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硝酸甘油复合艾司洛尔用于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控制性降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32例颅内动脉瘤行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硝酸甘油组;B组为硝酸甘油复合艾司洛尔组。每组各16例。结果B组术中心率(HR)及心肌耗氧量(RPP)值明显低于A组(P〈0.01);B组术中硝酸甘油的用药量明显低于A组(P〈0.01);A组术中有2例动脉瘤破裂改行开颅手术,而两组术后均未见明显的心脑栓塞、苏醒延迟等并发症。结论硝酸甘油复合艾司洛尔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经DSA行颅内动脉瘤GDC栓塞术中控制性降压。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和分析立体定向下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 方法: 将我院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5 月收治的 110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55 例。对照组实行常规的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立体定向下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血肿减少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有效率,对立体定向下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的应用价值予以客观评价。 结果: 观察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减少量为( 38.30±9.11 ) mL ,对照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减少量为( 5.45±2.26 ) mL ,观察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减少量显著多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低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结论: 在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救治中 , 立体定向下血肿穿刺引流术具有术中的创伤小、恢复较快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治疗效果显著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中及手术后的指导的优势和好处。方法随机抽取7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73名患者进行随机分配,分别是对照组和治疗组。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的是立体的定向通道技术对血肿进行刺穿,当血肿量到了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时候就要立即停止,手术结束后应该为患者注射尿激酶;治疗组的患者首先进行ICP监测,然后对血肿进行抽吸,吸抽控制在15mmHg,达到了量立即的停止,患者手术后药根据具体的情况来注射尿激酶结果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如果要达到想要的效果,抽吸的血肿量到了五分之一就可以了;手术后的出血为0例,而对照组为4例,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的效果明显,它改变了传统治疗中经验性抽血的观念,提出了控制注药和引流的理念,从而大大减少了患者的并发症,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康复率。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为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其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将有效的护理对策提出。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某医院 2019年 1月~ 12月神经外科所收治住院并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中的 40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为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患者,对照组为术后未出现颅内感染的患者,对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各项情况进行对比,并开展统计学分析。结果 400例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发病率为 4.75%,颅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中,术前因素包括患者年龄大、术前多合并症等,手术次数多、开颅手术例数比例多等为术中因素,引流管放置时间长、昏迷时间长等为术后因素。结论 神经外科住院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众多,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降低神经外科住院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病几率,促进治疗有效率的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干预对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加用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远期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远期预后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面护理干预对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显著,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利于患者快速恢复,很大程度上缩短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颅内压监测是神经外科护理中的重要工具,用于评估颅内压的变化和患者的神经系统状态。本文旨在探讨颅内压监测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我们介绍了颅内压监测的原理和方法,包括颅内压传感器的植入和监测参数的解释。然后,我们讨论了颅内压监测在神经外科手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应用,以及其对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接下来,我们评估了颅内压监测在预测手术结果、早期干预和患者预后方面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对照组(开颅夹闭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恢复良好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70.0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27.50%,P<0.05)。观察组患者经血管内介入栓塞即刻(T2)及术后(T3)脑组织血流量(CB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效果确切,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对耳鼻喉科症状为首发的颅内病变在门诊的诊断及相应的治疗探讨。方法:回顾分析我科门诊自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门诊就诊的共4名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虽然是以耳鼻咽喉科症状为主,但最终确诊为颅内肿瘤,并根据肿瘤部位不同采取了不同进路的手术治疗,目前经随访患者均生命体征良好,除听神经瘤患者术后有面瘫、听力损失外,其余患者均无明显其他并发症。眩晕患者治疗后已无眩晕症状,咽部不适患者仍有咽部不适感。结论:通过此类病人的诊治反映出目前临床医学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医学的单一性,局限性,而是学科与学科之间互相交叉,这也对临床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拓宽知识的维度,重视交叉学科领域的学习,并在临床工作中注意对疾病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