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到2022年6月收治的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20。对照组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治疗之前,所选取的两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病理评分及总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四周后,观察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病理评分及总得分分别为(12.05±2.06)、(38.01±3.85)、(21.62±4.95)、(75.59±7.39)分,均低于对照组(13.62±2.62)、(41.19±5.18)、(25.39±5.61)、(80.09±8.1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精神残疾患者致残因素。方法: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安医院鉴定科2023年1月至2023年12 月期间进行评定的1192例精神残障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探究影响精神残疾的因素。结果:在婚姻状况上,四级残疾受到的影响最大,有58.43%的精神残疾患者受到良好婚姻的正面影响;在治疗状况上,二级残疾受到的影响最大,有63.04%的精神残疾患者能够在规则化的治疗下得到好转;在经济状况上,一级残疾受到的影响最大,有62.22%的精神残障者家属表示,经济状况对精神疾病患者致残率影响较大;在家庭支持度上,三级残疾受到的影响最大,有56.86%的精神残疾患者表示家庭的不支持会直接影响精神疾病的治疗(p<0.05)。结论:影响精神残疾的因素有很多,需要从各个方面加强干预,帮助精神疾病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致心电图改变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96例精神病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依据治疗药物不同平均分为3组,每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32例,分别为A组选择利培酮治疗,B组选择奥氮平治疗,C组选择氯氮平治疗,分析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用药后心电图改变状况。结果:96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均实施10次心电图检查,共计960次,异常发生率为20.31%,A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心电图异常率为8.75%,B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心电图异常率为20.94%,C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心电图异常率为31.25%,数据经对比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出现心电图改变,为此需要定期检查,调整用药量,减少心电图改变现象。
简介:摘要:本文汇总分析了精神科护士的同理心水平和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态度的相关研究。通过深入研究这两者的关系和影响因素,发现同理心水平越高的精神科护士,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态度越低。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和个人价值观等因素被证明是影响同理心和歧视态度的关键因素。为提升精神科护士的护理质量和精神健康服务的公平性,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护士为主导的精神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对比研究设计,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期间在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37)接受以护士为主导的精神康复训练,对照组(n=37)接受常规精神康复治疗。通过标准化评估工具,包括症状严重程度、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等指标,对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变化进行评估。结果:经过一年的干预,实验组在症状严重程度、社会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评分均有所下降,社会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则显著提高。结论:以护士为主导的精神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包括减轻症状严重程度、促进社会功能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该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住院精神病人的吸烟护理情况以及问题。方法择于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精神科收治吸烟病人135例,以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吸烟的问题,同时采取为期一年的综合护理手段,护理包含烟火管理、吸烟时间与地点限制、健康宣传以及心理引导还有娱乐活动等等,最后对病人采取随访调查的方式,对比治疗前后病人吸烟情况。结果在为期一年的护理后,30例病人完全戒烟,105例病人吸烟量保持日吸烟2~4根,相比治疗前数据,差异明显,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的综合护理可以减少精神病人的日吸烟量,大大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所以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