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桃源县志(1978~2002)》由方志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志是《桃源县志》的续志,全书共120万字,除概述、大事记、附录外分23篇、74章、329节。(《湖南地方志》2010年第4期)文思中著《实用方志学》由中国文联出版

  • 标签: 图书出版 桃源县志 方志学 续志 方志出版社 黑龙江史志
  • 简介:图书在明清时期的苏南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苏南社会积聚了空前数量的图书,以图书为重要标志的文化消费促进了整个苏南地区文化事业的发达。没有哪个地区如同苏南地区那样表现出对图书如此的执着,也没有哪个地区如同苏南那样与图书有如此深刻的联系。图书造就了苏南地区的文化环境,也造就了苏南独特的人文性格。

  • 标签: 苏南地区 图书市场 藏书家 明清时期 家族文化 徐乾学
  • 简介:宋代,可说是我国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宋代的图书出版事业也特别兴盛。当时出版的书种类多、数量大,北宋初期就编纂了《太平御览》一千卷,《册府元龟》一千卷,《文苑英华》一千卷,继之又编纂了《太平广记》五百卷,这就是宋代有名的四人类书。在史学方面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郑樵的《通志》,对后世的影响较大。而诗、词、散文、平话

  • 标签: 《通志》 《文苑英华》 《太平广记》 《资治通鉴》 图书出版 通鉴纪事本末
  • 简介:《蒙古秘史》中数字的形式已变为标准文学形式的口传历史,常常保留着最初用于帮助记忆及传承的各种各样的技巧,但在后来的稿本中这一点并不为人们所认识。这类例证包括记忆术的头韵体系、史诗的夸张及文化意义上的对史实的歪曲。成书于13世纪的《蒙古秘史》就是这类文献的典范,在该文献中历史事实与大量的显系想象的事件、人物结合了起来。恰当的例证之一就是蒙古人传说中的祖先都蛙锁豁儿,他在额头正中长着一只独眼,并可用它看见“三程远的势物”。(罗依果:《蒙古秘史》第1、2卷,1971年,《远东史论文集》4:115—63,117页)这类杜撰就是用来描述某人具有超人能力的史实夸张的主要内容。正

  • 标签: 成吉思汗 《蒙古秘史》 数字 口传者 象征意义 十进制单位
  • 简介: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推动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极大进步,使现代社会进入了信息发展的阶段。社会的网络使“数字经济”、“数字城市”和“数字地球”等一系列概念不断涌现。“数字城市”作为城市信息的目标,已经受到政府、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21世纪数字城市论坛”先后在北京和广州召开。我国许多城市已经投入到“数字城市”建设之中,纷纷喊出了数字北京、数字上海(上海信息港)、

  • 标签: 广州 北京 数字经济 信息化发展 “数字城市” 新机遇
  • 简介:本文从笔者的实际工作出发,论述了独立院校图书在采访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改善采访工作的一些建议,认为要站在读者的立场思考问题、改进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搞好采访工作。

  • 标签: 独立院校 图书馆 采访工作
  • 简介:从重文抑武的治国方略出发,宋朝政府对图书典籍的征集非常重视,不仅随着统一战争的进程"收列国图籍用实三馆",而且通过奖赏献书和遣使访求等措施长期征集民间图书.继唐末五代战乱之后,宋朝的这种图书征集工作为我国古代文化典籍的保存,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宋朝 政府 图书征集 文化事业 古代文化典籍保护 图书管理机构
  • 简介:南通地名精辟有趣,文化底蕴丰厚,不少带有数字的地名,加上典故寓于其中,成为人们饭后茶余的闲聊话题。曾受《总而言之》的传播,孩子们学唱童谣时变成借助的母语,无愧上传下袭,能够延传至今。一人巷位于城西和平桥下的花圃旁,原在南通市人民广播电台大楼下的一条小巷,因巷子实在狭窄,大家趣称它为“一人巷”。相传从前有对乡下阔佬夫妇,千里迢迢搬到这条不知名的小巷居住。

  • 标签: 地名文化 南通市 人民广播电台 文化底蕴
  • 简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其深层内涵是需要我们把“新时代”的“教育”研究清楚。全面提升教育信息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进入新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展开了教育发展的新图景,是破解新时代教育矛盾,办成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途径。新时代的教育发展必将出现四大趋势:一是教育范式亟

  • 标签: 课堂走向 走向数字
  • 简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这些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数字,如果机械死板地运用,便觉得“枯燥”、“无味”,但如巧用妙用,同是这些数字,则又有另一番情趣。

  • 标签: 诗歌 数字诗 中国 文学评论
  • 简介:南京是著名的十朝都城。南京地方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00年的50余年间,有关南京地方文化的图书已经出版不少,如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主编的《南京市志丛书》(近100种)、南京市党史办主编的“南京历史三部曲”(3种)、南京市社科联(院)主编的《南京文化研究丛书》(3种)、

  • 标签: 地方文化 地方志 明史 都城 中华文明 南京
  • 简介:赣南客家文化与中原文化在渊源上具有继承与被继承关系。由于翰南客家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和滞后性,以及赣南原有的土著文化,使得赣南客家文化与中原文化相比较又具有诸多特异性。本文试通过对赣南客家的数字民俗的分析,揭示赣南客家祈求吉祥、消除灾祸的种种心理积淀与趋向。

  • 标签: 赣南 客家文化 数字 中原文化 土著文化 社会环境
  • 简介:康熙五十五年,康熙帝诏开古今图书集成馆,任命诚亲王允祉为监修,陈梦雷为总裁,物色人员进馆纂修《古今图书集成》。集成馆开馆前後采取举荐、诏试等方式选拔人员入馆纂修,并设立了监修、总裁、副总裁等职,由专人分修《古今图书集成》各典部,也有专人负责誊录、校阅、绘图和刷印工作。雍正帝即位後,清洗原集成馆部分纂修人员,纂修工作短暂停顿後二次开馆,至雍正三年十二月闭馆,雍正四年六月初一日吏部尚书孙柱请准议叙纂校人员。值得注意的是,集成馆纂修人员多为身份低微的举贡生员,集成馆兴废也直接影响到了纂修人员的个人命运,此一特殊性与康熙末年的皇位继承关系甚大。

  • 标签: 《古今图书集成》 古今图书集成馆 纂修人员 陈梦雷
  • 简介:<正>两汉处于我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它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在文化上都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两汉时期的统治者多次向民间征集图书,先后七次组织人力整理国家藏书,使我国古代文献,赖此得以保存和流传,对发展我国民族文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下面简述这几次图书收集整理的概貌。

  • 标签: 两汉时期 图书整理 收集与整理 《七略》 刘向 国家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