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病毒基因分型、耐药突变基因的检测,明确其基因型,确认患者是否耐药,从而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基因芯片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1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基因型和耐药突变基因型。结果1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1)血清HBVDNA定量为(4.5±2.3)×103~(5.8±1.5)×108copies/ml(2)HBV基因型C型77例占77.5%,B型24例占23.5%,D型1例约占1%(3)其中79例未采取过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未出现耐药,23例使用过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一个疗程以上的,耐药突变点变异为M204V/I型的13例,L180M型的为5例,L180M+M204VI的为5例,未检出其他突变基因型。23例耐药基因型中HBV-C基因型占20例,3例为HBV-B基因型。结论本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BV-C基因型容易发生基因突变而耐药,且以M204V/I突变型为主。检测HBV基因型和耐药突变型是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脑弓形虫感染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68个病灶)艾滋病合并脑弓形虫感染得CT表现并进行归类分析。结果病变多表现为多发(21例,66个病灶,占91.3%),病灶多位于大脑深部基底节区42个病灶,占61.8%;丘脑、脑干11个病灶,占16.2%;小脑区6个病灶,占8.8%;大脑皮髓质区9个病灶,占13.2%;CT平扫成低密度,周围水肿和占位效应明显;增强扫描,小结平均匀强化19个病灶,占28.0%;环形、螺旋状或靶形强化47个病灶,占69.1%;不规则强化1个病灶,占1.5%。结论艾滋病患者脑部出现多发低密度灶,增强可见环状、螺旋状、靶形或结节强化,高度提示脑弓形虫感染。CT平扫和增强对艾滋病合并脑弓形虫感染是有效的诊断疗方法。
简介:结核病和寄生虫病均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各地已报道了多个结核菌和寄生虫双重感染以及结核病与寄生虫病误诊的案例,两种疾病之间的关联不容忽视.结核菌不仅可与单一寄生虫发生双重感染,而且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能与多种寄生虫发生多重感染.在亚洲和东非部分国家开展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结核病患者中约有2.6%~77%感染了不同的寄生虫,呈现出虫种和地区的差异.多项研究表明,与被单一病原体感染相比,结核菌和寄生虫的双重感染能够降低宿主机体免疫机能,使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加重、病程延长、治疗预后差.某些寄生虫病,尤其是肺部寄生虫病,与结核病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及肺部影像学特征,易被误诊为结核病,从而导致治疗延误.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国一个省内不同地区的人体寄生虫病流行现状进行调查,并根据分析得出结果,进而提高防治对策。方法按照随机抽样法对本研究中心自2009年~2012年在不同市区调查的样本进行随机抽样,根据估算的总体率总结随机抽样样本量的计算公式,从而明确各市区的样本量,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分三步对不同地理条件以及经济条件的城市、乡镇、重点试验点进行抽样。重点对流行区进行寄生虫病的抽样调查,获取的样本量为2280.采用病原学检查方法以及血清学检查方法对不同寄生虫病进行检查。结果蠕虫感染是采用病原学检查方法查出的在全市检查人数3490中感染种类最多的一种寄生虫病,其中蠕虫总感染率为15.80%,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20.00%,带绦虫感染率为0.25%,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2.5%。结论从本次调查中可以发现,在农村与牧区人体寄生虫病比较流行,部分人体寄生虫病导致一定的病死率,因此只有根据调查现状找到病发原因,才能够改进防治、治疗、控制对策,减少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