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3 个结果
  • 简介:自1910年南洋劝业会肇始,南京城市人畜力公共交通随之嚆矢。至抗战前,人力车已是公共交通的重要工具,成为市民日常出行的重要参考。因之,本文就人畜力公共交通的运营态势、生存状态,及该业直面的生存窘境和政府干预等向度展开辨析,分层透视战前人畜力交通的发展与变迁,并由此从侧面管窥南京城市交通近代化的曲折历程。

  • 标签: 人畜力公共交通 运营态势 生存窘境 政府干预
  • 简介:本文考察北魏一代士族格局的演变及其对朝廷政局走向的影响。北魏初年的士族格局继承了後燕的历史遗产。又因太武帝朝的神磨徵士、国史之狱而再度演变。随着崔浩集团的覆灭,在文成、献文二朝,形成了以赵郡李氏为首的士族集团。冯太后死後,孝文帝笼络陇西李冲及其亲党,通过定姓族,构造出一个以“四姓”为核心的士族集团。在孝文帝的主导下,宗室近属与“四姓”集团迅速结合,成为领导改革、抗衡冯氏的权力基础。这一利益共同体在宣武帝朝受到打压,在孝明帝朝再度崛起,最终在河阴之变中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 标签: 北魏 士族 “四姓” 定姓族
  • 简介:民国时期的广州先后成为广东军政府、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等多层政府的驻地,城市的房地是不同政府的税源之一,因此出现了改换新契、补税上盖执照、骑楼地执照、铺底执照、不动产登记确定证等多种房地契据。这些契据不仅是国家力量不断加大对城市土地的管控力度的体现,也是民众为自身利益不断与政府相互冲突妥协下的结果。

  • 标签: 城市土地 土地契据 广州
  • 简介:县是中国古代最基层的行政单位,直到现在,它仍然是中国重要的基层行政组织。具体到明代,州县对上承接朝廷、省、府,对下连接乡里、保甲等基层社会,是中央布政于地方的重要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县域治理的好坏甚至决定着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否。深入分析《宝坻政书》这部明代县域治理的重要文献,阐释袁黄在宝坻的治理实践,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明代县域治理的认识,而且能够为现代的县域治理提供借鉴。

  • 标签: 明代 县域治理 袁黄 《宝坻政书》
  • 简介:毗昙学在早期佛教中的影响历来很少被学者重视。通过对早期中土毗昙学的兴起与发展进行考察,可以发现毗昙学对整个早期中国佛教史的重要影响,毗昙学中的一些思想观念通过慧远和道生,对早期中土的涅巢学转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毗昙学 慧远 道生
  • 简介:晚明的历史特殊性已成为学界共识,在这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层面都发生了不同于此前的变化。在女性婚姻家庭层面,女教的相对流行、伙伴式婚姻关系的出现,均成为新的社会现象。本文以晚明吴江叶纨纨的《愁言》为中心,考察女教与晚明婚姻中的女性之间的关系,重点探讨女教对女性情理观、婚姻观以及对待婚姻生活态度的影响。本文认为,这一时期女教为婚姻关系中女性情感与道德模式的选择提供了更多可能,对这一时期女性,特别是上层社会女性传统的情理观和婚姻观造成冲击,并因此对其现实婚姻生活产生影响。

  • 标签: 女教 婚姻 《愁言》 晚明 情理
  • 简介:客家民系是汉民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客家文化特色鲜明,煜煜生辉,薪火相传,迄今生生不息,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据显要地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自清初以来集聚深圳的客家人创造了丰富、独特的客家文化遗产,对其进行收集整理、保存保护、展览展示、科学研究是文物博物馆界和学术界义不容辞的责任。深圳博物馆成立三十多年来,客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不俗成绩,但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今后应该跳出客家看客家、跳出深圳研究客家,开展专题性、多学科、跨地域的合作交流,在广度和深度上更进一步推动客家文物征集和客家文化展示、研究。

  • 标签: 深圳 客家文化 分布区域 展览展示 科学研究
  • 简介:广西通过优先发展中心城市来加快城市化进程符合世界城市化的普遍规律,适合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国情及广西区情,优先发展中心城市具有突出优势和显著效益,合理规划发展中心城市,能够推进广西城市化加快发展。

  • 标签: 优先发展 中心城市 城市化
  • 简介:本文以田野调查的方式,通过对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年都乎村"於菟"仪式的现场观察,围绕"於菟"这一民间宗教仪式之起源、传承、开展、变迁,深层次剖析和展现新时期青海部分地区民间宗教的处境及特点,并对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初步思考。

  • 标签: 同仁 年都乎村 於菟 民间宗教 思考
  • 简介:唐代求法僧义净是着名的佛经翻译家,自南海归国後,先後主持四个佛教译场,他的佛经翻译工作被概括为“遍翻三藏,偏功律部”。义净所汉译的律典有些未经过最後的审定,所留存的文本出现文字讹误等问题;有些文本也佚散了。但这些律典汉译本并不存在流传未广的现象,它们或被摘抄,或因其中含有情节曲折动人的故事而以别生经的形式流行。从八世纪到十一世纪初,义净的译本也在敦煌和新疆等地传抄,最远流传到了北高加索地区.义净译经的特色及其所译律典的重要价值有待深入的研究.

