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原有紧线器是由杆上人员操作,在架设导线时,要预留出杆下人员拉拽导线的长度,架设完导线后,这部分导线便被当作废旧材料处理,极其浪费。现利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构成一个滑轮组,制作出组合式滑轮组紧线器,动滑轮可以节省一半力,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从而实现杆下人员紧线。用于6千伏架空线路的架设以及改变导线弧度。采用组合式滑轮组紧线器后可以节省下这部分导线,

  • 标签: 组合式 定滑轮 紧线 滑轮组 人员操作 材料处理
  • 简介:本文主要是对略阳一勉县大断裂北侧找提出讨论。南侧已突破,利用找理论找到了煎茶岭式的大型金矿;北侧对白石沟至两河口之间141(又称坎子上)矿区铀-钒-钼-镍-银多条矿带进行了初步的金矿检查,作者在原有的资料基础上对的富集理论与、铀多元素相关矩阵的研究后,提出了综合找矿、综合分析,认为找前景乐观,有可能发现金矿床与新类型。

  • 标签: 铀多金属矿 预富集 金矿床 综合找矿
  • 简介:豫陕晋金三角是我国重要的产基地,该区成矿地质条件极为优越,处于多断裂构造体系及联合区间。区内源层(体)广泛分布,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持续时间长,的成矿类型多,形成一个完整的成矿序列。跨豫陕川鄂巨型莲花状构造对该区金矿分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著名的小秦岭金矿密集区、熊耳山、桐柏山、黄石、宜昌等成矿区及安康一丹江砂金矿密集区均受该莲花状构造控制;晋渭多字型构造控制了中条山金(铜)成

  • 标签: 豫陕晋金三角 金成矿序列 莲花状构造 金矿床
  • 简介:厂沟金矿床赋存于中泥盆统西汉水组滨一浅海一陆棚相复理石建造中的细碎屑岩与碳酸盐岩过渡带。金矿化严格受次级背斜和向斜两翼的层问挤压破碎带控制。赋矿主岩为斑点状板岩、黄铁矿化板岩、砂质板岩及黄铁矿化石英脉。金矿化受变质、构造及次生氧化三重作用控制。通过对厂沟金矿床控矿特征的系统研究,总结了找矿标志,进而指出了找矿方向。

  • 标签: 金厂沟金矿 地质特征 控矿特征 找矿标志 找矿方向
  • 简介:本文总结了西秦岭地区四种主要金矿化类型的地质特征及金矿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分析了成矿的4个条件,并对今后该区的找金工作提出了几条有意义的建议。

  • 标签: 矿化特征 地质条件 金矿床 分布规律 成矿条件
  • 简介:多次波在地震勘探过程中是一种顽强的干扰波,其存在不仅会影响速度拾取的精度,还会与有效波相互干涉,影响成像精度,严重时还会湮没地质现象、误导地质解释成果。随着数据处理精度的不断提高,如何在保护有效信号的前提下压制多次波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根据家南地区多次波特点提出频率一波数域(F-K域)的压制方法,在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标签: 多次波 频率-波数域 压制方法 金家南地区
  • 简介:煤层气的商业性开采在阿巴拉契亚(Appalachian)盆地北部开始于上世纪30年代,而在圣胡安(SanJuan)盆地开始于50年代初。然而,直到70年代和80年代初经美国矿务局、美国能源部、天然气研究所和油气作业者共同努力,证明可用垂直井对煤层气进行商业性开采时才认识到煤层气资源的重要性和经济意义。勘探和开发工作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得以扩展,部分是由于非常规燃料的税收减免法。到2000年,煤层气已占美国干气储量(15.7万亿立方英尺[4400亿m^3])的8.8%和年产量(1.38万亿立方英尺[400亿m^3)的9.2%。从1989到2000年,美国煤层气的累积产量为9.63万亿立方英尺(2720亿m^3)。目前,煤层气的开发已扩展到美国12个盆地左右,而勘探工作则发展到全世界。煤层是自生自储的气藏,它们可含有热成因气、运移来的热成因气、生物成因气或混合气。煤层气主要呈吸附状态储集在煤基质的微孔隙中,其次呈游离气储集在微孔隙和裂缝中,或者呈水中的溶解气。控制气资源量和生产能力的主要参数是热成熟度、显微组分组成、气含量、煤层厚度、裂缝密度、地层应力、渗透率、埋藏史和水文环境。这些参数在美国和世界的生产气田中有很大差异。在2000年,圣胡安盆地占美国煤层气产量的80%以上。这个盆地有个巨大的煤层气成藏层发育区,即弗鲁特兰富集区带(FruitIandfairway),它已采出7万亿立方英尺(2000亿m^3)以上的气。弗鲁特兰煤层含气系统及其基本要素和保德河(PowderRiver)盆地的尤宁堡(FortUnion)煤层气成藏层形成显明对比。尤宁堡煤层气成藏层是美国开发最快的天然气成藏层之一,其产量由1997年的140亿立方英尺(4亿m^3)迅速增加到2000年的1473亿立方英尺(41亿m^3),占当时美国煤层气产量的10.7%。到2001年,年产量为2447亿立方英尺(69亿m^3)。

