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国投资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宝钢三期工程全面建成投产。记者从上海召开的宝钢三期工程建成总结大会上了解到,概算投资额高达623.4亿元的宝钢三期工程建成后,连同原先的一期和二期工程,宝钢设计钢产量达到了年产l100万吨的规模,实现了中共十四大报告中提出的“抓紧千万吨级钢铁基地等跨世纪特大型工程建设”的目标。从1993年开始打桩建设的宝钢三期工程被称为中国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出的“关键的第一步”。其年产291.4万吨钢材中,主要产品是高级轿车用镀锌板,家用电器面板、电机制造用冷轧硅钢片和饮料食品制罐用马口铁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专用钢材品种,全部可以替代进口产品。有关人士透露,宝钢三期工程项目全面达标后,宝钢每年可增加销售收入70亿元。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宝钢三期工程建成投产
简介: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施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度的选拔和加工。四年来,这项工作得到了全国舞台表演艺术工作者的积极响应,也得到了各地文化、财政主管部门乃至各地党委、政府的有力支持。可以说,这项工程不仅将自上一世纪90年代以来舞台表演艺术的佳作选拔出来并资助其进行进一步的加工,而且积极推动其面向大众、面向市场以实现社会、经济两个效益的统一以及实现金杯、口碑两个评价的统一。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精品工程”在其实施过程中力争成为打造时代文化品牌的工程,成为建设国家文化形象的工程,成为实现民族文化积累的工程。本文在这里所探讨的,是从这一工程实施四年来的状况看当前舞台表演艺术的创作态势。
简介:影视人类学就是用影像与影视这种载体来关注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变迁、表现人类共同命运的学问,因此,影视人类学是一门记录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影视人类学具有展示文化价值和促人深刻反思、引发更多人群关注并传播、关照文化传承结局和传承人命运的历史变化和演进、显示文化身份的差异和破译古老部族文明密码等全息功能。国家文化部民族文化保护工程“土风计划”是一项由著名音乐人陈哲发起并推动、文化部主持的原生态文化传承行动,旨在抢救、保护濒临失传、不可再生的民族文化资源,促进民族文化由资源优势转化为民族文化产业优势的系统保护工程。在自2011年10月至今在云南的率先实施过程中,影视手段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全息功能的发挥,在促“土风计划”的传承模式走在世界同行前列的过程中,功不可没。
简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于2007年12月13日竣工。由著名雕塑家、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院长、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院长吴为山教授主持并设计创作的大型主题雕塑《家破人亡》、《逃难》、《冤魂呐喊》、《胜利之墙》同时落成。为更进一步地阐释这组群雕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南京大学于2008年1月9日在南京举办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大型主题雕塑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分别对重大历史题材与现代公共环境设计、雕塑与建筑、写实与表现、社会转型期当代艺术家的责任等问题进行了研讨。现予以刊发,以飨广大读者。
简介:乡愁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无法回避的集体性的文化情感。因此,对于乡愁的关注、思考和表达,具有成为文化焦点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而传统村落作为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大多数民众日常生活的载体,正在急剧消亡。近年来,在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挖掘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意义和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特色,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保持民俗生活的活力,成为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宣部的国家重点工程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致力于传统文化的解读和表述,其第9集《街津口村——自尊自强》中强调,乡愁是对于民族历史和群体记忆的文化想象,传统村落中的历史记忆、地域文化(如生活方式)、民族文化(如歌舞、服饰)、民间习俗(如“非遗”代表作)是乡愁情感形象化表达的有效载体,该集纪录片通过具象化、“一主线、双结构”等视听手段的合理运用,将政治导向的价值观与赫哲族的历史、现实生活及文化相连接,从而将其文化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中。