  • 标签: 义净 根本说一切有部戒律 汉译本 出土写卷 流传
  • 简介:扬州在中国伊斯兰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明代江浙一带比较重要的回回人口活动区。前辈学者对该地的伊斯兰发展及其回回人口的来源己作了不少重要研究。如,对扬州回回人口来源的研究方面,田坂兴道曾提到,明成祖迁都北京使善于经商的回回吸引到京杭大运河一带的城市,这其中就包括扬州。但他没有注意到明代前期的军事调动对扬州回回来源的影响,

  • 标签: 回回 扬州 人口 中心 卫所 中国伊斯兰教
  • 简介:安徽省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农业改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拉开序幕,并在民国时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如设立各级农业改良机关,新品种的引进与培育,病虫害的科学防治,等等。在农业改革过程中,各机关不仅采取特约农户、示范推广的方式,使改良、推广与农民的生产相结合,而且注重将新品种的推广与提供优质工业原料相结合,注重与各方面的合作。这时期安徽的农业改革主要集中在经济和交通发达地区或示范区,尚处于起步阶段,未能在全省有效推广。

  • 标签: 安徽省 农业试验 农业推广
  • 简介:编辑出版《咸阳年鉴》是我市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按照其他地市(县)编纂年鉴的经验,结合我市的工作实际,我体会到《成阳年鉴》的编辑出版工作应该在以下方面着力抓好,抓出成效。

  • 标签: 《咸阳年鉴》 年鉴编纂 编辑出版工作 地方志
  • 简介:日本清史学界存在完全依靠汉语史料的"清代史"和主要依托满语史料的"清朝史"两个群体。近年来"清朝史"群体学者在此前扎实的满语史料译注考证和清初政治史、制度史研究的基础上,开始探讨清朝国家特质及其在亚欧大陆历史进程中地位的问题。他们主张将清朝放在世界史发展中加以认知,把清朝定位为亚欧大陆上后蒙古时代的大陆帝国。他们通过对满文、汉文、蒙文及藏文史料的研究,强调清朝国家结构多元复合的特征和统治秩序的多样性,认为大清帝国是以八旗制为中核的刚性原则与统治手段的柔性运用的结合,是一种满洲型柔性专制。本文回顾清朝史的学术脉络,通过其最新代表作《何为清朝》评述其基本学术理念。

  • 标签: 日本 清朝史 多语言史料 多元复合帝国 形成史与展开史
  • 简介:一、问题缘起州作为一种正式的行政区划单位,应确立於东汉後期。不过,起於汉武帝时期而具有监察区性质的刺史州,在某种意义上说来也当具有一定的区划功能。诚如童书业先生所言:

  • 标签: 体制变迁 刺史 体系 考论 汉武帝时期 行政区划
  • 简介:《津门保甲图说》包含天津县的聚落、人口与地理环境等信息,据此可对开埠前夕天津县聚落的数量、分布、规模、人口构成及类型等问题进行探讨。利用计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天津县城厢区以外的西北区、西区、东区的聚落和人口数量位居前列;从人口职业构成来看,天津县从事非农林牧渔业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50%,达到较高的城市化水平。这些指标说明天津县所辖聚落中出现了大量介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过渡型聚落,这是中国传统时期城市化动态过程的体现,也为城乡二分法之外的城市、似城聚落和乡村三分法的聚落类型划分理论提供了例证。

  • 标签: 开埠前夕 天津县 聚落类型 《津门保甲图说》
  • 简介:1938年1月陶德曼调停失败至年底汪精卫出走近一年的时间里,军事上的失败和外交上的困境,对国民党高层人士造成很大压力,蒋介石等人在对日和战态度方面时有反复。在此期间,蒋介石作为战时体制中最高、最后的决策者,虽然对战局也有过消极的看法,对于外来的调停有过幻想,也不反对与日方进行虚与委蛇的接触,但最终守住了抵抗侵略、拒绝投降的底线,从而为国民党政权的主体部分留在抗日营垒,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1938年 国民党 对日和战态度 蒋介石日记
  • 简介:《文献通考·四裔考》及其续作,保存了古代中国与周边民族或国家关系的翔实史料。从中可以发现,古代中国在处理与周边民族与国家关系时,所秉持的基本观念就是中国中心论以及与之相关的华夏文化优越感。这一观念决定了古代中国在面对外部世界的挑战时,一贯采取区别内外、隔绝华夷的封闭性决策。这种决策反过来又让古代中国人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始终沉迷於中国中心论与文化优越感的良好感觉中,却对外部世界与域外文明基本上抱着闭目塞听的排斥态度,从而导致中国在与近代西方文明的相遇中最终败阵。

  • 标签: 古代中国 周边国族观 四夷 《文献通考》
  • 简介:地名是人们感知和理解外部世界的基本方式,是人与空间建立特定联系的重要手段。不同的群体基于各自的立场,往往具有不同的地名观,形成'土名'和'正名'并立、'一地多名'或'一名多地'共存的现象。对地名的研究,有助于深入发掘蕴涵于日常生活之中的政治文化逻辑。福州历史上的城门名、街巷名和弄堂名,分别代表着三种不同的地名生产与变动机制:城门名由官方主导,传递着正统的价值观,起着维护政治权威和强化官方统治的作用;街巷名则是官方与民间长期博弈的领域,呈现出'正名'与'俗名'二元并存和互相竞争的态势;弄堂名是'土名'的世界,官方无意也无力对'土名'的生产和使用加以干涉。福州地名的个案研究,有助于深化对日常生活中的政治逻辑的理解。

  • 标签: 福州 地名 俗名 土名 地名政治
  • 简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客家研究热潮的兴起,房学嘉、谢重光、陈支平等诸多学者对早年前辈学者罗香林等人对“客家”的解释提出了质疑,推动了客家研究的深入发展。近年来,对于“客家”名称由来的研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影响较大的看法有中原移民说、作客说、非汉族说、畲族混血说。

  • 标签: 客家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屈大均 安县 社会 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