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Ⅲ期)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年龄≥60岁的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2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瑞格列奈组(A组,100例)和门冬胰岛素30R组(B组,100例),疗程3个月,以空腹血糖(FPG)<7.0mmol/L,餐后2h血糖(2hPG)<10.0mmol/L为治疗目标;将血糖<3.9mmol/L定义为低血糖事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FPG、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清蛋白、肌酐(Cr)水平,低血糖发生率及血生化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种方法在降糖效果及安全性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FPG、2hPG及HbA1c、Cr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格列奈治疗年龄≥60岁的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能有效控制血糖,降低低血糖发生率,且对肾功能无影响。轻、中度肾功能损害的老年患者应用瑞格列奈是安全、有效的。
简介:目的研究糖尿病对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中伴有糖尿病的34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另36例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局部心肌血流量梗死区和梗死周边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远离梗死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毛细血管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小动脉血管计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梗死周边区及远离梗死区细胞凋亡数量分别为(7.4±1.6)、(3.3±0.7)个/1000个心肌细胞,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糖尿病可对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产生影响,减少侧支血管形成,增加心肌细胞凋亡数量。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猝死(SCD)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方法研究人员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某医院老年心肌梗死后猝死以及非猝死患者的梗死部位以及猝死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猝死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多方面分析。结果在对医院猝死患者的发病原因以及猝死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患者发病前出现情绪应激、有高血压史、梗死时有心衰或者低血压等症状,猝死的概率会大大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后猝死多发生在秋冬季节,并且在000-1200这一时间段出现的概率最高,患者过度疲劳、用餐过饱或者用力排便后出现梗死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猝死的危险因素很多,其中恶性心律失常是其中一项致命性因素,患者的交感神经比较兴奋,或者心脏的负担加重后,会诱发猝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救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急诊护理路径,同时观察组患者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路径进行急救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进-出”急诊室的时间、住院时间、患者的复发率、病死率及生命体征的改善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进-出”急诊室的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以上各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谨、高效、有针对性的急救护理能提高抢救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成功率、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及病死率;减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了其精神及经济负担,并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命体征状况,提高了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