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合并糖尿肾病(Ⅲ期)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年龄≥60岁的2型糖尿合并糖尿肾病(Ⅲ期)患者2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瑞格列奈组(A组,100例)和门冬胰岛素30R组(B组,100例),疗程3个月,以空腹血糖(FPG)<7.0mmol/L,餐后2h血糖(2hPG)<10.0mmol/L为治疗目标;将血糖<3.9mmol/L定义为低血糖事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FPG、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清蛋白、肌酐(Cr)水平,低血糖发生率及血生化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种方法在降糖效果及安全性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FPG、2hPG及HbA1c、Cr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格列奈治疗年龄≥60岁的2型糖尿合并糖尿肾病(Ⅲ期)患者,能有效控制血糖,降低低血糖发生率,且对肾功能无影响。轻、中度肾功能损害的老年患者应用瑞格列奈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瑞格列奈 糖尿病肾病 老年患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梗死合并糖尿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合并糖尿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行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明显低于观察组96.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合并糖尿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疗效明显,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中医辨证治疗 脑梗死 糖尿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合并糖尿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方法对42例胃癌合并糖尿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控制血糖后共42例患者实行了胃癌根治术,其中腹腔感染1例,控制血糖不佳、切口延迟愈合2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其余的38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手术前后严密监测血糖,严格控制血糖、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处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至关重要。

  • 标签: 胃癌 糖尿病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了解世界卫生组织以此警示人类社会重视糖尿的危害,加强糖尿的防治工作,重视妊娠合并糖尿的人群,加强对妊娠糖尿的孕期诊断和积极控制孕妇血糖。但目前妊娠合并糖尿仍是威胁母婴健康的重要合并症之一,使母婴患病率及围新生儿致死率增高。

  • 标签: 孕妇 糖尿病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36例妊娠合并糖尿住院后护理,提出产科护士应具备完整的妊娠合并糖尿理论知识。方法全面了解分娩过程,做好孕妇心理护理及分娩、分娩时、分娩后的护理妊娠与糖尿有相互影响,处理不当并发症。结论护士应及时估计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配合医生及时准确处理,降低围产期母儿死亡率。

  • 标签: 妊娠 糖尿病 护理
  • 简介:摘要妊娠合并糖尿会导致母儿并发症明显增加,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外报道,将孕期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其围生儿死亡率能够降低到同期糖代谢正常孕妇新生儿死亡率水平.许多研究已经表明,如果妊娠合并糖尿者孕期得到较好的管理,母儿的预后将得到明显改善,严重合并症明显降低.我院2000年1月—2005年6月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患者36例,经过对症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妊娠合并糖尿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糖尿性脑梗死(DCI)与非糖尿性脑梗死发病机制及预后。方法对176例脑梗死病人,根据是否患糖尿分为DCI和非糖尿性脑梗死两组,并对两组病人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CT表现、预后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对比指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DCI组的疗效及预后明显较非糖尿性脑梗死组差。其不良预后与高血糖有关。DCI症状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应引起重视。

  • 标签: 糖尿病性脑梗死 非糖尿病脑梗死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糖尿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中伴有糖尿的34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另36例未合并糖尿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局部心肌血流量梗死区和梗死周边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远离梗死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毛细血管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小动脉血管计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梗死周边区及远离梗死区细胞凋亡数量分别为(7.4±1.6)、(3.3±0.7)个/1000个心肌细胞,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糖尿可对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产生影响,减少侧支血管形成,增加心肌细胞凋亡数量。

  • 标签: 糖尿病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细胞凋亡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猝死(SCD)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方法研究人员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某医院老年心肌梗死后猝死以及非猝死患者的梗死部位以及猝死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猝死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多方面分析。结果在对医院猝死患者的发病原因以及猝死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患者发病前出现情绪应激、有高血压史、梗死时有心衰或者低血压等症状,猝死的概率会大大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后猝死多发生在秋冬季节,并且在000-1200这一时间段出现的概率最高,患者过度疲劳、用餐过饱或者用力排便后出现梗死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猝死的危险因素很多,其中恶性心律失常是其中一项致命性因素,患者的交感神经比较兴奋,或者心脏的负担加重后,会诱发猝死。

  • 标签: 老年 急性心肌梗死 促进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关于心肌梗死的症状,应对方式,以及护理措施。由于老年患者多病情复杂、严重、症状不典型、死亡率较高。故病情的观察和护理非常的重要。

  • 标签: 心肌梗死 护理要求 老年人 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间老年AMI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AMI患者起时多无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胃肠道反应、意识障碍等症状。老年AMI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老年AMI病死率较高。结论对老年人AMI要早诊断,早治疗,以有效提高老年人AMI的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 标签: 老年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整体护理。方法对我科2009~2011年间收住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有效的整体护理措施,注重护理评估,加强对心肌梗死疼痛症状的护理,坚持药物治疗与心理护理的紧密结合。结果2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精心护理治疗后,除1例反复大面积再梗而抢救无效死亡,均康复出院。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行为和心态,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不仅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也有利于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提高。

  • 标签: 老年 心肌梗死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整体护理模式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进行分组,共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均50例。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一般护理措施与整体护理措施,比较应用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而言,给予整体护理模式能更好的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从而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老年患者 心肌梗死 恢复期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救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急诊护理路径,同时观察组患者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路径进行急救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进-出”急诊室的时间、住院时间、患者的复发率、病死率及生命体征的改善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进-出”急诊室的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以上各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谨、高效、有针对性的急救护理能提高抢救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成功率、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及病死率;减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了其精神及经济负担,并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命体征状况,提高了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护理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