  • 标签: 煤层含气系统 资源量 产量 圣胡安盆地 保德河盆地 烃源
  • 简介:砂箱类比模拟试验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来进一步认识断层形状对储层连通性的影响。随着断层的不断延展,断层体系演化显然经历了3个时期:第一期,几何形态简单的断层在彤变区域的多个地点迅速集结;随后进入第二期,这一阶段断层相连,断层线长度增加;第三期则以断层的准稳定态集结和相连为特征。储集层的连通性涉及许多因素,本文只注重断层控制的连通性。这种连通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岩体的连通性(断层间与断层周围的岩体连通性)和断层网的连通性。这两方面的认识取决于切割储集层的断层究竟是起阻挡流体流动的作用(例如在高孔隙砂岩储层中),或是成为流体流动的通道(例如在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中)。我们对断层控制的连通性采用两个度量值:1)从断层和可能的流体通道(flowpaths)的交点数推出断层密度值;2)断层端点(faulttip)数与断层数之比。将这两个值综合后即可得出储层的传导特性和储集层的最终漏失量。

  • 标签: 储层连通性 断层系 演化 张性 碳酸盐岩储层 断层控制
  • 简介:本文提出一种测定地质样品和阳极泥中痕量泥金的方法,即用AmberliteXAD-16型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洗脱后的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同时研究了在盐酸溶液中形成的氯配合物的吸附行为,发现金的回收率能达到95.48±0.04^(置信度95%)。对不同体积的样品,其预富集的范围在10~75倍之间。的检出限为0.046mgL^-1。对AmberliteXAD-16树批吸附的吸附等温线

  • 标签: 树脂预富集 地质样品 阳极泥 分光光度法
  • 简介:为调查垂直走向的基底断层对类似位于望加锡海峡的倒转裂谷系的影响,而采用了模拟模型加以研究。为使侧向偏移断陷盆地能在先存基底断层的两盘形成,建立了由砂、硅质油灰、硅质塑性混合物组成的多层模型。包含一系列向下连通基底断层的雁行正断层的转换带在拉阶段得以形成。以连接侧向偏移断陷盆地。其后该模型的斜向倒转引发了一个这样的总体发展进程:先开始是形成一个宽阔的褶皱,接着是与裂谷断层活化相关的小规模倒转背斜的发育,到形成逆断层,最终形成与走向垂直的扭断层。因为各组成断层的方向(向缩短方向倾斜)和它们与下面基底断层的连通,裂谷断层的活化和扭断层的发育在转换带就显得尤为突出。沉积岩内部外加一个滑脱层(它代表出现在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望加锡三角洲沉积附近的一厚层超压页岩),使得重力塌陷和性断裂发生在构造隆起上。垂直走向的基底断层再次成为倒转构造的场所,在后一种情况中它们位于滑脱层的上面和下面,从而可能已经影响了该地区的石油分布。

  • 标签: 望加锡海峡 裂谷系 倒转 重力塌陷 张性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