堆积,患者术后就会产生脑水肿并发症。    3.2 护理对策     3.2.1 改善患者的供氧护理,防止术后有低氧血症。临床中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接受全麻处理,患者接受吸氧护理,术后等患者的自主护理能力恢复后,医护人员为患者拔除氧气管,术后早期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防止出现口腔溃疡,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让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术后患者昏迷时间比较长则需要尽早的进行气管切开操作,护理的时候,应对局部皮下血肿,出血和切口敷料等情况进行监测,使用无菌护理,让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2]。为了改善分泌物过度粘稠情况,气管切开后,患者的呼吸道水分丢失速度较快,很容易有血痂和痰痂产生,容易堵塞套管,使用湿纱布覆盖气管导管口,开展湿化液滴入护理, 6至 8小时消毒一次,防止新感染以及套管堵塞。    3.2.2 术后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持续的监测,让患者的血压保持稳定。患者术后如果血压过高,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硝酸甘油静脉注射护理,控制患者的血压。用药后 1小时,对患者的药物敏感反应进行观察,如果有过敏反应,会出现心率过速,血压过低问题。护理人员对滴注的速度进行管理监控,有效的控制血压降低幅度。开展血压护理的时候,护理人员要注意,硝酸甘油对皮肤的刺激较大,很容易导致静脉炎。所以为患者提供静脉穿刺的时候,选择大动脉,避免腕关节,手背,足背等部位,观察针头情况,防止渗漏。    3.2.3 如果有低钠血症和高钠血症,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护理,两种并发症会导致脑水肿,让患者的脑损伤加剧。所以,术后护理人员监测患者的脑细胞电解质变化情况,术后 4小时信息一次抽血检验,如果有低钠血症出现,护理人员可以使用 3%的氯化钠静注,适当调整,如果有高钠血症,需要进行补水 [3]。     4 总结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患者脑水肿的几率较高,积极的进行护理预防干预,让患者的脑水肿发生率降低,提升患者的恢复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非常重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肾穿刺活检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进行肾穿刺活检术的200例患儿,观察患儿治疗过程,分析造成排尿困难的原因,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200例患儿中,有84例患儿出现排尿困难,与实施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和休息时间有关,若给予患儿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排尿困难的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情况。结论:排尿困难发生原因较为复杂,与心理状态、休息等因素有关,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儿预后情况,加快患儿恢复,提高治疗的安全性,进而保护患儿生命健康,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 标签: 小儿肾活检术 排尿困难 原因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结核病是结核分歧杆菌感染而引起的慢性传染和消耗性疾病,药物治疗是结核病治疗的最重要手段,为确保彻底根治结核病,用药时应遵循“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全程”五大原则。骨结核主要是指结核杆菌侵入人体骨头或骨关节,造成严重破坏病变的疾病,该病多发于易出现劳损、活动多、负重大的关节或骨头,如脊柱、髋、足、手、膝、等。发生率较高的为脊柱结核。具体的药物和治疗取决于患者年龄、整体健康状况、耐药性以及感染部位。本论文分析脊柱结核病人服用药物抗结核治疗中患者依从性差,未坚持按疗程规范抗结核治疗的相关原因,以便进行有效的预防,做出有效的护理对策。

  • 标签: 脊柱结核 原因分析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便秘发生的原因,并分析其护理对策。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 2018年 1 月份到 2018 年 12 月份 100例在我院精神三科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即便秘组和非便秘组,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生活中的饮食习惯和活动量,根据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通过本次研究发现,非便秘组患者在平时生活中的多项指标均大于便秘组,即水果摄入量( 186.24±17.33>78.42±11.34) g、蔬菜摄入量( 301.76±15.43>168.57±12.78) g、饮水量( 2438.12±218.96>1784.29±227.13) ml、活动量( 1.54±0.37>0.74±0.17) h。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离不开平时的生活习惯,要针对不良习惯进行改善。与此同时,结合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药物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便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精神分裂症,便秘,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